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笑羽
(鄭州城市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從單一的技術型人才轉為了具有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大部分高校大學生對人文知識的了解較少,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不強,容易出現許多心理素質問題,不利于國家的長遠發(fā)展。所以,高校要重視大學生德育教育,創(chuàng)新人文素質教育的方法。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培養(yǎng)人文素質對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首先,人文素質能為學生指出正確的發(fā)展道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避免學生出現拜金、享樂等不良的思想和觀念。其次,人文素質需要提高學生的文化基礎和道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自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文素質能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幫助學生構建強大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最后,經濟型社會更看中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同時具備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學生需要關注到人文精神才能在社會中獲得長遠的發(fā)展。
首先,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高校中仍存在重理論、輕素養(yǎng)的現象,大部分教師和課程設置都缺乏人文精神,許多學校的教學理念也都忽視了學生的求知意識,而是重視學校知名度、學生成績和社會服務功能的提高,影響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其次,根據調查顯示,當代高校大學生對古今中外名著有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都沒有深入閱讀和了解過,對文學讀物接觸的比較少,忽視了自身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最后,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大都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發(fā)組織的,大都與學生的專業(yè)有關,但缺乏人文色彩和文學素養(yǎng),導致校園人文氣息缺失。
3.1 提高教師素養(yǎng),重視人文素質教育。學生的行為舉止、性格特點和思想觀念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教師的職業(yè)不僅是組織課堂活動,更重要的是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將專業(yè)知識與人文知識結合,保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的人文教育意識,將人文素質貫穿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可以為學生講述愛國人士為國家做出杰出貢獻的故事、民營企業(yè)家艱苦奮斗、努力拼搏的案例、平凡的人們貢獻愛心,幫助他人等事例,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案例中得到啟發(fā),從而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其次,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熱情,它本身就是一種人文關懷,能夠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尊重和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平等對待每位學生,多與學生溝通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了解到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看待問題的角度,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想法,這樣學生才能敢于質疑,懂得改正自己的不足。
3.2 優(yōu)化教學內容,弘揚繼承傳統(tǒng)文化。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僅涉及到了多個教育領域,還蘊含了高尚的民族精神,能夠深化學生的思維和觀念,在教學中弘揚和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激發(fā)出學生的愛國情感。因此,教師要優(yōu)化高校教學課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人文方面的內容,如開設國學、藝術、哲學等社會科學相關的課程,為學生推薦國學、史學方面的書籍,如《詩經》、《三國志》、《人類社會的命運》、《史記》等,通過文學閱讀陶冶學生的情操,完善學生的人格和修養(yǎng),使學生認識到社會、大自然與個人的關系。一些國外的高校會設置人文知識相關的公共課程,教師可以借鑒外國的教學方法,加強對人文課程教學的重視,調整高校教育教學的目標,將人文相關學科的考試成績與學士學位掛鉤,有效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
3.3 建設校園文化,營造良好人文環(huán)境。校園文化是開展人文教育的基礎,各大高校不僅要重視學生專業(yè)知識的拓展和教學,還要利用濃厚的校園氛圍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發(fā)展,首先,學??梢蚤_展多種多樣的校園活動,如舉辦歌唱祖國比賽、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畫展、攝影比賽、演講比賽、文史知識競賽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引發(fā)學生對人文知識的學習交流,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提高思想和素質。還可以通過學校的廣播站、校園貼吧和社團活動傳播人文知識,形成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其次,還要重視校園環(huán)境的建設,如建設名人雕塑,粘貼名人名言的標語等,加強學校建筑的人文性,為學生建設充滿人文氣息的校園環(huán)境,以此來升華學生的內心,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綜上所述,想要培養(yǎng)高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必須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服務,還要用自身的品行影響學生,提高自身的文化和精神素養(yǎng),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各高校要重視人文教育課程的開設,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知識,建立濃厚的人文氛圍和人文環(huán)境,才能保證學生健康、正確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