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潔,王丹
國產民機無損檢測手冊框架研究
杜潔1,王丹2
(1.上海飛機客戶服務公司,上海 201100;2.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上海 201100)
民機無損檢測是飛機設計制造的組成和延伸,貫穿民機的全壽命周期。民機無損檢測手冊是AC-91-11R1《持續(xù)適航文件》規(guī)定的必不可少的一份持續(xù)適航文件,保障民機交付后盡可能通過原位無損檢測手段,提前發(fā)現飛機結構損傷,從而保證飛機持續(xù)適航。國外民機無損檢測手冊經過40多年的實踐與總結,其框架組織已日趨完善,國產民機事業(yè)處于起步階段,未形成統(tǒng)一、成熟的框架結構。旨在對國產民機無損檢測手冊框架結構形式開展研究,以指導國產民機無損檢測手冊的框架制訂與持續(xù)編制、修訂工作。
無損檢測手冊;框架組織;ATA2200標準;S1000D標準
無損檢測手冊規(guī)定了對飛機某一特定結構部位進行無損檢測的方法和要求,給出所使用的設備、材料、特定的操作程序以及有關的資料,旨在為有資格的無損檢測人員提供開展飛機無損檢測工作的技術指導,以保證對飛機結構進行無損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國外先進民機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與總結,無損檢測手冊框架組織與內容組織已比較成熟完整,可高效地保障在役飛機結構的檢查與維修。國內民機產業(yè)正蓬勃發(fā)展,但民機無損檢測手冊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手冊框架組織,這將直接影響飛機交付后結構保障的效率與成本。本文重點研究ATA2200標準及S1000D標準對民機無損檢測手冊的要求,結合無損檢測手冊的作用和特點,確定民機無損檢測手冊框架組織,指導國產民機無損檢測手冊的編制與持續(xù)修訂。
為避免各飛機制造商自行編寫技術出版物而造成內容與編排方式各不相同,美國航空運輸協會于1956年頒布ATA100規(guī)范,規(guī)定了民用客機技術出版物的格式和內容標準。20世紀80年代,ATA協會在ATA100中增加了數字化資料的內容,1994年ATA100規(guī)范中的數字化資料的內容被剝離出來,形成了新的ATA2100規(guī)范。2000年ATA將最新版的ATA2100規(guī)范以及ATA100規(guī)范組合成一個新的規(guī)范ATA2200。
ATA2200標準從實際用途角度,將技術出版物分為維修要求類、維修程序類、構型控制類、飛行操作類和培訓類五大類別。ATA2200標準的主要內容就是對這五大類技術出版物在編碼規(guī)則管理、適用性管理、內容組織編排、版本及修訂管理、數字化規(guī)范等方面進行了規(guī)范。無損檢測手冊屬于維修程序類技術出版物,應遵循ATA2200標準的編碼規(guī)則、內容編排等要求。
ATA2200規(guī)范中,有多種編號方式,無損檢測手冊常用的編號方式有“三要素”編號、頁碼編號及與檢測方法相關的編號?!叭亍本幪柌捎萌龑拥木幋a體系,由三組代表不同含義的數字和分隔符組成。
ATA2200標準中,無損檢測手冊有專用的編號表示各種專用的檢測方法,具體如表1所示[1]。
表1 無損檢測方法編號
第1部分概述 第2部分X射線檢測法 第3部分γ射線檢測法 第4部分超聲檢測法 第5部分未指定 第6部分渦流檢測法 第7部分磁粉檢測法 第8部分滲透檢測法
S1000D標準由ASD(歐洲航空航天國防工業(yè)委員會)維護,其建立基于ATA100規(guī)范,但是在技術出版物數字化進程中,S1000D標準強調了單一數據源的思想,以數據模塊為技術數據編寫和管理單元,所有編寫的數據模塊、插圖和多媒體對象均在統(tǒng)一的公共源數據庫(CSDB)中統(tǒng)一管理。S1000D標準是模塊化的以數據為導向的數據組織形式,克服了ATA2200標準的數據冗余的缺點。
S1000D標準規(guī)定數據模塊編碼可由最少17位最多41位的字符組成,大致可分為2個部分,分別是硬件/系統(tǒng)識別、信息識別。
硬件/系統(tǒng)識別介紹如下。
型號識別碼:2~14字符,識別技術數據適用的飛機,每個機型有其唯一的型號識別碼。
系統(tǒng)差異碼:1~4字符,識別相同SNS下不同構型的
數據模塊。
標準編號系統(tǒng)(系統(tǒng)—子系統(tǒng)—子子系統(tǒng)—組件):6~8字符,相當于ATA2200標準中的“三元素”編號體系。
拆分碼:2字符,識別組件的拆分情況,默認為00,當一個檢測下面相同SNS編碼的兩個程序,則可以通過拆分碼來識別。
拆分碼變量:1~3字符。
信息識別介紹如下。
信息碼:3字符,識別由信息碼定義下的內容變化并導致需要一組單獨的數據模塊。
信息碼變量:1字符,用于消除通用信息碼的歧義,以實現更多特性。
位置碼:1字符,用于識別組件進行維修的位置。
S1000D標準中數據模塊編碼中的信息碼來識別數據模塊的信息類型和用途,每一個數據模塊均需有一個有效的信息碼。
無損檢測手冊中通過信息碼來識別不同的檢測方法[2]。
目前在民機技術出版物標準中,使用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兩個標準是ATA2200標準和S1000D標準。
ATA2200標準規(guī)定無損檢測程序的編碼采用檢測方法—章節(jié)號—分系統(tǒng)號—單元體的結構形式。
民機技術出版物一般分為正文前資料和正文兩部分,正文前資料一般有封面頁、發(fā)送函、有效頁清單等,無損檢測手冊正文前資料還應包含設備清單、消耗品清單、供應商清單等。正文部分按照ATA2200標準,依據無損檢測方法安排手冊內容,分別為第一部分概論、第二部分X射線檢測、第三部分γ射線檢測等,在各種檢測方法下,按照ATA章節(jié)號依次編排各條檢測程序。
以無損檢測方法為導向的無損檢測手冊框架組織,優(yōu)點顯而易見,一方面完全遵循ATA2200標準,僅使用一位羅馬數字表示不同的檢測方法,使用簡單,便于記憶;另一方面以檢測方法為導向,利于快速定位檢測程序,并且相同檢測方法的檢測設備大致相同,在具體維修任務實施過程中可減少檢測設備的借用次數,便于航空公司及維修單位更高效地實施結構檢查、維修任務。
S1000D標準打破了手冊的概念,采用數據模塊的形式動態(tài)創(chuàng)建技術出版物,所有的數據模塊由公共源數據庫負責存儲和管理,在編碼規(guī)則上,采用數據模塊編碼(DMC)唯一識別數據模塊,數據模塊的類型則通過DMC中的信息碼來存儲與識別。
考慮到S1000D的數據模塊編碼結構,本文認為以檢測方法為導向的手冊框架組織已不再適用。本文研究了基于S1000D標準的無損檢測手冊框架組織。無損檢測手冊分為正文前資料與正文兩部分,正文前資料通過數據模塊存儲各類信息,包括封面頁、發(fā)送函等內容,正文部分按照SNS編號依次安排各章節(jié)內容,將相同SNS編號下的無損檢測程序依次編排。各檢測方法的描述類程序與通用程序編排在51章標準實施中,各檢測方法的專用程序則編排在相應的結構部段中。
按照SNS編號編排手冊的框架組織,最顯著的優(yōu)點就是與其他維修類手冊的框架組織一致,便于航空公司與維修單位理解、使用手冊,另外同一部段的無損檢測程序編排在同一章節(jié),更方便維修者找到對應維修任務的檢測程序,尤其是存在替代程序時。對于飛機制造商而言,作為手冊編寫者,無損檢測手冊往往需要與飛機維修手冊、結構修理手冊統(tǒng)籌編制,采用按飛機部段編排手冊章節(jié)的方式,首先可以通過程序編碼體現檢測方法,并且與其他關聯手冊編號一致,手冊編制體系更加規(guī)整,其次在專業(yè)上責任分明,更利于開展手冊編制工作。
本文研究了遵循S1000D標準的民機無損檢測程序的編碼結構,并研究了遵循S1000D標準的無損檢測手冊框架結構,認為S1000D標準下的民機無損檢測手冊,應以飛機結構部段為線索,遵循SNS編碼規(guī)則,編排手冊框架及各條無損檢測程序,并分析這種框架結構對于飛機制造商及航空公司、維修單位的益處。通過上述研究,本文能夠對國產民機的無損檢測手冊編制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1]歐洲航空航天和防務工業(yè)協會. S1000D : Interna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technical publications(V4.1)[S].出版社不詳,2012.
[2]周寅秋.淺析S1000D標準在技術出版物上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8(18):189-190.
G230.7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8.059
2095-6835(2019)18-0139-02
杜潔(1989—),女,技術出版物工程師,主要從事民機圖解零件目錄與無損檢測手冊的研究與編制相關工作。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