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倩 趙敏
復旦大學自2005年創(chuàng)立上海論壇,始終將勇?lián)鷩覒?zhàn)略任務、行使大學社會責任為使命,通過13年的運營和積累,不僅將論壇逐步打造成一張復旦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金色名片,同時也是一個向國際智庫傳遞中國智慧、中國聲音的舞臺。
作為目前在上海舉辦的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論壇之一,上海論壇始終以“關注亞洲、聚焦熱點、薈萃精英、推進互動、增強合作、謀求共識”為宗旨。上海論壇,始終緊密圍繞世界、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趨勢來創(chuàng)新發(fā)展。從創(chuàng)始之初,將論壇主題定為“經(jīng)濟全球化與亞洲的選擇”,以呼應21世紀初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fā)展。隨著國際力量對比和世界經(jīng)濟政治格局的深刻變化,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正成為當務之急,從2018年開始,論壇將主題變更為“全球治理與亞洲”。
經(jīng)過十多年的發(fā)展,上海論壇在組織機制上進行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并逐漸探索出一條切實有效的發(fā)展路徑。開放辦會、將論壇與智庫建設結合,是上海論壇的重大創(chuàng)新與實踐。
從2015年開始,上海論壇嘗試創(chuàng)新辦會機制,逐步向校外以及全球開放圓桌/子論壇申辦,論壇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合作機構數(shù)從2015年的33個增加到2018年的46個,其中國外機構比例從2015年的18%增加到2018年的37%,翻了一番。國外嘉賓比例從2015年的44%增加到2018年的57%,國外嘉賓人數(shù)首次超過了國內嘉賓人數(shù)。嘉賓國別也更加多元化,國別數(shù)從2015年的37個增加到2018年的61個,除歐美亞大國外,還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中東歐、拉丁美洲和非洲??梢哉f上海論壇是中國高校乃至非官方論壇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論壇之一。
2015年實行開放辦會制度以來,已有100多家國內外智庫、高校、企業(yè)、媒體等機構申請承辦分論壇,其中國外機構近60%。包括美國彼得森國際經(jīng)濟研究所、波蘭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東西方中心、東京大學、匈牙利中央銀行、美國高通公司、韓國SK集團、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國際知名智庫、高校和企業(yè)深度參與了論壇的組織和討論。
這些機構為上海論壇帶來一大批高端嘉賓和優(yōu)質資源,其中部分機構還在論壇平臺上與復旦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推動了學校的國際智庫網(wǎng)絡建設。
上海論壇不僅是思想的傳播平臺、人才的聚合平臺,也是智庫機構互相了解和建立合作的平臺。通過參與上海論壇,一些國際知名高校、智庫機構加深了對復旦的了解,尋找到了合適的合作方向。
近五年來,通過上海論壇,復旦大學與57個國家的131家國際智庫機構建立了聯(lián)系。2017年,論壇邀請了阿根廷等6個拉美國家12所大學校長參會。在會議期間,成立了復旦—拉美大學智庫聯(lián)盟,將復旦的智庫網(wǎng)絡拓展到了拉丁美洲。復旦大學國際智庫中心也于同年在上海論壇期間成立。2018年上海論壇期間,復旦大學與來自烏茲別克斯坦、日本、拉脫維亞等國家的十余名智庫代表,就新發(fā)展模式與觀念、區(qū)域安全與合作、“一帶一路”等相關議題進行了探討,并在機構合作、學術交流及智庫國際化拓展等方面達成了多項共識。
上海論壇通過助力構建國際智庫網(wǎng)絡,協(xié)助復旦大學逐步創(chuàng)設各國各領域間的人文對話機制,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智庫合作平臺。
作為復旦大學規(guī)模最大的國際學術論壇,上海論壇主動承擔起推動復旦與國外高校、研究機構學術合作及人才發(fā)展的責任。近幾年,半數(shù)以上的圓桌論壇和分論壇主席來自復旦校外,上海論壇正是通過品牌影響力,為圓桌論壇和子論壇邀請到了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機構和學者,為這些機構和學者與復旦的廣泛合作架設橋梁。
為了配合學校拓展國際組織交流和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需要,2018年上海論壇特別為復旦國際組織高端圓桌提供平臺并服務會務,會后還牽線介紹聯(lián)合國亞太經(jīng)社委員會等機構給復旦校內學者,努力促成相關國際組織合作協(xié)議的洽談及簽署。
國際顧問團是上海論壇的核心組織之一。論壇邀請政、商、學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代表加入國際顧問團,包括土耳其前總統(tǒng)阿卜杜拉·居爾、意大利前總理恩里克·萊塔、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捷米爾·薩里耶夫、北歐部長理事會秘書長達格芬·赫布勞騰、世界銀行前行長羅伯特·佐利克、2010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等。一方面,論壇邀請國際顧問們?yōu)檎搲闹黝}策劃、議題設置出謀劃策。另一方面,論壇也會就中國與亞洲發(fā)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向國際顧問們咨詢,將引進國外智力與服務國家大局、維護中國利益完美結合。
上海論壇是一個國際性的綜合論壇,它不僅關注亞洲,也關注全球問題。在議題設置方面,上海論壇始終聚焦國家和世界發(fā)展的重大議題和熱點,打破學科界限,從多元視角討論問題、建言獻策。
上海論壇是全社會的論壇,是學界、政界、商界卓越人士共同參加的論壇。論壇鼓勵跨界融合,在嘉賓構成上,論壇聚集了來自學界、政界和商界的權威人士共同參與,增加討論的深度與廣度,在論壇的平臺上放眼多元世界,傳遞中國聲音,并在不同領域的對話和交流中,為后續(xù)的深入合作打開了空間。
2018年上海論壇除了全球治理、生態(tài)治理、公共安全、社會治理等領域外,首次引入了科技元素,將科技話題與人文背景結合,探討人工智能等科技創(chuàng)新給社會帶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
嘉賓的思想成果是論壇的魅力所在,也是論壇的影響力來源之一。論壇通過前期、會中和會后三個階段助推論壇思想成果的產出。在前期,論壇通過加強與圓桌/子論壇的溝通與引導、收集并印刷發(fā)放論文及演講摘要集等方式,保證論壇期間討論主題的聚焦和深入。在論壇期間,組織專門團隊梳理提煉當日論壇的討論內容,制作《上海論壇簡報》,并形成觀點集萃。這些資料都在論壇期間發(fā)布,供嘉賓即時交流,供媒體及時傳播。會后,論壇以政策建議為導向對會議內容進行二度開發(fā),形成各圓桌/子論壇政策建議報告。論壇還組織學生采訪團,對嘉賓就熱點問題采訪報道,整理集結成《上海論壇嘉賓訪談錄》印刷出版,將論壇上的嘉賓觀點和思想成果進行深入挖掘和再次傳播。
自2015年起,上海論壇開始著手在海外舉辦預熱圓桌。從2015年至今,論壇連續(xù)在美國圣地亞哥、丹麥哥本哈根、匈牙利布達佩斯等地舉行了海外會議,就“中國及其區(qū)域合作”“社會科學與中國研究”“全球治理與亞洲”等主題展開討論,獲得了海內外熱烈反響。通過論壇的全年運營,有效提升了論壇的國際性和品牌影響力,讓更多人在論壇的平臺上建言發(fā)聲。
上海論壇豐碩的思想成果為智庫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積極推動了智庫的咨政工作,而論壇的國際化網(wǎng)絡同樣推動了復旦發(fā)展研究院這一校內二級單位的國際合作與資源拓展。上海論壇充分發(fā)揮平臺效應,幫助發(fā)展研究院實現(xiàn)了聚人聚智的功能,增強了智庫的實力和影響力。復旦發(fā)展研究院被《光明日報》評選為“2016年度中國十大影響力智庫”之一,并在中國社科院、上海社科院等多家機構的智庫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上海論壇本身也在“2017CTTI-BPA智庫最佳實踐獎”評選中榮獲智庫最佳活動特等獎。
2018年年初,上海發(fā)布了《上海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2017—2035年)》,目標是引領上海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設令人向往的創(chuàng)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tài)之城。上海論壇作為智庫型論壇,應集聚全球智慧,為上海城市發(fā)展出謀劃策,并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品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