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平
探究學習法也稱發(fā)現法、研究法,它與建構學習法一樣,與我們前面所討論的六步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等方法也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
最早提出在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等學者。杜威認為,科學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因此該方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fā)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梢?,這種方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fā)現事物發(fā)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因此,在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強。
除杜威之外,探究學習法還與布魯納、皮亞杰和施瓦布等人有很大的關系。施瓦布認為,如果要學生學習科學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學習比通過積極地投入到探究的過程中去更好呢? 布魯納則在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立了發(fā)現法,并在美國積極推行,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他認為,發(fā)現法就是學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學習的方法,通常稱作發(fā)現學習,并無高深玄妙之意。
探究學習法不僅有著充分的理論闡發(fā),也有豐富的實踐案例,在新世紀以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特別是第8次課程改革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北敬握n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特別是在理科各學科的國家課程標準中,均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設計的核心,并在課程結構、課程標準和課程實施等方面,對探究性學習提出了明確要求。在課程實施上,為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處理好知識傳授和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根據教師的指導程度和學生探究能力的水平層次,探究性學習可分成引導探究、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三種學習水平層次。引導探究學習指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是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性學習方式。教師在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預先為學生設計好學習情境,并幫助學生按照教師預定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式進行探究活動。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師生共同合作進行探究教學活動的學習方式。教師是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習任務情境和探究方法手段設計的幫助者,是探究材料的提供者和探究過程的參與者。自主探究學習是高層次的探究性學習,它特別強調探究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行提出問題,自主選擇探究材料和探究方法,獨立或者協作解決問題,最后由師生共同對探究的問題、方法、結果進行評價。教師只是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指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究學習過程。
其實在六步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等方法中,我們都可看到探究學習法的身影。江蘇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既有建構學習的特質,也有探究學習的風采,因而備受青睞,長盛不衰。河南省濮陽縣在實施課程改革中總結出了四步探究教學法,即閱讀質疑,自主探究;多元互動,合作探究;訓練檢測,目標探究;遷移運用,拓展探究。他們的多年實踐表明,這是一種非常適合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方法。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探究學習法與建構學習法相似,也是一種具有自身特定內涵的學習方法。它與傳統學習方法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強調充分發(fā)揮學習者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特別強調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來培養(yǎng)學習興趣、認識外部世界、建構和獲取知識,最終把學習者真正培養(yǎng)成學習的主人、學會創(chuàng)造的人。因而這種學習方法值得大力倡導、推廣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