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蓉
(江蘇省常熟中學,江蘇常熟 215500)
習語教學與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式存在明顯區(qū)別,習語一般源于典故、寓言故事、經(jīng)典文學作品等,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因此習語一般具有特定的文化含義。但大多數(shù)習語表達的意思與其字面意思不一致,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錯誤理解。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習語教學,讓教學更具有趣味性,使學生輕松地學習,同時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在開展習語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習語運用于英語教學的聽、說、讀、寫各個方面,以加深學生對英語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英語應(yīng)用能力。
很多英語習語源于《圣經(jīng)》或神話故事。大多數(shù)西方國家的人民信奉基督教,《圣經(jīng)》在基督教徒心目中是神圣的。《圣經(jīng)》中有很多引人深思的故事,很多習語源于此。例如,“feet of clay”,這個詞源于《圣經(jīng)·但以理書》的第二章,這個典故講述的是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撤做的一個夢,他在夢中看見一尊光彩奪目的巨像,這尊巨像的頭由金制成,胸和臂膀由銀制成,腹和股由銅制成,而腳則是一半鐵一半泥(his feet part of iron and part of clay)。接著,他又夢見有一塊石頭打在巨像的腳上,腳被砸碎,同時巨像的身體崩裂。據(jù)說巴比倫國王的這個夢預(yù)兆了巴比倫帝國后來的命運。因此,基于以上典故,人們將feet of clay一詞引申為不可告人或鮮為人知的缺點,尤其是偉人的嚴重缺憾、弱點,這個成語往往和have/has/had連用。還有很多英語習語來自神話故事,如meet one's waterloo是一敗涂地的意思,這個詞源于神話故事。
英國四面環(huán)海,海在英國人的心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出現(xiàn)了很多基于海的習語,如at the sea是茫然的意思。習語是英語中的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與當?shù)厝说娜粘I钕⑾⑾嚓P(guān),因此很多習語體現(xiàn)出英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如go to pot的本意是人們將剩菜扔到垃圾桶中,后來引申為“沒有用了”的意思。
英語習語的意義通常與其字面意思不同,學生往往無法通過平時的英語學習理解英語習語,很多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對習語的意思也感到費解,可見習語學習的難度。但習語在英語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一般蘊含著當?shù)氐奈幕曀缀臀幕尘?,學習習語能幫助學生全面深入地學習英語、了解當?shù)氐奈幕?,有助于學生英語課程的學習。此外,英語習語能夠增強英語科目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全面,學習效率更高[1]。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當?shù)氐娜宋闹R,有利于提高國際交流水平。
目前英語在高考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關(guān)注重點知識點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一般注重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及聽力的培養(yǎng),雖然近年來高考中對習語時有考查,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未過多重視。再加上英語習語教學涉及內(nèi)容廣泛,包括當?shù)氐娘L俗習慣和日常生活習慣等,因此教師容易忽略對英語習語的教學,這是高中英語習語教學最普遍的現(xiàn)狀。此外,英語習語教學還存在背景知識講解不足的現(xiàn)狀。教師在習語教學時往往一筆帶過,不會著重講解習語的文化背景和來源,但習語是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語境、事件。多數(shù)學生認為習語數(shù)量太多,記憶難度較大,而且不知道如何運用,這都是由學生對習語的背景和文化了解不徹底造成的。
語境是指語言詞匯或句子所處的環(huán)境,在正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會運用此類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詞匯或句子,教師也可以運用這一教學方法進行英語習語教學[2]。任何一個句子、詞匯都在特定的語境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它們與特定語境存在某種關(guān)系或共同特征。有的詞匯在不同的語境中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學生往往無法理解英語語境中詞匯的具體含義,所以無法在某一語境中準確地運用詞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理解詞匯或句子所處的語境,這些語境能夠為學生理解詞匯搭建橋梁,幫助學生理解詞匯的含義。例如,與人體部位相關(guān)的習語在英語教學中十分常見,如Are you serious? Don't pull my leg這句話中,后半句的字面意思是“拉我的腿”,但聯(lián)系上下文,這個翻譯肯定不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這句話與上一句相聯(lián)系,前半句是“你緊張嗎”的意思,后半句應(yīng)是“不要和我開玩笑”的意思。這樣在語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效果能顯著提高。此外,教師可以利用故事背景開展習語教學。故事教學法是學生非常喜愛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對故事非常感興趣,很容易投入教師創(chuàng)設(shè)的故事語境中,加快對習語的理解。
毋庸置疑,有插圖的材料要比全文字的材料更加有趣。高中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全是字母的教學內(nèi)容可能會讓學生感到厭煩,學習效果低。而插圖材料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習材料的趣味性,緩解知識的枯燥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降低學習難度,因此在習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豐富的插圖進行教學。有研究者提出,詞匯與圖片結(jié)合的教學效果更佳。因此,運用插圖進行習語教學能對學生的視覺造成刺激,使課堂更具趣味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教學背景下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在習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這種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由于學生對習語的了解較少,其在課堂教學中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但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日后的學習及未來發(fā)展。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從被動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橹鲃訉W習狀態(tài),經(jīng)過小組成員一起討論,其能深入理解知識。此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學習,使學生學會取長補短,最終共同進步。
英語習語在英語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我國高考對英語習語也時有考查,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英語習語教學。本文介紹了英語習語的來源、重要性,并提出運用語境、豐富的插圖以及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等英語習語教學策略,希望能提高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同時提高英語教學效果,使學生具備英語國際交流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