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愛,高智偉
?
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研究
李新愛,高智偉
(廣州賽寶認證中心服務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10)
隨著知識產權國家戰(zhàn)略的提出,以及《企業(yè)知識產權管理規(guī)范》(GB/T 29490—2013)的實施,知識產權管理重要性逐步凸顯,知識產權價值評估貫穿其中。對影響企業(yè)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多個因素進行了討論,并對其評估方法進行論述,分析了不同評估方法的適用條件與局限性。
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權屬變更;評估方法
2008-06-05,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綱要》中明確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zhàn)略,確定了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chuàng)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國家的戰(zhàn)略目標[1]。為了提高作為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重要主體的企業(yè)的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了《企業(yè)知識產權管理規(guī)范》(GB/T 29490—2013),并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發(fā)布,2013-03-01起正式實施。在標準GB/T 29490—2013中,通過策劃、實施、檢查、改進循環(huán),對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提出要求[2]。
縱觀GB/T 29490—2013標準,知識產權評估多處可見,如知識產權維護、權屬變更、權屬放棄的評估,實施、許可和轉讓、投融資、重組、涉外貿易等活動前的知識產權評估,爭議處理活動中評估,立項、研究開發(fā)、生產、銷售及售后等活動中知識產權的評估。知識產權的評估貫穿企業(yè)知識產權相關活動的始終。對知識產權的評估,不論出于技術、法律或經(jīng)濟角度,歸根結底均是對知識產權價值的評估。
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概念可追溯至Ratcliff[3]關于知識產權相關價值評估的介紹,影響了后續(xù)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發(fā)展。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其價值評估多借鑒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1979年聯(lián)合國頒布的“Guidelines for Evaluation of Transfer of Technology Agreement”系統(tǒng)說明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奠定了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法的基礎[4]。Gordon V. Smith[5]發(fā)表的《Valu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In-tangible Assets》是后續(xù)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理論基礎。學者先后針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方法、影響因素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Sam Khoury[6]與Pandey[7]分別就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客觀的分析,擴寬了知識產權價值評估考察的范圍。Daniel Andriessen[8]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法進行了分類,并探討了方法和目的之間的聯(lián)系。
相比于國外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系統(tǒng)的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我國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研究起步較晚,目前主要在國外已有的無形資產評估以及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基礎上結合國內的現(xiàn)狀開展。隨著我國知識產權戰(zhàn)略的實施以及知識產權數(shù)量的增長[9],關于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研究與探討越來越多。張朝君[10]研究我國知識產權中專利價值評估的影響因素,并綜合剖析了提升專利資產價值的策略和方法。牛倩[11]對我國主要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法進行了探討,并提出收益法的改進模型。梁美健、周陽[12]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法應用情況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評估方法。為了進一步認識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影響因素和方法進行分析十分重要。
知識產權自身固有的無形性、專有性、時間性、地域性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影響很大。楊新虹[13]對知識產權的特點進行了詳細說明:知識產權是人的腦力和智力勞動的成果,具有無形性;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為權利人所有,未經(jīng)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可對知識產權進行處理,具有專有性;知識產權的地域性是指除了簽署一項國際公約或者雙邊和多邊協(xié)議,依照國家的法律權利只能在該國境內有效,受該國法律保護;知識產權的時間性是指知識產權受各國法律保護不是無限期的,到達規(guī)定期限后權利自動消失;知識產權是無形的,導致知識產權更加容易遭受抄襲、復制,遭受侵權,同時維權也比較困難。維權的成敗以及成本,將影響知識產權的價值。知識產權的專有性使得知識產權具備一定的壟斷性,進行價值評估時,無參考物,增加了評估難度。知識產權的類型不同,權利的保護期限也有所不同。比如,我國發(fā)明專利的專利權期限分別是20年,在法定保護期限內還面臨被無效或被替代的可能;商業(yè)秘密的保護期限是由企業(yè)決定的,主要根據(jù)市場情況來確定保護時間,但存在泄露或竊取的風險,這兩者均會導致相應的知識產權的利用價值降低,縮短經(jīng)濟使用年限。在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時,不但要考慮法定使用年限,還要考慮經(jīng)濟使用年限[14]。知識產權的地域性要求在其涉外貿易過程中,充分考慮不同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對知識產權價值的影響。
知識產權的技術因素是指知識產權具備的關于本身技術層面的特性,表現(xiàn)為技術的創(chuàng)新性、成熟度、壟斷性、運用領域[11]。知識產權技術創(chuàng)新性表現(xiàn)為知識產權的獨創(chuàng)性。技術成熟度是指知識產權形成到它作用于實際并產生貢獻的能力。技術壟斷性是指知識產權在有效期內是否能長期保持其不被復制或替代的能力。技術應用情況是指知識產權是否已經(jīng)產業(yè)化并作用于相應的市場。周正柱等[15]認為知識產權的創(chuàng)新性越高、成熟度越高、壟斷性越強,知識產權價值評估越大。李滿宇等[16]從專利價值評估的角度提出相同的觀點。知識產權可運用的領域越多,其價值評估越大。
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市場影響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市場發(fā)展前景、市場需求、市場占有情況以及競爭程度。知識產權價值與其市場發(fā)展前景、市場需求、占有情況呈正相關,與知識產權的競爭情況呈負相關[17]。
根據(jù)國家不同時期的發(fā)展戰(zhàn)略,國家政策存在側重點,對政策鼓勵類相關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產生積極的影響。政策限制勢必會對相關知識產權價值產生負面影響,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不提倡網(wǎng)絡文學改拍電視劇,在對此類知識產權價值進行評估時必須考慮的因素[18]。
知識產權許可、轉讓、投融資、重組時,知識產權運用目的不同也會影響對其價值評估。知識產權許可、轉讓時,交易雙方對涉及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會存在偏差,一般通過博弈最終得出一個雙方均可接受的評估價值[19]。知識產權用于投融資、重組時,其價值主要為出資方提供參考,一般會采用抑制原則,靠低選取知識產權評估價值,避免價值泡沫。
成本法是用重置成本法進行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依據(jù)知識產權在全新情況下的重置成本,扣除該知識產權已使用年限的累積折舊額,并考慮知識產權的功用變化、成新率等因素,評估知識產權的價值[20]。知識產權的成本不僅包括常規(guī)的物質、資金投入,更多的是人的智力活動的投入。重置智力活動的成本目前沒有統(tǒng)一標準,有些甚至是無法量化的,導致此部分重置成本難度增大,會限制成本法的應用。知識產權功用變化、成新率主要考慮的是知識產權涉及的技術不斷進步、更新致使該知識產權功用創(chuàng)新性減弱,從而引起的貶值。成本法一般適用于市場最初形成的階段。
收益法是依據(jù)被評估知識產權合適的預期獲利能力和適當?shù)恼郜F(xiàn)率,得出知識產權的現(xiàn)值,評估知識產權的價 值[20]。收益法的使用過程中,需要確定3個參數(shù):知識產權預期可獲利的年限、可獲利年限內每年的獲利、可獲利年限內每年的適當?shù)恼郜F(xiàn)率。知識產權的可獲利年限存在不確定性,法定保護年限不一定是預期可獲利年限,還要考慮可能出現(xiàn)的經(jīng)濟使用年限風險。每年的獲利也是動態(tài)的,隨著技術進步、市場變化、政策變化而發(fā)生變化。折現(xiàn)率不是固定靜態(tài)的,是動態(tài)變化的。應用收益法評估知識產權價值的過程中,合理地選取參數(shù)。收益法適用于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發(fā)展穩(wěn)定一段時期后,還常用于轉讓、許可、重組等知識產權運用方式以及知識產權爭議處理以及賠償定額中[21]。
市場法是指采用現(xiàn)行市價法對知識產權價值進行評估,參照相同或相似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評估知識產權價 值[20]。在選擇市場法評估知識產權價值時,關鍵是尋找相同或相似的參照物。知識產權創(chuàng)新性、壟斷性的技術特征決定了知識產權市場交易的相似性小、知悉范圍窄,甚至大部分交易處于保密狀態(tài),增大了獲得參照物的難度。在知識產權進行交易的數(shù)量以及市場較為活躍時,參照物的獲得難度會降低。市場法一般是知識產權交易市場非常成熟時的選擇。
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在企業(yè)知識產權管理中至關重要。本文對影響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因素進行詳細介紹,并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關鍵參數(shù)進行闡述,在進行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時,充分考慮其影響因素及評估方法的選擇,盡可能獲得公平合理的評估價值。
[1]國務院.國發(fā)〔2008〕18號.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綱要[S].2008-06-05.
[2]馬維野,雷筱,馬鴻雁,等.GB/T 29490—2013企業(yè)知識產權管理規(guī)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3]Ratcliff R U. Is there a “New School”of Appraisal Thought? [J].Appraisal Journal,1972,40(04): 522-528.
[4]UNIDO.Guidelines for evaluation of transfer of technology agreements[M].出版社不詳,1979.
[5]Gordon V. Smith. Valu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In-tangible Assets[M].New York:Wiley-Interscience,1989.
[6]Sam Khoury,Joe Daniele,Paul Germeraad.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Valuation Methods In Portfolio Management and Value Extraction[J].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2001,6(03):77-86.
[7]Pandey R.Intellectual property valuation:A critical aspect of IP Securitization[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6.
[8]Daniel Andriessen.IC 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classifying the state of the art[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4,5(02):230-242.
[9]漆蘇.《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指標》主要內容及其啟示[J].中國發(fā)明與專利,2018,15(02):26-33.
[10]張朝君.企業(yè)專利資產價值評估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重慶:重慶理工大學,2014.
[11]牛倩.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法研究與應用[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
[12]梁美健,周陽.知識產權評估方法探究[J].電子知識產權,2015(10):71-76.
[13]楊新虹.海外并購中的知識產權評估問題研究[D].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15.
[14]沈悅.基于實物期權法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D].保定:河北大學,2015.
[15]周正柱,朱可超.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研究最新進展與述評[J].現(xiàn)代情報,2015,35(10):174-177.
[16]李滿宇,劉桂明.專利價值評估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發(fā)明與專利,2013(07):31-33.
[17]徐峰.高新技術企業(y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價值評估問題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
[18]龔可昕.淺談中國IP(知識產權)價值評估——以網(wǎng)絡文學影視改編版權為例[J].納稅,2017(04):85.
[19]陳瑜.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困境及對策[J].知識經(jīng)濟,2012(18):128-129.
[20]國務院.國務院令〔1991〕91號.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S].1991-11-16.
[21]彭禹銘.機構投資者對企業(yè)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法研究——以A藥業(yè)為例[D].重慶:重慶理工大學,2017.
2095-6835(2019)01-0054-02
F204
A
10.15913/j.cnki.kjycx.2019.01.054
李新愛(1987—),女,研究方向為知識產權。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