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玉
(廣東科學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6)
自中國的科普法正式實施以來,各地的科普手段也日益豐富多樣,其中科普劇作為一種融合了藝術與科學的科普方法,以互動有趣的形式和生動形象的內容,不僅受到了廣大青少年的喜愛,也激發(fā)了很多科普工作者的創(chuàng)作熱情,尤其是學校教育工作者和科技館的科普人員,都開始有計劃地進行科普劇創(chuàng)作。本文擬從教育學的角度對比分析學??破談『涂萍拣^科普劇在創(chuàng)作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教育者和教育對象是教育過程中兩個最基本的因素,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也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關系,正確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是順利完成整個教育過程的關鍵。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發(fā)起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其主要教育對象就是學生。一方面,大部分教育活動都是老師起著主導作用,但是科普劇是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教育方式,它不是由老師到學生單方面的知識灌輸,所以從選題、編劇、修改、排演直到正式演出,整個過程都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協(xié)同參與完成。比如在選材上,就不應該由老師指定或者拘泥于課本內容,可以讓教師和學生一起就某一個科學領域的知識點進行討論,分析出知識誤區(qū)和知識盲點,以此作為科普劇的選材方向。另一方面,學生正處于心理、生理的成長期,他們對新鮮事物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對于科學知識和新事物接受能力強,但是他們還存在著學習主動性不強、對事物的興趣不穩(wěn)定、注意力不集中等缺點,對于傳統(tǒng)的、直白的教科書式的科學教育,他們會感到些許乏味,在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抵觸。針對中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在創(chuàng)作科普劇本時,可以參考借鑒一些科學表演的電視節(jié)目。以美國的《比克曼的科學世界》為例,它是從青少年最感興趣、最好奇的基礎科學知識出發(fā),同時輔以比克曼博士、女科學家喬西和大老鼠萊斯特三位表演者夸張的人物造型、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以及精彩好玩的實驗演示,這檔電視節(jié)目被打造成了非常適合青少年觀看的科教影視作品。
科技館是科普劇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另一主要陣地。一般來說,科技館的教育者就是科技館的展品展覽設計人員、展廳管理人員或講解員等,他們不僅要具備專業(yè)的科學知識素養(yǎng),還要熟悉科技館展品的設計和操作,此外,他們還必須對國內外新興的科技熱點保持敏銳的嗅覺。所以,科技館的科普劇創(chuàng)作者在內容上可以充分利用展品配合,在選材上也要找到更加貼近科技熱點的話題。在廣東科學中心的實驗與發(fā)現(xiàn)展廳,就有一個利用了聲光投影技術設置的舞臺,專門上演科普劇《生命的旋律》,以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的打賭為起點展開故事,表現(xiàn)了人類探索生命遺傳奧秘的歷程。這部科普劇的表演者就是科技館的輔導員,他們充分利用了舞臺燈光效果,結合自身大方自然的表演,將晦澀難懂的基因遺傳等科學知識娓娓道來,表演風格精美細致,內容通俗易懂。
科技館的教育對象一般為游客,以廣東科學中心為例[1],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科技館游客的年齡結構以25~44歲占比最高(40.4%),其次是15~20歲(31.8%)和21~24歲(18.2%),調查還顯示,學生、職員、管理人員、教師和專業(yè)技術人員占據(jù)了科技館游客職業(yè)構成總數(shù)的84.9%。針對學生,可以采取館校結合的方式,以學校課程為基礎,科普劇為載體,科技館展品為輔助,將科學實驗課變?yōu)榛顒颖硌菡n,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而針對其他游客群體,科普劇的內容選材和表現(xiàn)形式可以更加多樣化,比如廣東科學中心有針對學生開發(fā)的科普劇《大氣壓》,有針對親子家庭開發(fā)的科普劇《科普大巡游》,還有針對情侶開發(fā)的科普劇《我和科學有個約會》。這樣有的放矢,科普惠及面更廣泛。
總而言之,不管是在學校還是科技館,教育者都是科普劇這項教育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實施者,教育者的素質決定教育活動的質量;而教育對象則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現(xiàn)代教育特別強調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即教育活動必須以他們?yōu)橹行模浞职l(fā)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尊重他們的個性發(fā)展。作為科技館的教育者,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在科普劇的創(chuàng)作中既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也要重視教育對象的中心地位,以教育對象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建立參與和互動的活動模式。
簡單來說,教育內容就是教與學相互作用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它是教育過程的關鍵。在學校,教育內容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就是課程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是教學雙方共同認識的客體,學校教育是傳統(tǒng)的系統(tǒng)教育,它將各種知識學科化、制度化,這對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教育體系有優(yōu)勢;而在科技館中,教育內容則表現(xiàn)為展品展項和展教活動中所蘊含的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世界觀和價值觀、科學與社會的關系等,科技館有專業(yè)的設施設備和表演培訓,且其教育內容的展示手段也呈現(xiàn)多樣化趨勢。
基于這兩方的教育內容來創(chuàng)作科普劇,首先要準確定位知識難點,其次是要找準教育對象的興趣點??破談∈且环N直觀形象的表現(xiàn)形式,針對知識難點的科普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知識[2]?!翱萍紙鲳^要主動了解學校科學教育的狀況,了解《科學課程標準》對科學教學的相關要求,深入了解科學課程中的知識點、主題、實驗等相關內容”。在這方面,學校對于科學課程標準、各個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了解更深,而科技場館無論是展品還是展教活動,都與科普劇的教育手段是一致的,都是注重互動和觀眾的參與感,所以加強館校結合是一個很好的趨勢,科普劇的內容應該緊扣課程標準,并進行適當延伸和拓展。當然,這是針對學生為教育對象的科普劇而言。近年來,新科技熱點層出不窮,比如VR、AR、3D打印、5G網(wǎng)絡等,同時中國在科技方面的發(fā)展成就也日新月異,公眾對于一些重大國家科技工程都不乏好奇,這些都是公眾關注的熱點,也是科技館科普劇創(chuàng)作者們應該努力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的知識點。知識難點和興趣難點在科普劇中可以求同存異、完美契合,比如曾獲得2018年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二等獎的科普劇《奇幻食旅》,該劇本一方面立足于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這兩個基本概念,另一方面又抓住了食品安全這個經(jīng)久不衰的科技熱點,所以其教育內容既照顧了受眾的接受水平,又引起了受眾強烈的興趣,較好地實現(xiàn)了科普劇的教育效果。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為達到一定教育目的所采用的活動方式和方法的總稱,主要包括物質手段和精神手段,比如教育的活動場所與設施、教育媒體、教育輔助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徑等。隨著社會及科學的不斷發(fā)展,教育手段也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今時今日的教育已經(jīng)與口口相傳時代的教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普劇本身就是一種隨著社會進步而產(chǎn)生的教育手段,無論是學校還是科技館,都可以從其物質手段和精神手段兩方面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嘗試。
就學校而言,教育教學手段有三個維度:學即獲得信息的手段、教即傳播信息的手段以及教學互動的手段。當今社會教學手段的改進一方面極大地促進著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對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帶來了更多的挑戰(zhàn)。這就意味著科普劇作為一種獲得信息的手段,它的傳播方式和互動方式都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空間,比如采取全球校際合作、線上線下聯(lián)動等方式進行科普劇交流,鼓勵學生成立科普劇社團編寫編排科普劇,從形式和內容上對科普劇進行跨界融合等。
對于科技館而言,除了現(xiàn)成的科普展品,科普劇是一種主要的科普教育手段,而且在科普劇的表演場所、設施設備和專業(yè)人才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目前國內大部分科技館在運用科普劇這一教育手段上還處于進一步摸索階段,因此其發(fā)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如何平衡科普劇中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開發(fā)周期一般較長、受眾的接受度不均衡等。任何一個單獨的劇本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作為劇本開發(fā)者要善于總結。從物質手段的層面來說,科普劇的表現(xiàn)方向可以多樣化,比如通過改變場景設置表現(xiàn)出科學史、時空穿越的概念。科普劇的教育媒體也可以廣泛化,比如制作科普劇開發(fā)表演慕課、在科普劇中加入高科技手段等。從精神手段的層面來說,科普劇是將語言、直觀、實踐的教育方法外化表現(xiàn)出來了,所以科普劇的開發(fā)者不要局限于“劇”這個概念上,只要是用有趣的形式將科學知識表現(xiàn)出來都可以。可以回顧一下第五屆全國科技館輔導員大賽,其團體賽的分類就是科學實驗類和其他表演類,參賽隊伍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有單口相聲、脫口秀、默劇、小品、歌舞表演等,這些表現(xiàn)形式既可以獨木成林,也可以三五成群、融會貫通。
綜上所述,不管是學校還是科技館,科普劇的創(chuàng)作就是“量體裁衣”,創(chuàng)作者既要迎合受眾的口味和接受水平,又要保證其作品的科學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