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魏家莊小學 肖宏巖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的綜合性足以影響學生對其他科目學習的質量,因此學好語文是學生必要的任務。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發(fā)展尚未定性,教師向學生傳遞傳統(tǒng)文化,能夠在學生的心中埋下一顆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進而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為這顆種子施肥澆水,開出傳統(tǒng)文化之花。因此,本文以“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滲透”為題,以書漢字,奠定學生文化基礎;古詩詞,豐富學生文化底蘊;趣故事,加深學生文化哲理為主要論據,致力于提高小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意識,增強小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
漢字屬于體系嚴密的表意文字,是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記載了大量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此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漢字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以直觀性、趣味性、形象性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漢字學習,讓學生的漢字意識得到增強,書寫漢字的能力得到提升,從而寫出漂亮、規(guī)范的漢字。為此,教師首先應該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學生識字效率,將漢字文化刻印在腦海之中,形成有效的漢字體系,進而奠定學生的文化基礎。
漢字學習不僅僅是幫助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同時也是學生認識社會、世界、其他學科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接受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為此教師應該重視漢字教育。例如,教師在教學“誓”字時,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會將“折”寫成“拆”,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誓”字結構的形體特點,讓學生加深對該字形的認識,然后向學生講解關于“誓”字的文化內涵,讓學生了解到“誓”是一種言辭,其會有告誡約束的作用,一旦一個人立下了誓言,就必須要履行,在思想與行動進行一致?lián)碜o,否則會受到一定的懲罰。當教師將“誓”字的文化背景講解之后,必定會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古詩詞作為小學語文教材重要的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古人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極強的心智價值與文學藝術價值,與此同時,在古詩詞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夠體會到精練優(yōu)美、朗朗上口的特色,從而在我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通過古詩詞教學能夠將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盡情展示,幫助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與意義,掌握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它所富含的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進而豐富自身的文化底蘊。與此同時,古詩詞本身的韻律感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記憶力,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受其熏陶與感染,進而將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刻畫在腦海中。
例如,教師在教學《靜夜思》時,可以通過詩人李白向學生介紹唐朝的盛世曠景,讓學生從歷史角度去理解詩人的情感抒發(fā),同時也能夠逐句分析,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詩詞文化,進而對傳統(tǒng)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再比如教師在教學《水調歌頭》時,其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廣為流傳,主要表達了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夠天長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過月光來傳遞思念(或者共享這美麗的月光)的含義,此時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整首詩詞的文化背景,讓學生通過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去了解詩詞的中心思想,進而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
對于小學生而言,寓言故事本身充滿了吸引力,能夠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很多寓言故事都是古人所發(fā)生的故事,或者是根據神話故事所改編的童話,體現(xiàn)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彰顯了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等,能夠為小學生的成長帶來裨益,例如教師在教學《紀昌學箭》時,讓學生了解想要學好本領,必須苦練基本功,必須持之以恒,只有堅持不懈地練習,才能精通,既能夠提高學生對古人的看法,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正能量發(fā)展,讓學生在人生哲理中提高自身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
綜上所述,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滲透,能夠為教師教學帶來新的設計方向,為學生學習帶來更為豐富的體驗,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與傳承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滲透在教材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合理、靈活地運用教材,挖掘其中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為學生帶來別開生面的學習體驗。以上是筆者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所總結的教學經驗,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帶來有效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