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蘭
(貴州省湄潭縣茶城中學 貴州 湄潭 564100)
每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而發(fā)生著變化,一個班級里學習情況參差不齊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教師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只關注優(yōu)等生,認為他們才是祖國的未來,還要更多的去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他們都是祖國的花朵,社會主義的偉大民族復興的也需要他們,教師有義務有責任幫助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在中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嚴重,下面就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很多學生在小學時的數學成績還是不錯的,為什么到了初中就有了很大的差距呢?首先,原因就是他們還保持著像小學時那樣過于依賴老師和家長,沒有任何的學習主動性。而到了中學由于學科的增多教師不會再是不斷的督促,指導學習了,這些學習方法沒有轉變過來的學生不做計劃,也沒有預習,只是坐等上課,而對于教師在課上講解的內容挺不透徹,回到家里寫作業(yè)可定也是一頭霧水,筆記倒是記了一大本,可是問題一大堆,如果再加上家長不能及時關注輔導,對于數學這種具有嚴密邏輯性的學科,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慢慢的就聽不懂了。其次,還有一部分學生就是自我感覺很是良好,對于一些基本知識、基本方法的學習和訓練不夠重視,認為太簡單了知道怎么做就行了,懶得去動筆練習或是驗算,殊不知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的知識學得扎實了才能走好下一步。再有,就是初二這一年是數學學習分化最為嚴重的一年,因為中學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有了很大提高。在這一時期如果學生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邏輯思維方式,定會表現出數學學習接受能力的不同。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去掌握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從而快速的提高學生適應能力。
針對一部分學生沒有做好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教師首先要幫助他們培養(yǎng)起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課前預習是學生聽好課的基礎,因為這樣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快速的理解教師所講重點和難點,提高聽課效果。為了使預習成為一種習慣,教師可以在課上檢查預習情況,以此來督促學生要講究質量。課上專心聽講,課上四十五分鐘是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要提醒學生不可做其他小動作或是交頭接耳,并且學會做筆記,該記的地方記錄下來,但不是全部抄錄,造成顧此失彼。讓學生知道及時對上節(jié)課內容進行復習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寫作業(yè)之前先把當天所學知識過一遍,這樣寫作業(yè)時也就不會出現很多問題,一周結束后也要對所學內容進行一個整體的回顧,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把之前所學到的新知識和有關的舊知識聯系起來,通過分析比較,整理在筆記上。建立一個錯題本,學生每次的作業(yè)、測驗等,都會有錯題出現,把這些錯題摘抄在一個本子上,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減少出錯。教師在開始這個培養(yǎng)習慣時可以按要求檢查,先抄完的先休息,錯題多的就時間長些,堅持下來學生也就把此形成了習慣。在學習數學之初,如果教師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這些好的學習習慣,那么這部分學生就不會被落下的太遠。
“學困生”一直是教師的一塊心病,但是只要我們用心的去了解他們,幫助他們,學困生也會成為好學生。學困生自卑感很強,自我評價較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被動聽的滿堂灌模式,應該積極學習新課程標準,把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探索模式能夠使課堂氣氛和諧活躍,利于學生思維的展開。教師要對他們有信心,一有發(fā)現他們進步了,就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增強其自信心??傊褪菍λ麄兌嘁恍┕膭?,少一些批評。
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數學情景的設置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和發(fā)展心理品質的重要源泉,它起到了溝通現實生活和數學知識學習的橋梁,設置一個良好的數學問題情景,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開啟學生思維,尤其是學困生他們的內在潛力會得到發(fā)揮,從而有興趣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問題解決的過程。例如在學習“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時,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個問題:李師傅在打掃屋子時,不小心打破了一塊心愛的圓形鏡子,之后只是撿到一小塊的殘片,他想再配制一塊和原來一模一樣的鏡子,在配制時需要找出圓心和半徑,他感到十分為難,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嗎?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平時沉默寡言的“學困生”也跟著大家一起討論起來。
實施分層教學。針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同進行分層教學,會讓“學困生”每次學習也有收獲,不會因為跟不上節(jié)奏有被淘汰的感覺。這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將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課堂練習和作業(yè)也要分層,當然評價方式也要分層,各個環(huán)節(jié)分類進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皩W困生”每天進步一點點,慢慢地縮短差距,跟上大部隊。
總而言之,“學困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客觀原因的,不能一概而論說他們就是腦子不好使,教師要認真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狀況,熱心的幫助他們。對于教師自己教學方法的改進問題要敢于面對,勇于探索新方法?!皩W困生”的轉化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工程,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我們教師一定要有飽滿的熱情,必須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反復抓,抓反復”做到有的放矢,因勢利導,讓“學困生”保持一個不斷前進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