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歡 宋永偉 張杰 李洋 李建壘
隨著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青年群體受伏案工作、電子產(chǎn)品及其他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長期保持低頭姿勢,導致上、下頸椎活動時的應力不同,應力的改變會誘發(fā)甚至加重椎體骨質(zhì)增生,引起頸部肌肉疲勞及造成頸椎間盤等退變,更容易患有頸椎病[1-2]。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我院頸腰痛中心總結(jié)出了優(yōu)值牽引法概念,將牽引角度、牽引重量、牽引時間稱為牽引值,運用某一特定的牽引值對頸椎病患者實施牽引治療所取得的臨床療效最優(yōu),稱此特定的牽引優(yōu)值,但頸椎曲度改變情況復雜,單純牽引往往需要更長的治療周期。本研究選取青年頸椎曲度異常患者,旨在觀察優(yōu)值牽引聯(lián)合軟傷外洗方中藥熏蒸對其頸椎曲度及功能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納入研究的76例患者均為河南省洛陽正骨醫(yī)院(河南省骨科醫(yī)院)頸肩腰腿痛中心門診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觀察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齡(30±11.3)歲,平均病程(3.34±5.56)個月;對照組38例,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齡(31±12.1)歲,平均病程(3.21±6.56)個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并結(jié)合頸椎X線表現(xiàn)及主要臨床癥狀制定。①臨床特點:頸、肩部疼痛,頸肩部肌肉僵硬、疼痛或伴有偏頭痛、頭暈及惡心表現(xiàn),活動受限。②影像學改變:X線顯示頸椎曲度異常改變,處于變直、反弓狀態(tài)。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18~40歲,性別不限;自愿接受本療法,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已接受其他有關治療,可能影響本研究的效應指標觀測者;合并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tǒng)嚴重疾病患者;患有脊柱腫瘤、結(jié)核、脊柱強直;頸部皮膚破損和其他病變者;哺乳、妊娠期或正準備妊娠的婦女。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坐位牽引聯(lián)合中藥塌漬治療。牽引采用常規(guī)坐位枕頜帶牽引,2次/d,30 min/次。中藥塌漬藥物組成:透骨草30 g,乳香15 g,沒藥15 g,艾葉15 g,紅花15 g,桃仁10 g,伸筋草15 g,川芎10 g,秦艽15 g,牛膝15 g,共10味藥。將以上藥物打碎成粉末狀后以蜂蜜調(diào)和均勻,烤燈加熱外敷于患處,2次/d,30 min/次。共計15 d。觀察組采用優(yōu)值牽引聯(lián)合中藥熏蒸。優(yōu)值牽引:①仰臥位頸椎前屈20°,枕頜帶牽引,牽引重量1/10W(W為患者當日體質(zhì)量),30 min/次,2次/d,連續(xù)5 d。②仰臥位頸椎中立位,牽引重量1/7W,30 min/次,2次/d,連續(xù)3 d。③仰臥位頸椎背伸15°,牽引重量1/10W,30 min/次,2次/d,連續(xù)7 d。中藥熏蒸采用軟傷外洗方,組成:珍珠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威靈仙20 g、千年健20 g、香加皮20 g、海桐皮20 g、醋三棱20 g、醋莪術(shù)20 g、白芷15 g、炒桃仁10 g、紅花10 g、蘇木10 g、花椒10 g、艾葉10 g,共計14味。30 min/次,2次/d。
1.6 癥狀學評分 記錄治療前后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NDI)評分[4]。NDI共10個項目。包括:頸痛及相關癥狀和日常生活能力兩部分。每個項目最低得分為0分,最高得分為5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頸椎功能障礙程度越高,按以下公式計算患者頸椎功能障礙程度:NDI(%)=[每個項目得分的總和/(受試對象完成的項目數(shù)×5)]×100%。
1.7 影像學評分 測量治療前后頸椎X線側(cè)位片Borden值。Borden氏測量法[5]:自樞椎齒突后上緣到C7椎體后下緣畫一直線為A線,沿頸椎各椎體后緣畫一連線為B線,在A-B線間最寬處的垂直橫交線為C線,即為Borden值。
1.8 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臨床治愈:無明顯頸肩部疼痛,肌力正常,頸、肢體功能基本恢復正常,能參加正常工作和勞動;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頸肩部疼痛減輕,頸、肢體功能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減輕,頸、肢體功能部分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
1.9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治療前后NDI評分及Borden值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所有統(tǒng)計檢驗均采用雙側(cè)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脫落2例,其中2例出現(xiàn)皮膚過敏,最終納入36例;對照組脫落3例,其中2例中藥塌漬藥物過敏,1例因療效不佳退出治療,最終納入35例。出現(xiàn)皮膚過敏者,立即結(jié)束治療,未做特殊處理,一周內(nèi)癥狀消失。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530,P=0.01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DI比較(表2) 治療前兩組患者ND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NDI均有所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降低更加明顯,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DI比較(±s) 單位:%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DI比較(±s) 單位:%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7 d 治療后15 d t值 P值觀察組 36 34.66±9.54 20.62±4.40 14.88±3.00 12.655 <0.05對照組 35 35.75±10.52 23.52±4.49 17.65±6.43 9.341 <0.05 t值 -0.456 -2.756 -2.338 P值 0.650 0.007 0.02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orden值比較(表3) 觀察組治療后Borden值(9.07±2.82)mm比治療前Borden值(3.11±0.90)mm增加了5.968 mm(95%CI:5.047~6.869 mm),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Borden值 (5.84±1.78)mm比治療前Borden值(3.33±1.28)mm增加了2.511 mm(95%CI:1.950~3.073 mm),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Borden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orden值均有所增高,且觀察組增高更明顯,差值為(3.223±0.561)mm,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orden值比較(±s) 單位:mm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orden值比較(±s) 單位:mm
治療后15 d t值 P值9.07±2.82 13.274 <0.05 5.84±1.78 9.091 <0.05 5.745<0.05治療前3.11±0.90 3.33±1.28-0.852>0.05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36 35
隨著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青年伏案工作者缺乏體育鍛煉又長期使頸椎處于屈曲狀態(tài),青年群體頸椎健康不容樂觀,發(fā)病率為15.1%~18%[6-7]。青年頸椎病的X線上沒有明顯的骨質(zhì)增生、椎管狹窄等退行性改變,多表現(xiàn)為頸椎生理曲度的改變,并具有頸肩部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8]。大多學者[9-10]認為頸椎曲度異常改變與青年頸椎病的相關性較大。頸椎是人體脊柱中靈活性最大且活動頻率最高的關節(jié),保持頸椎的穩(wěn)定性對于維持頸椎的正常生理功能尤為重要。因此治療時不僅要解決頸肩部肌肉問題,維持頸部動力平衡,也要注重頸椎曲度的恢復,重建內(nèi)源性平衡。
對頸椎病的治療,應以“筋骨并重”為治療原則。頸曲異常是頸椎內(nèi)外系統(tǒng)失去平衡所致,而優(yōu)值牽引是運用生物力學原理,通過實現(xiàn)應力集中,調(diào)整頸椎受力情況,恢復其內(nèi)外動態(tài)平衡,維持頸椎力學穩(wěn)定性,恢復或重建頸椎內(nèi)外平衡的一種有效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優(yōu)值牽引具有因勢利導、靈活動態(tài)、逐步糾正的特點,打破了傳統(tǒng)垂直固定或某一牽引體位的不隨病情變化的單一牽引方法。前屈位牽引更容易使椎間隙和椎間孔增大,明顯的松弛后頸部肌肉、韌帶及關節(jié)囊,同時可增強頸椎曲度的可塑性,為糾正頸曲異常創(chuàng)造條件;中立位過渡牽引,逐漸調(diào)低牽引角度,接近或達到水平體位;背伸位小角度牽引維持頸椎曲度。
中藥熏蒸通過藥理將中藥有效成分通過皮膚透達病所,可改善頸部軟組織張力,加速頸部血液循環(huán),從而疏通經(jīng)絡,溫經(jīng)散寒,緩解肌肉痙攣,進而止痛消炎,起到內(nèi)病外治之功。本研究所采用的中藥熏蒸方為我院長期臨床實踐總結(jié)的軟傷外洗方,方中珍珠透骨草、伸筋草、紅花、桃仁等可活血止痛,舒筋活絡,醋三棱、醋莪術(shù)可破血行氣,艾葉、花椒等溫經(jīng)散寒止痛,威靈仙、海桐皮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強筋健骨,諸藥合奏可達活血通絡、祛瘀生新、溫經(jīng)散寒止痛之效。
綜上,優(yōu)值牽引聯(lián)合中藥熏蒸治療青年頸椎曲度異??捎行Ц纳祁i椎生理曲度及頸椎功能,從本次觀察病例中發(fā)現(xiàn)有大部分年輕患者通過優(yōu)值牽引治療后,頸曲可恢復至正常,臨床癥狀消失,究其原因可能是年輕人頸椎無增生退變、韌帶鈣化,可塑性強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