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帆
在小學學校開設科學課程,既迎合了現(xiàn)代的教育教學理念,又很好的體現(xiàn)了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使得教育走在發(fā)展的前面,創(chuàng)造“最近發(fā)展區(qū),”培養(yǎng)并且提高小學學生的科學素質絕非一日之功,需要小學科學教師潛移默化地去引導學生用科學的眼光和思維來提出問題→設計方法→解決問題,進而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不但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能增強他們的實踐知識。同時教師還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能力的提高離不開人的主觀努力,這樣就可以使得內因和外因結合起來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筆者根據(jù)多年的小學科學教學實踐經(jīng)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析。
小學科學課堂是為學生答疑解惑的“主陣地,”一個思維緊湊,合理設計的問題鏈,不僅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促進他們主動去探索解決問題,而且還能夠促進小學學生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提出新的方案,并且創(chuàng)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他們的頭腦中構建正確的科學概念。同時小學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還能增強他們大腦的靈活性,促進學生科學推理能力更上一層樓。比如:在學習《夏季星空》這一節(jié)課時,我先用PPT給他們展示了有關北斗七星,蝎子座以及獅子座等星座,然后我提問:“剛剛展示的圖片哪個是北斗七星?并且闡述你判定的理由,”學生回答道:“第二張是北斗七星,因為它的形狀像勺子?!蔽尹c了點頭,“那么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夏天星空中的北斗七星和春季星空中的北斗七星有什么不同嗎?”學生聽了之后陷入了沉思,意識到學生沒有注意過,我先讓他們用“頭腦風暴”的方式來進行小組探究交流,目的就是為了鼓勵他們自由想象,產(chǎn)生多樣化的答案;同時新穎的問題也能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后,學生還是沒討論出所以然來。于是我又給他們播放了這兩個季節(jié)的北斗七星圖片,學生們觀察的很仔細,然后很確定的回答說:“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南方的時候,證明已經(jīng)入夏了,而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方,說明是春季星空,”最后我自然而然的過渡到今天的課題:“大家知道星座的定義是什么嗎?“他們給我們的生活中帶來什么便利之處?”通過這種層層提問式的教學順序,不僅可以滿足小學學生追求疑問的心理,而且還能加深他們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進而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小學科學的學習中,存在許多探究性活動,同時活動中包括多種學習任務。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時,可以以小組的形式把全班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項探究性活動,這樣做不僅有助于減輕小學學生的負擔,而且還能激起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和責任感,同時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還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助于教師完成課堂的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化石告訴了我們什么》時,我事先把班級里的學生進行分組,每九個人一組,共三組,要求他們各個小組需要完成的任務分別是:1.收集有關化石的資料;2.列舉遠古時代動物的化石有哪些;3.說出你所在的小組是通過什么途徑獲得這些資料,并且闡述你們小組從化石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在小組學生通過合理分工完成所布置的這些任務時,不僅可以給他們節(jié)省更多的學習時間,還能減輕教師的負擔,同時還能無形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提高他們的獨立的學習能力。
小學科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很清晰的課程,它不僅要求學生要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而且還要根據(jù)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去思考和推論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原因以及結果,進而促進學生科學思維和科學觀的形成,也為以后培養(yǎng)小學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和功底。比如:在教學生學習《生態(tài)平衡》的教學時,我先給學生講了動物界的食物鏈,然后,我讓學生回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過什么生物鏈,有的學生立馬說出:“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浮游動物,浮游動物吃綠藻,”還有的學生說:“綠草→白兔→狐貍→狼,”看著學生把自己生活中所觀察到生物鏈說出來,我的心里說不出的開心和驕傲。這讓我感覺到每個小學生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只要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去觀察,去思考,他們會回報你更多的“驚喜”,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
總之,小學科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不但是讓小學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而且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使得學生的科學素質得到實質的提高;同時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穿插生活中常出現(xiàn)的與科學有關的現(xiàn)象,進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他們的觀察和反思水平,鍛煉他們的變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