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世瓊 劉奇 謝唯 陳雅純 賈文瑄
(1 湖南科技大學瀟湘學院;2 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挖掘和闡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中華經典無疑是最好的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方式之一,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有效載體。
第一,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升道德水準,增強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了解,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有利于汲取中華經典中的精神資源,引導大學生建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二,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有利于促進當代大學生的人格思想及精神內涵的發(fā)展與完善,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有助于開拓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主體意識。
第三,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有利于加強當代大學生的理想道德教育,用先進的文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自覺抵制各種不良社會習氣,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文化氛圍,更有利于弘揚中華經典,為實現(xiàn)“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積極貢獻。
筆者就大學校園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的現(xiàn)狀制作了一份調查問卷,以湖南科技大學在校生為主體,學生主要為2015 至2018 屆在校大學生,參與人數(shù)247 人,收回有效答卷247 份,受訪對象中,男生 54 人,占 21.86%,女生 193 人,占78.14%;大一學生51 人,占20.65%,大二學生136 人,占55.06%,大三學生25 人,占10.12%,大四學生25 人,占10.12%,其他參加人數(shù)為21 人,占8.5%。問卷主要涉及以下各個方面:
第一,了解中華經典的程度。受訪對象中,非常了解僅占2.43%,了解占38.87%,不太了解占56.68%,完全不了解占2.02%。
第二,獲知中華經典的途徑。通過網絡了解中華經典的有172 人,占69.64%。通過大學活動了解中華經典的有78 人,占31.58%。通過電視廣告了解中華經典的有78 人,占31.58%。通過小初高課本了解中華經典的有172 人,占69.64%。通過其他途徑了解中華經典的有93 人,占37.65%。
第三,高校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的情況。從受訪對象的參與形式及參與興趣出發(fā)設題,情況如下:
“您的學校主要通過哪些形式進行中華經典教育的?”結果表明: 在被調查對象的學校中,通過邀請專家舉辦講座占59.11%;通過老師實際課堂授予占64.37%;通過網絡在線選修課程占34.01%;通過自主學習、老師檢查過關的形式占24.29%;通過競賽活動占54.25%;通過其他方法占5.26%。在其他選項中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通過講座的形式有2 人;二是通過社團、教師誦讀活動的有2 人;三是通過自學的形式有1 人;四是通過真人圖書館活動的有1 人;五是通過傳統(tǒng)文化活動的有1 人;六是通過師生交流的有1 人;七是通過教師集體培訓學習的有1 人;八是通過課程選修的有1 人。
“您的學校是否經常組織中華經典文化活動?”結果顯示:被調查對象學校經常組織中華經典文化活動的情況占8.1%,一般情況占45.34%,偶爾組織中華經典文化活動的情況占30.77%,幾乎不組織中華經典文化活動的情況占15.79%。
“如果有旨在宣傳中華經典文化的活動您會參加嗎?”結果表明:有時間就會參加旨在宣傳中華經典文化活動的研究對象占65.59%。不參加但會支持旨在宣傳中華經典文化活動的研究對象占33.2%。不參加也不支持旨在宣傳中華經典文化活動的研究對象占1.21%。
第四,中華經典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問卷從影響、現(xiàn)狀和問題方面設題,調查結果如下:
“您如何看待中華經典誦寫講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結果顯示:一是積極影響方面,認為在大學校園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的人有230 人,占93.12%。認為在大學校園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有利于汲取中華經典中的精神資源,引導我們構建正確的三觀的人有211 人,占85.43%。認為在大學校園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有利于用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武裝頭腦,提升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人有202 人,占81.78%。二是消極影響方面,認為在大學校園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增加大學生的學習負擔,浪費太多時間的人有22 人,占8.91%。認為在大學校園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乏味無聊,更使得大學生對中華經典文化產生厭惡心理的人有17 人,占6.88%。三是認為存在其他方面影響的有2 人,占0.81%。
“您認為中華經典在大學校園中的現(xiàn)狀是什么樣的?”結果顯示:針對中華經典教育在高校的現(xiàn)狀與問題,談及了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的被研究對象共89 人。關于中華經典教育在高校的現(xiàn)狀的回答主要有如下幾種觀點:一是從學校層面出發(fā),認為高校不夠重視有20 人,認為宣傳力度不夠有9 人,認為普及率低有4 人,認為傳播范圍窄有7 人。二是從學生層面出發(fā),認為學生積極性低,對中華經典缺乏興趣熱情有11 人,認為缺乏學習氛圍有4 人,認為認知不足有2 人,認為沒有時間閱讀有1 人,認為不認同的有2 人。
存在什么問題?結果顯示:一是內容層面,認為內容枯燥乏味有2 人,認為沒有特色有1 人,認為流于形式有6 人,認為靈活性差有1 人,認為理解難度大有5 人,認為內容具體所指不明確有2 人,認為不深入人心有1 人。二是時代層面,認為無法較好地與實際生活相融合有1 人,認為所處環(huán)境氛圍尷尬有6 人,認為其被尊重但不討喜有1 人,認為受外來文化沖擊影響的有2 人,認為教師的解讀水平有限有1 人,認為存在功利化傾向有2 人,認為學生缺乏系統(tǒng)的學習過程有1 人,認為了解的渠道單一有1 人,認為在高校中發(fā)揮的作用有限有1 人,認為傳播方式缺乏趣味性有1 人,認為缺乏傳播途徑有1 人,認為宣傳即破壞經典有1 人。
2018年9月25日,教育部、國家語委聯(lián)合頒發(fā)了關于印發(fā)《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通過在大學校園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深入挖掘中華經典的文化內涵與現(xiàn)實意義,引領大學生更好地學習中華經典,領悟中華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弘揚民族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將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舉辦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通過賽事和誦讀、書寫、演講、寫作、詩詞歌賦創(chuàng)作等展示活動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學校師生參與誦寫講活動的積極性與熱情。近幾年,央視推出的一系列節(jié)目,如《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也都是本著這樣的原則。各高校應完善各項比賽的獎勵機制,鼓勵學生多學多做,使學生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習中華經典的興趣。
第二,構建特色經典誦讀課程和教材。就目前國內高校而言,文史哲類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較高,而工科生則對中華經典文化了解甚少??梢姼鞲咝:鲆暳恕按髮W語文”在傳播中華經典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學習大學語文是高校學生系統(tǒng)學習中華經典的重要途徑,國家、學校、社會應予以高度重視。而在《大學語文》中可適當增加體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篇章,如百家經典學說、詩詞歌賦、歷代文學家的傳世作品等,讓學生體會到中華經典的博大精深。不論是先秦諸子散文還是唐詩宋詞、元代戲曲、明清小說都自有一番風味,教師在向學生展示中華經典發(fā)展脈絡的同時,既弘揚了中華經典,又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為學生打下了堅實的傳統(tǒng)文化基礎。
第三,加強“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要把課堂打造成傳播中華經典的重鎮(zhèn),離不開一支堅實的教師隊伍。教師是中華經典的主要傳播者,在課堂上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能夠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輸中華經典知識。優(yōu)質師資是傳播中華經典的重要保證,教師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過程的實效性,教師只有具備了較高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才能對中華經典的精髓進行深入挖掘和闡釋,上課時才能更好吸引和感染學生,使學生接受中華經典的熏陶。同時,學??梢酝ㄟ^讓教師參加相關學術講座與學術會議以及承擔相關課題研究等方式,提升教師學習經典、傳播經典、研究經典的積極性,并以此為契機,建立一支高學歷、高水平、高素養(yǎng)的教師隊伍。
第四,搭建中華經典傳播平臺。一是在校官網,微博以及企業(yè)號等設置“中華經典”專欄并發(fā)布推文,而推文內容形式則可以適當創(chuàng)新,比如說以小則漫畫形式展現(xiàn)中華經典,在輕松歡愉的氛圍下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識。二是開設“第二課堂”,使中華經典成為網絡選修課,適當提高學分鼓勵學生學習,并將學生參與度作為成績考核重要指標。三是巧借音樂誦讀經典。中華經典尤其是中國古代的詩詞具有音樂性,大多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如果能把經典詩文與音樂結合起來,就能全面調動學生感官,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悅耳的音樂聲中淺吟低唱,使誦讀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起來。四是利用社團活動推廣經典。大學生有比較充裕的課外時間來參與各項社團活動,而“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它難以擁有常規(guī)課堂教學時間,因此,“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可以與社團活動相結合,可以用古詩文作為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如“品古詩、學美德”“詩畫作品展示會”“編詩詞報刊”“詩詞吟誦交流會”等,通過演說、吟誦、圖畫報刊、品味交流等各種方式,使大學生感悟中華詩詞的精華,體會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