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明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學 福建 德化 362500)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師生互動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掌握程度、綜合素質能力的發(fā)展。要想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順應新課改背景下對課堂教學的目標、要求,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高中歷史涉及知識內容較多,且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采取“一言堂”、“填鴨式”教學策略,學生的課堂參與機會很少,且教學形式的單一、呆板也使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很多學生學習歷史都是通過死記硬背,這進一步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厭煩情緒。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呢?實踐證明,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結合自己教學經驗對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進行了總結探討。
高中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但是已經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經驗,思維方式也逐漸成熟,同時也有了很多喜怒哀樂等情感體驗。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特點,結合歷史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角色情境,將靜態(tài)的書本知識化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能夠離歷史更近。例如講“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迅速發(fā)展”時,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角色情境:“一個外國考察團到我們市考察,如果你是接待組的成員,應該怎么跟他們去介紹這一路的情形和變化?假如你是市委書記,又應該怎樣去介紹,從而最大限度實現(xiàn)招商引資呢?”問題一拋出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開始紛紛交流討論、出謀劃策,自然而然的將自己帶入了角色。這樣的教學形式,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同時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
高中生有較強的求知欲,要想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更加積極主動去探求、獲取新知,教師必須要學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帶著疑問去學習,主動去探索知識,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如進行選修內容《美蘇爭霸》這一內容講解的時候,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以“古巴導彈危機”為背景的問題情境:關于古巴導彈問題,美國白宮總統(tǒng)辦公室召開了一次秘密軍事會議,對于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致分成兩個派別,一派主張和平解決,一派主張武力解決。如果你是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你更傾向于選擇哪種解決方案?說說自己的觀點以及原因。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會更加全面的對當時美蘇各力量進行衡量、比較,分析兩種解決方案可能帶來的結局,對世界的影響等等。由此可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分析問題更加全面,并且還能幫助學生更加透徹的理解歷史問題、加深知識記憶。
歷史并不是簡單的書面知識,死記硬背就可以的,要想讓學生學好歷史,必須要調動學生的歷史情感。其中涉及到很多歷史事件,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歷史事件對學生進行教育,展示能夠真實反映歷史的實物,讓學生感受真實的歷史。如進行“抗日戰(zhàn)爭”內容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事先收集的有關“南京大屠殺”、“七三一部隊”等相關的歷史圖片,配上應景的音樂,教師再進行當時歷史事件的講解,學生們鴉雀無聲。而等到講解完,音樂停下來,學生們則群情激憤,紛紛對日本帝國主義暴行進行譴責,同時也深深體會到“落后就要挨打”,明白只有祖國強大才能免受外族入侵。這樣的一堂課,不但讓學生很好的了解了歷史,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民族情感、愛國主義情懷,樹立了發(fā)奮圖強、為祖國強大做貢獻的決心。
目前,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得到廣泛普及,成為了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教師應當充分將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yōu)勢利用起來,如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等,對學生的感官產生強烈刺激,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例如講“抗日戰(zhàn)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轉折”等內容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比較符合歷史事實的影片片段,如《地道戰(zhàn)》、《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等,讓學生充分感受戰(zhàn)爭年代的場景,人們捍衛(wèi)國家主權時的決心等等,并被一些英雄事跡所感染,充分體會到我們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會對歷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史實與影片結合的形式,進行內容對比,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學習、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注重教學方法的多元化,不斷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其中情境教學法為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特點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之上,使課堂教學能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