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林 莫菲菲 (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外語外貿學院)
在教學改革中,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討論十分熱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被認為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翻轉課堂的這些優(yōu)勢離不開主動學習教學法的應用和信息技術的支持。然而,主動學習教學法是否有效的應用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針對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的考查仍有欠缺,一是主動學習教學法在課前的知識輸入階段的應用;二是主動學習教學策略在課堂中的實施效果。同時,智慧校園的建設,智慧教室的打造,翻轉課堂已經進入智慧的第二代翻轉課堂。那么,這些信息技術是否有效地促進了主動學習教學法的應用。對此,將翻轉課堂、主動學習理論和信息技術放在一起做一個綜合的分析尤有必要。
約翰莫拉羅斯(John Moraros)較為詳細地描述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生課前觀看教師事先錄制好的授課視頻,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和節(jié)奏學習課程材料;教師在課堂時間引導學生參與各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活動,幫助他們應用在課前已學到的新知識,從而促進他們對主題的批判思考和深入學習[1]。此段描述凸顯了學生主觀能動地參與教學的重要性,也是翻轉課堂成功與否的關鍵。針對如何促進學生主觀能動的學習,主動學習教學法給了我們啟示。邦威爾(Bonwell)把主動學習定義為讓學生參與做事以及思考他們所做之事的任何活動[2]。查克林(Chickering)和甘姆森(Gamson)認為聽是被動學習,例如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課;而讀、寫、討論、解決問題等是主動學習[2]。麥克奇(McKeachie)等人1986年提出課堂討論是促進主動學習的一個最普遍的策略。它可以促進學生對信息的長期記憶,激發(fā)學生深入學習,讓學生能夠在新領域應用已知信息,又或是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技巧[3]。此外,根據(jù)主動學習教學法提出的教學策略還有基于視覺的指導(visual-based instruction)、課堂寫作(in-class writing)、問題解決模式(problem-solving models)、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辯論(debates)、戲劇表演(drama)、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模擬訓練(simulation)、游戲(games), 同伴教學(peer teaching)。這些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是翻轉課堂常用的教學策略。
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主動學習教學法理念和相關策略更多地應用到了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中,而忽視了課前教學。課前教學作為知識輸入的階段,強調的仍然是“聽”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如果學生課前不能“有效的聽”,那么課堂活動也會大打折扣,致使翻轉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因此,為了提高課前學習的有效性,也應加強促進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在課前學習的應用。以大學英語為例,分享了課文知識的解析導入后,增加小測試,讓學生通過測試檢驗對知識的理解是否準確。此外,為了促進學生通過主動學習而強化對信息的長期記憶,應建立能夠及時答疑解惑的互動平臺,讓學生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的解決。
是否應用了諸多的主動學習教學策略,就能造就一個高效的課堂?回答這個問題的第一步要先探討主動學習教學法成效顯著的原因。杰米詹森(Jamie L.Jensen)通過對比主動學習的翻轉課堂和非翻轉課堂,得出結論:教師的出現(xiàn)和同伴的交流對學生學習的觀點產生了最為重要的影響,而不是學生們參與的活動本身[4]。茜茜巴倫(Cissy J.Ballen)等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在人數(shù)較多的基礎學科的大課堂上,表現(xiàn)較差的少數(shù)裔族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教學法,通過交流提高他們學習科學能力的自信和社會歸屬感,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表現(xiàn)[5]。張萍等人提到翻轉課堂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推進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積極的社會化的互動,從而實現(xiàn)深度學習,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教育目標[6]。
總結以上學者的觀點,主動學習教學法的成功在于課堂參與者間的相互交流。這種交流可加強、質疑甚至改變學習者已有觀點;還可提高學習者的自信和歸屬感。所以在實施已提及的教學策略時,務必保證真正意義的交流。然而,觀察發(fā)現(xiàn)課堂交流很多時候表現(xiàn)為學生任務式地把課前準備好的材料在課上讀一遍,或者學生小組就某個話題單向的匯報,又或者某些學生代表的交流。交流的關鍵在于全體成員有針對性的你來我往的信息交換。缺乏真正的思想互動是無效的交流。為了確保有效的交流,要建立好基本的反饋機制,在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表達觀點的同時,也要確保他們能及時獲得相應的反饋。
第二步考察的是以上教學策略有效實施所需的環(huán)境。教學人員必須熟知提問和討論的技術和策略(Hyman 1980)并且必須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在智力和情感上支持學生去冒險的環(huán)境(Lowman 1984),注意材料的選取和組織策略及方式;選擇讓人感到舒服的低風險的主動學習的策略(Bonwell 1991)[7]。主動學習教學策略的實施有一定的風險,表現(xiàn)為學生不想?yún)⑴c活動,不能夠主動進行高階思考,或者課前對知識掌握不好,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因此,有效搭建實施主動學習教學策略所需的環(huán)境是保證教學活動能夠正常進行的重要因素。
根據(jù)學者們的建議,教師在選取課堂活動的材料時,可以盡量選擇學生和教師都熟悉的話題,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話題的內容應在大部分學生的理解認知范圍內;材料的組織應該簡潔明確,便于學生按照材料的指示開展活動;每次最好只關注一個主題,控制活動時間;注意提問技巧,建議針對具體問題提問,問題范圍可以由小大到。
根據(jù)張萍等人在其文獻中的定義,第二代翻轉課堂指在信息技術支持下開始的翻轉課堂[8]。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很多學校開始打造智慧的教學環(huán)境。管玨琪等人在文章中提到智慧教室,描述為師生可攜帶學習終端設備到教室,通過互聯(lián)網、教學平臺、課堂交互系統(tǒng)等將設備互聯(lián),實現(xiàn)校內校外資源的共享;借助穿戴設備增加人機互動,通過物聯(lián)網對教室環(huán)境進行智能管控,應用大數(shù)據(jù)為教學提供智能決策[9]。顯然,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的翻轉課堂,可以為教師提供學生學習過程數(shù)據(jù),如學生自主學習時使用學習設備的時長、完成一項任務的時長等;為學生測評提供數(shù)據(jù);甚至通過智慧教室的攝像等技術可以觀察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等。借助信息技術進行的數(shù)據(jù)分析,幫助完善教學決策,從而提高主動學習教學策略的有效應用。然而,大部分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還不夠,使得信息化對教學支持的效果打了折扣。
主動學習教學法是大學英語翻轉課堂能夠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要注意的是主動學習教學法在課前學習的應用有所缺失,通過加強學生課前學習的參與互動與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前輸入的知識。課堂活動中,主動學習教學法有效實施的條件也不夠成熟,應從教學人員的態(tài)度、教學技巧、教學安排等組織活動,鼓勵學生開展有效交流。最后,雖然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大學英語第二代翻轉課堂應該更加高效,然而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的不足使得信息技術對教學決策的促進作用變得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