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學芬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江埔街錦聯小學 廣東 廣州 510000)
當前《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首次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并用具體條款要求“注意積累語言材料,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明確規(guī)定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開展主要是對課堂閱讀的拓展與延伸。教學要達到大綱這樣的要求,不能僅靠課堂上的課文閱讀指導,還要指導學生在課外大量閱讀。老師要根據教材中的閱讀內容為學生推薦相應的課外讀物。新課標理念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也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推薦一些相關的課外讀物,這樣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開展需要老師從小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不同的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為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閱讀內容,也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引導他們講述課外閱讀的心得,這樣不僅可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能更好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觀念下,老師只是局限于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也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所以在新課改下進行有效的語文課外閱讀首先就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閱讀觀念,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所以這就需要為學生營造一種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老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報,在上面每日推薦相應的課外閱讀內容;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圖書角,學生將自己的課外書籍進行相互交換閱讀,然后再鼓勵學生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量,還能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在進行童話故事《安徒生童話》的課外閱讀時,學生可以將自己閱讀的故事內容,為其他學生講述或表演出來,還可以和大家一起將故事內容進行改編,重新編排故事,把故事讀活,這樣可以更好的寓教于樂,使學生愛上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的課外閱讀并不會局限于某一種固定的形式,學生可以根據閱讀內容和自己的閱讀習慣選擇合適的閱讀形式,所以這就需要老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閱讀形式,不斷進行豐富,使其多樣。而課外閱讀形式的豐富可以是書籍閱讀,學生選取相關書籍進行閱讀。也可以是電子閱讀,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利用電子設備展開閱讀;還可以是組建課外閱讀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課外閱讀的良性競爭,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維持對課外閱讀的長久興趣。
在閱讀經典名著《西游記》時,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影視資料的基礎,對西游記中的人物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們可以組建課外閱讀小組,將其中的故事內容分為不同的系列進行逐一閱讀,然后再進行小組間的閱讀競賽,這樣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是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主體,但是也不能忽略了老師的指導作用,所以對于課外閱讀就需要加強老師對課外閱讀的指導,使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課外閱讀的指導包括朗讀式,學生將課外閱讀內容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也包括敘述式,在學生讀完課外閱讀內容時,可以通過敘述來復述其中的內容,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包括書評式,老師通過寫心得體會來表達自己對于課外閱讀內容的理解。不論選擇哪種課外閱讀方式,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更好的提高閱讀效率。在進行《格林童話》的課外閱讀時,學生在閱讀完每一個童話故事后可以將自己的心得感悟寫下來,然后在課間與老師或者同學進行交流,敘述自己閱讀之后的感悟,這樣可以更好的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也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一池清水,只要擊拍,就會產生陣陣漣漪,孩子的課外閱讀,也只不斷地尋找一個激活點,才能產生一次次新的激勵,形成一個新的臺階。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評價機制的建立與跟進,既能有效地檢查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又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課外閱讀評價是小學語文課外有效閱讀的保證,能夠正確引導小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要不斷完善課外閱讀評價,首先是評價主體要更加多元化,包括老師的評價,學生自己的評價,以及交流中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其次是評價內容的全面化,課外閱讀更加重要的是學生的閱讀方法、閱讀態(tài)度、閱讀習慣等,所以要更加全面的進行評價,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總之,新課標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學生要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籍,老師要進行正確的閱讀指導。只有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探索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同時,老師也能夠不斷提高專業(yè)水平,促進自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