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芳
目前的在對于特殊兒童的小學語文教材比較抽象,健全的學生理解起來沒什么困難,可是對于特殊兒童而言就困難重重了。再加上進行特殊兒童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大多會采取一中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對學生“不求甚解”,特別是在進行基本詞義語法的教學時,因為這部分內(nèi)容不好理解,而特殊兒童的先天缺陷更使他們理解這部分內(nèi)容極其困難,教師在教學時卻往往“點到為止”,沒有真正從教學有效性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課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這樣,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很困難。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應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教學的效率呢?
對于特殊兒童而言,語文素養(yǎng)對他們是最重要的,甚至是他們以后安身立命的基礎。而語文基礎則是基礎中的基礎。所以,要扎扎實實的抓好對特殊小學生的語文訓練,訓練是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語文基礎的關鍵,也是保證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的必要環(huán)節(jié)。特殊小學生基本上聽力缺失,其語言能力也因此嚴重缺陷。在這種情況下文字就成了他們與社會連接的橋梁,具有了語文能力他們才能更好的了解社會。為了更好地訓練好學生的語文能力,就要善于給特殊小學生運用語文的機會。例如,在進行新課講授時,教師應該改變慣用的先用手語為學生“讀”一遍課文內(nèi)容的老辦法,而是先啟發(fā)學生自己觀察,課文一般都有插圖,可以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先猜猜課文的內(nèi)容,這樣做的目的第一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對課堂充滿期待。第二是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然后引導學生“聽”老師“讀”課文,看看與他們的猜測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這樣,學生往往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聽讀”,之后提問:對于課文,有哪些不理解的?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通過思考、探索求得解決。
在進行特殊小學生的語文教學時,要重視對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特殊小學生無法開口講話,他們要交流、要表達自己的思想只能利用文字。筆者總是想方設法給他們提供“應用”機會,帶領他們到學校的花壇邊、樹下,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帶領他們觀看體育比賽,讓他們感受競爭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喜悅,這些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更有利于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讓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
由于生理的缺陷,特殊小學生有很多快樂是無法享受到的,特別是在學習中,聽力的缺失使他們只能通過眼睛的觀察來解讀外在世界,這就造成了他們學習興趣的不足,他們會感到學習枯燥無味。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就要盡自己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梢圆捎脛?chuàng)設情境的辦法來解決學生興趣不足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筆者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創(chuàng)設實物情境。例如,在講解反義詞“光滑”與“粗糙”時,我就事先準備足夠的教學工具,上課時先讓學生觀察這些教具,然后再讓他們放在手里觸摸,通過比較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光滑”,什么是“粗糙”。然后再引導學生體會反義詞是怎么回事。又如,在講“快”和“慢”這對反義詞時,因為這兩個詞比較抽象,無法用實物,只能采用多媒體方式了:讓學生觀看視頻,一輛自行車在行駛,突然一輛小轎車飛快的超了過去,然后引導學生考慮,應如何形容自行車的速度與小轎車的速度,這樣,學生首先被視頻激發(fā)起了興趣,他們迅速進入了探究情境中,教師又用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很容易就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索解決了問題。
1.多角度調(diào)動學生的感知力。當世界為你關閉一扇門,也會同時為你打開一扇窗。特殊學生在聽覺缺失的同時,其他的感覺器官會格外的發(fā)達,教師要做的應該是從多角度出發(fā),開發(fā)學生的其他感覺器官,彌補學生某方面的不足。可以利用多媒體調(diào)動視覺器官。教師要利用好新時代的數(shù)據(jù)便利,通過多媒體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調(diào)動起學生視覺器官的積極性,用視覺彌補聽覺的不足。例如,在進行《日月潭》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在網(wǎng)上搜集、整理好相關的視頻和動圖,使之成為有組織的多媒體資源,并在課堂上有次序的展示出來。島嶼上樓閣讓人感到宏偉壯觀,日月潭的湖光瀲滟足以悅人心性,所有這一切,獨有一種視覺穿透力,視覺感受轉化為心的感受、情的感受、知的感受。
2.教學要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特殊學生的問題是由于缺陷而遠離了正常的生活,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教師要對這個問題基于足夠的重視。教師既要善于利用課程內(nèi)容讓學生正確認識生活,勇于面對生活。例如,在進行《植物的感情》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要擺脫課本的限制,讓學生課堂走出去,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觀察植物、用心去體驗植物的特征,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體驗去感悟課文中所說的“植物的感情”。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思維品質(zhì)是保證學生順利學習的前提性條件,在對特殊學生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多提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的思維,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