張英春
護士在進行靜脈穿刺操作時,針尖首先穿破的是皮膚,然后再進入血管,因此,靜脈穿刺其實會形成皮膚和血管兩個穿刺點。一個是穿過皮膚的針眼,看得見;另一個是穿過血管的針眼,看不見。一般進行穿刺時,在針頭進入皮膚后再將針頭沿著血管進一段再進入血管,那么“兩個針眼”之間有一定距離,如果按壓皮膚的“針眼”而不按壓血管上的“針眼”,血液仍會從血管壁這個“針眼”滲入皮下,形成淤血,也就是后來患者看到的淤青了。
所以輸液完畢護士應(yīng)指導(dǎo)患者最好用拇指順著血管方向按壓穿刺點,這樣按壓面積大,能夠很好地避免淤青。
由于各種原因多次在同一個部位靜脈穿刺,局部血管會受損,有可能會造成血液流出血管,淤積在周圍組織間隙的情況。所以在穿刺過程中護士應(yīng)盡量減少多次在同一血管穿刺。
按壓針眼的時間與是否發(fā)生皮下淤血有密切的關(guān)系。所以拔針后按壓時間至少要5分鐘以上。對于一些有凝血機制障礙者要延長按壓時間。
老年人的血管看著比較清晰,但血管比較脆,彈性差,輸液后沒有及時按壓好針眼也會導(dǎo)致皮下淤青。另外,有些老年人有心腦血管疾病,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以防止血栓形成,有這種情況的老年人就應(yīng)延長按壓時間以防止淤青。
一些患者拔針后過度緊張,使勁按壓針眼處,如此一來雖然血管不滲血,但周圍正常的組織也會被按淤青,所以請勿過度按壓。
在按壓過程中患者不要來回挪動棉簽,也不要邊按壓邊揉針眼處,反復(fù)按揉可使已經(jīng)凝血的血管針眼重新出血,引起皮下淤青。
輸液后提重物也容易造成剛剛愈合的血管繼續(xù)出血,請盡量避免輸液側(cè)手臂持重。
●將土豆片切成薄片貼在淤青處,土豆片氧化變黑后更換,解決淤青的困擾。
●濕熱敷:將毛巾浸入6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中,取出擰干后敷在淤青上,蓋上塑料薄膜,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鐘。
編輯/趙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