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婧 李靜 彭琦
[摘要] 目的 探索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在急診內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該次實驗對象為急診內科護理人員40名(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間選?。?,采用計算機分組模式,觀察組進行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共20名,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共20名。結果 觀察組護理文書質量、??谱o理質量、基礎護理質量、病區(qū)安全質量評分以及護理人員工作投入量表高于對照組,患者意外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急診內科護理人員實施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 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急診;內科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b)-0051-02
急診內科醫(yī)療服務具有多需求性、多專業(yè)性、復雜性等特點,是急診醫(yī)療服務工作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由于急診內科患者人數隨機性、患者就診時間多、病種繁多、涉及內容廣,單方面的護理服務已無法滿足臨床需求,近年來,隨著護理管理的持續(xù)改進和實施過程,臨床學者發(fā)現(xiàn)一套完整、科學化的護理質量管理工作,能夠提高醫(yī)療護理服務質量,規(guī)范護理人員護理行為,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1]。在多項管理措施中,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脫穎而出,其通過向重視服務、重視安全、重視質量等方向發(fā)展,能夠增強醫(yī)務人員護理服務意識,為患者提供高效、優(yōu)質、快捷、簡便的醫(yī)療護理服務質量,進一步根據患者病情做出及時、科學、準確的護理策略調整,有效提升醫(yī)療質量[2]。而該文為了探索更有效的管理對策,對2017年5月—2018年5月急診內科護理人員40名進行了不同管理方案,并對比了兩者有效性和價值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試驗對象的40名均為急診內科護理人員,采用計算機分組模式,各20名。觀察組平均年齡(32.46±2.85)歲,平均工作年限(12.39±2.48)年,男性2名,女性18名;職稱:3名主管護師,10名護師,7名護士。對照組平均年齡(32.59±2.62)歲,平均工作年限(12.44±2.29)年,男性1名,女性19名;職稱:2名主管護師,9名護師,9名護士。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再選擇此段時間內收集的100例急診內科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每組50例),對比實施不同管理措施后,預防意外事件的有效性。該次患者平均年齡(65.48±2.63)歲,發(fā)病至急診救治時間(5.69±2.43)h,男性46例,女性54例。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做好分診治療準確,且在接收后,立即給予心電圖監(jiān)護和吸氧護理。
觀察組采用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主要內容:(1)分層管理:實施見習護士—初級責任護士—高級責任護士—專科護士或護理組長—護士長的層級管理,由上層人員負責對下層人員培訓、指導、管理等工作。
(2)明確各層級護理人員的職責:初級責任護士的主要工作為指導見習護士進行各項護理工作,準確完成高級責任護士安排的所有工作,并做好記錄[3]。
(3)建立護理三級質控體系:①一級質控:主要由責任護士承擔:完成監(jiān)控見習護士的工作,確?;颊甙踩?,嚴格執(zhí)行護理核心制度,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遵循技術規(guī)范和指引;②二級質控:由??谱o士或護理組長承擔,主要負責推行質量持續(xù)改善策略以及評價、實施,通過會診或業(yè)務查房監(jiān)督責任護士工作質量,建立各種??谱o理工作指引和流程;③三級質控:由護士長承擔:主要負責建立質控移動的三級質量管理模式和持續(xù)護理質量改進系統(tǒng),對科室發(fā)生的不良事件進行預測性,采用前瞻性的效應分析法和失效模式預防失誤發(fā)生,改善流程[4]。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管理質量、護理人員工作投入量表、意外事件發(fā)生率。
護理人員工作投入量表[5]:主要對護理人員工作投入情況進行判定,總分為6分,分為專注、活力、奉獻3個維度,若工作投入度越高,分數越高。
護理質量:根據該院實際情況,擬定評分量表,包括護理文書質量、??谱o理質量、基礎護理質量、病區(qū)安全質量,各項評分值滿分為100分,若分數越高,護理管理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方法
運用了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護理文書質量、??谱o理質量、基礎護理質量、病區(qū)安全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觀察組護理人員工作投入量表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 ? ? 觀察組跌倒、高危藥物外滲、窒息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急診內科具有病種多、發(fā)病急、病情復雜、搶救時間寶貴等特點,一旦護理不到位或管理不及時,便可出現(xiàn)較多風險因子,再加上人流量較廣,可增加護理人員工作量和心理壓力,為了提高醫(yī)療服務質量,還需加強臨床質量管理。通過以問題為指引,不斷改善當前護理管理方案,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及時糾正當前風險因子[6]。
該次將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推廣到急診內科中,能夠有效彌補常規(guī)管理的片面化形式,將患者入院后的每項流程歸納于管理中,方便護理服務更好、準確落實,為患者贏取最佳搶救時機,且通過前瞻性管理模式,能夠將以往被動化護理服務轉變?yōu)橹鲃踊?,促使護理工作更加專業(yè)、科學、全面,有效提高醫(yī)療服務滿意度,降低患者病死率。分析本次結果,觀察組護理管理質量、工作投入量表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前瞻性護理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能夠保障患者安全,減少護理缺陷,控制病區(qū)的護理質量,及時處理當前護理工作中問題,建立“監(jiān)控系統(tǒng)、質控前移、前瞻為本”的護理質量管理原則,有效降低臨床風險,保證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專業(yè)、安全、細致的服務。
綜上所述,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能夠保證護理服務的連貫性,理順服務環(huán)節(jié),提高醫(yī)療服務質量,用于急診內科護理人員中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熊詩思,梁敏,李彎,等.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在兒科急診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兒SF-36評分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20):2850-2853.
[2] ?劉曉燕.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在急診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醫(yī)療裝備,2015,48(12):191-192.
[3] ?李俐君.護理風險管理對提高急診內科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8,15(4):47-49.
[4] ?陳妍,林羽,林娟,等.2型糖尿病急診患者危險因素管理及影響因素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5):5-8.
[5] ?魏青春.六西格瑪管理法在急診內科心肺復蘇急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8,30(17):121-122.
[6] ?胡園園.實施細節(jié)護理對提高急診內科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13):203-204.
(收稿日期: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