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紅剛
(河南省鶴壁市第七中學 河南 鶴壁 458000)
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科學合理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對待課堂知識掌握更加牢固,還能夠讓學生在課堂的思維得到有效地拓展,進而加快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道德觀念與法律意識,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高效開展。
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高效地掌握課堂知識,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有效地拓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課堂知識的深度探究,通過小組成員之間有效地探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對課堂知識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進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在學習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網上交友新時空》一課時,教師在給學生進行課堂知識講解時,教師就可以把班級里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通過網絡交往的特點及網絡交往與現(xiàn)實交往的區(qū)別,討論網絡交友優(yōu)點與缺點?如何在網絡交友過程中保護好自己?通過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深度探討,不僅能夠有效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位置,還能讓學生通過激烈的討論對待網絡有更加全面的認識,讓學生今后在使用網絡過程中可以遵守網絡規(guī)則,享受健康的網絡生活。而且通過讓學生進行有效地討論,還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對課堂知識點能夠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進而引導學生通過課堂知識的學習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如果將小組合作與情境教學進行有效的融合,必定能夠讓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加快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的高效實現(xiàn)。例如,在學習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愛在家人間》一課時,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親情的故事如《孟母三遷》、《舜孝感動天》、《臥冰求鯉》等,通過這些故事先調動學生的情感,然后教師在引導學生以組為單位探究以下問題,在家庭中你愛你的所有的親人嗎?你是因為她們特別愛你,你才愛他們的嗎?說說和親人之間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通過相關情境的創(chuàng)設,然后再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度的探討,能夠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家庭中的親情之愛,理解父母對我們的愛。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通過對課堂知識進行深度思考,能夠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保證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也推動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高效開展。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要想全面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充分的調動學生在課堂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以此為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良性競爭。通過同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幫助,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待課堂知識能夠有更全面客觀的看法。讓異組之間進行競爭,能夠有效地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小組學習的積極性,以此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高效開展。例如,在學習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青春萌動》一課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完課堂知識以后,就可以把班級里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小組成員圍繞“青春期是否能夠與進行異性交往”為話題開展辯論賽,讓小組成員通過激烈的辯論學會理解、欣賞異性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突顯學生們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并接受青春期開始出現(xiàn)對異性的愛慕心理,引導學生正確把握情感問題,初步形成有關友誼的正確價值觀。通過引導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良性的競爭,能夠讓課堂氛圍得到有效地活躍,以此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為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將來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獲取到更多的有用知識,能夠全面地提升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合理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所創(chuàng)設出來的便利條件,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進而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質的社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