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芬
(貴州省德江縣復興鎮(zhèn)中心完小 貴州 德江 565200)
興趣是學習中最好的老師,如果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英語教學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會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要努力地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到新鮮、輕松,從而喜歡學習英語。例如,在教低年級單詞“nose,ear,eye…”時,教師可以課前準備相關(guān)的彩色圖片,在課上展示給學生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走到學生中間,一邊輕輕地捏捏學生的鼻子、摸摸學生的耳朵,一邊念這些單詞。教師還可以找?guī)酌麑W生站到班級的前面邊做動作邊念單詞。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英語單詞的印象。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年幼學生好動的心理,在課中帶領(lǐng)學生們唱一唱,學一學英文兒歌。教師還可以帶領(lǐng)學生做一些單詞游戲,例如:把單詞的卡片發(fā)給每個學生,然后讓學生領(lǐng)著大家讀單詞,并鼓勵大家說:“看誰做的最好,誰最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地創(chuàng)設英語活動情境,吸引年幼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學習氛圍中學會自主學習。而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編排課本劇,進行表演。例如,讓學生利用每課的前幾分鐘,以學習小組表演對話的形式,表演鞏固已學句子。這樣,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英語。例如:A: What's your name? B: My name is Tom. A: Are you student here? B: Yes,I am. A: I am new here. B: Nice to meet you.A: Nice to meet you,too.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練說的機會,并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教學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新課程理念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能夠用英語做事情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體現(xiàn)。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廣泛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于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PEP四年級上冊Unit 5“What would you like?”Part A的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設計了“ Menu”讓學生到“餐館用餐”的活動,讓學生練習食物的單詞 rice, fish, beef, soup, noodles, vegetable, juice, bread,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和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Can I have some noodles, please?Sure. Here you are。這個教學活動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學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這樣的教學活動是有效的教學活動。
而有些活動的教學目標指向性不強,甚至指向錯誤的教學目標。如,在一次聽課中,有位教師在教學單詞 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chool bag, notebook的拼寫時,讓學生用身體的運動寫出單詞的字母,有的學生顯得很興奮,而有的學生純粹是在那里亂扭,甚至連字母都不拼讀,只是覺得好玩,好笑。這樣的活動看似熱鬧,但不能起到真正強化單詞拼寫的作用。像這樣不能指向正確的教學目標的活動我們不能認為它是有效教學。
“書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可以根據(jù)所教學生的特點來安排授課時間,以及授課內(nèi)容的改動,隨機應變,提前推后,可以把一些內(nèi)容提前或推后教學。還可以讓學生在“學中創(chuàng)”,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善于置疑,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小學生一般都是三分鐘熱度,干什么事情都是一時興起,堅持不了多長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難度的增加,對于學英語的興趣會逐漸減弱,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改版,改為活潑生動的知識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直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及學習后達到某中成功的愉快,而自編chant則是個不錯的形式,其節(jié)奏感強,朗朗上口,所以深受學生們喜愛,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diào)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對象,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小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nèi)部蘊藏著主體發(fā)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fā)學生的潛力,驅(qū)動其主體的發(fā)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習得研究及外語學習研究均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我們該教些什么”,而應是“我們?nèi)绾卧谡n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這些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的是學生“能干什么”,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豐富的語言,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目標。當學生學到英語難點的時候,讓他們有信心克服困難,努力地繼續(xù)學好英語。也要求他們做到,課前預習,課上要認真聽講,課后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作業(yè)。多看,多聽與英語有關(guān)的英語資料。教師也可以教學生唱英語兒歌,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傳遞給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
也許有人認為小學英語很簡單,但是真地能夠讓學生喜歡英語,愛學英語,是所有英語教師需要共同并長期思考的問題。但是,教師能夠合理的運用多種方法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產(chǎn)生仿佛置身于英語世界的感覺,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積極地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深英語語言信息的輸入,產(chǎn)生語言內(nèi)化,做到學以致用,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