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黑河馬港小學 馬 慧
語文作為一種語言交流工具,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為學生拓展出更理想的學習發(fā)展空間,從不同角度來培養(yǎng)、拓展學生的情感感悟能力,使其能夠對所學知識產生透徹理解與深刻印象。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從不同角度探索情感溝通路徑,以此來優(yōu)化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參與各項教學活動。
小學語文教材知識理解掌握起來通常都比較簡單,但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卻是極為豐富的。因此,在實際授課中應重視情感元素的恰當引用,增強師生的情感溝通,對教材內容做出深入挖掘。
例如:某教師在講解《歌唱二小放牛郎》時,在帶領學生學習、掌握詞語句子,深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之后,又指導學生對文章內涵做出了深刻的體會,使其能夠對文章主人公拋開自身生死,將敵人引向埋伏圈時的冷靜、沉著以及甘愿犧牲自己的革命精神做出深入的了解,幫助學生突破各種局限,對所學知識、過程產生深刻印象。
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養(yǎng)成果,教師還可以加強實際生活聯(lián)系,拓展出更理想的情感溝通路徑,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準確、靈活地引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學習體驗的不斷增強,促使其認真觀察生活,也能夠為各項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的有效組織提供有力支持,為情感教育滲透創(chuàng)造各種契機。
就目前來看,為了進一步增強親情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很多描述親情的文章。如,《陳毅探母》等,在實際授課中,除了對課文基本內容的了解,還可以通過各類問題的精心設計與恰當提出來了解學生學情,幫助其積累豐富的情感體驗。同時,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開展還要避免局限在語文課堂當中,主要是因為課堂時間有限,難以確保其活動的有序、完整地開展。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課外學習探究活動的精心設計來有效延伸語文課堂。如,布置“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等題目的寫作練習活動,這樣既有助于課內外情感教育的有機整合,也能夠為師生提供更多情感溝通的機會,使得教師能夠有機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基于此來實施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教育指導。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通過增加情感溝通,教師能夠創(chuàng)設恰當的教學情境,進而取得更理想的授課成果,以此來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充分滿足情感教育提出的設計需求,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精心設計。例如:某教師在講解《頤和園》這篇文章時,針對文章中一些景象的描述,若教師只是通過語言描寫來講解,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學生也難以體會到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但教師若能夠基于多媒體來整合聲音、圖片等素材,然后再與學生交流觀看后的體會,既可以引導學生全身心參與到各項教學活動,也能夠為師生、生生提供更多情感溝通、增強學習體驗的機會,使其對學習過程產生深刻的理解。
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上,大多數教師都習慣引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一直都處于被動、機械的學習狀態(tài),課堂氛圍也較為枯燥、沉悶,久而久之,不僅會導致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產生厭煩、抵觸的情緒,也不利于良好師生、生生關系的建立。對此,教師就可以通過優(yōu)化情感教育滲透來優(yōu)化教學氛圍營造,以此來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參與到語文課堂學習探究當中,促進其學習質量的顯著提升。例如:某教師在講解《司馬光》的過程中,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情境:若自己遭遇了意外情況,要努力做到沉著冷靜、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法,不能輕易地向困難妥協(xié)。以此來為學生冷靜、沉著品質的形成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另外,還要重視、完善教學評價。如,在作業(yè)批閱過程中,面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即便是給予“你進步了”這種簡單的批注,給學生帶來的鼓勵和認可都是不容忽視的,會激勵學生不斷努力,不斷的突破自我。對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及時、激勵評價的有效實施,即使面對學生犯下的過錯,也要選擇更科學、恰當的策略方法來為學生提供科學指導,以此來優(yōu)化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完善其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活動設計組織中有效滲透情感教育,既可以構建出適合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語文課堂,也能夠從不同角度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破以往授課理念與模式的種種局限,通過情感教育方法的靈活引用來增加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