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林口林業(yè)局子弟小學 周靜波
微課的全稱是“微型視頻課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中,微課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豐富學生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路徑,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從而逐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基于當前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應用微課技術,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有效教學呢?
課前預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的預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最終的教學效果。傳統(tǒng)形式下,學生進行知識自主預習的資源只有教材,單一化的預習形式,逐步降低學生進行語文知識自主預習的興趣,從而制約了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而微課技術的出現(xiàn)則能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自主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提高預習的興趣,從而逐步提高預習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張石匠拜師》這節(jié)課的教學前,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分析,將本節(jié)課的生字詞以及作者對人物性格的揣摩等知識點融入一節(jié)20 分鐘左右的微視頻當中,闡釋本節(jié)課的主要框架和內容,并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投放到教師的個人空間當中。在課下,教師布置預習《張石匠拜師》這節(jié)課的作業(yè),之后,引導學生根據教師所布置的作業(yè),找到教師制作的總體框架微課視頻,并對教師制作的微課視頻進行觀看,使得學生在觀看視頻、分析教材的過程中,對這節(jié)課的生字詞以及作者對人物性格的描寫等知識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從而為進行這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
顯然,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的預習教學中,教師能夠以微課的形式,優(yōu)化學生進行語文知識預習的路徑,讓學生在動態(tài)的微課視頻結合教材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語文知識,從而提高預習的效果。
重點知識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課堂教學中最核心的內容。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中,如何采用有效的策略,實現(xiàn)重點知識的有效教學,一直是困擾教師的關鍵性問題。而在當前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能夠以微課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學生對語文重點知識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在自主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其中的重點知識,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開展《苦練》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應用微課的形式,促進重點知識的講解。從教材中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安排,“引導學生體會女排精神”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基于上述內容,教師進行微課視頻的制作,并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投放在互聯(lián)網公共空間中。在教師進行這節(jié)課的講解前,教師讓學生從海量的網絡資源中找到教師所制作的微課視頻,并進行自主觀看,從而讓學生在教師講解這些內容前,就對本節(jié)課中的重點知識有所認知。在教師講解這些知識之后,教師讓學生再對這些內容進行觀看,深化學生對文章中所描寫的女排精神等知識的認知。
可見,微課技術對提高重點知識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文重點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微課的形式,優(yōu)化重點知識的講解樣式,讓學生在自主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逐步深化對重點語文知識的認知。
文學常識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工具。在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中,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在教學教材上的內容之余,教師很難對學生進行詳細的文化常識講解,從而限制了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而微課技術的產生則能夠彌補這一缺憾。在開展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能夠以微課的形式向學生講解文學常識,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下時間進行視頻的觀看,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文學常識量。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觀書有感》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應用微課的形式,向學生傳達文學常識。《觀書有感》這首詩是由宋代文學家朱熹所做,朱熹別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等,一生著作無數,也是我國儒學的集大成者和宋代的理學家……在課下,教師將上述內容以微課的形式進行講解,并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觀看,從而提高學生對朱熹的認識,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結構。
從上述案例中不難看出,在開展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微課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進行文學常識的自主學習,從而讓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的同時,逐步提高對文學常識的認知,促進綜合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
總而言之,微課技術對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提高語文知識的教學效果具有積極意義。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能夠基于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結合微課技術的應用特點,構建完整的應用微課技術的教學體系,從而逐步促進現(xiàn)代化的語文課堂的形成,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