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永成
(吉林省通化縣西江鎮(zhèn)學校 吉林 通化 134100)
作文教學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一直是我們教學中的難題?,F階段的小學生絕大多數不喜歡作文,怕寫作文,討厭作文。大部分學生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從下筆”、“無材料可寫”。即使寫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內容干癟、詞不達意、思維混亂的“文章”。他們視作文為負擔、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課。老師們更是無法教。經過這幾年作文教學的實踐,我個人認為作文教學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
相比于小學低年級,高年級的同學已經可以完全適應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方式,并且也在一定程度程度上形成了思維能力,因此,在這一時期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在對高年級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時,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筆者認為,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改變教學方法。教師在實際的作文教學當中,應根據高年級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最大限度地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yǎng)。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首先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并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并以此為基礎來為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2],例如,在進行《我的爸爸》作文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自己的爸爸,并通過引導學生從幾個方面入手,來對自己的父親進行觀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培養(yǎng),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師可以拿出一個抽象的圖片,讓學生自行想象,并將自己想象的內容通過文字的形式描繪出來,對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2.1 通過寫日記積累。學生作文的源泉是生活,要在生活中體驗、觀察、感受。學生有了習作素材,寫作文才會有話說,才會有內容。這就要學生多積累。積累素材的好方法莫過于寫日記。每日一記至關重要,把平時的點點滴滴記入日記。需要用時,就不愁沒有素材了。日記內容不一定非要寫自己想到、聽到、看到、做過的事,可以摘抄一些好詞佳句、精彩段落等。只要孩子愿意去記,寫作文時就會有很多可寫的。
2.2 從課文內容中積累。“重視文本”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在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有“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好詞佳句”這樣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并從摘抄中積累材料。學生通過平時的積累為寫作打下鋪墊,在寫作時就不至于“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學生的資智不同,寫出的作文也參差不齊。有的整篇只有一段話;有的一個段落一兩句話,一篇文章有七八段,甚至于有的十幾段。結構不清晰。那么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層次,給他們定文章段落,每篇文章可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來寫。每次習作嚴格要求學生必須按規(guī)定的段落去進行習作??煞譃槿N情況要求:學困生,要求他們最少寫三段話,開頭、中間、結尾各寫一段話;開頭、結尾各一兩句話,中間多寫;句子要寫通順,內容要表達清楚。中等生,三至四段話;開頭、結尾各寫一段話,中間一至二段話;能圍繞一個主線按一定順序展開描寫;優(yōu)等生,段落不給他固定,開頭一段點明中心;結尾一段可以總結與開頭照應,也可以寫自己對事、物的理解與看法;中間圍繞一個主線按一定順序展開具體生動描寫,采用一些修辭手法、關聯詞過渡、引用名人名言等,描寫有詳有略。通過相應時間的練習,學生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了這種良好習慣,寫出的文章段落結構就很清晰。
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學生的作文水平有限,教師在修改時應尊重孩子的想法,盡量保留孩子的意愿,不大篇幅地進行改動,多給予鼓勵。
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修改草稿的良好習慣,并根據每次作文情況講解一些修改要點,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領學生學會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我們可以教學生模仿文章的結構、表現手法、標題、題材等等。
作文章就像造房子,如果只是積累了材料,備齊了磚瓦木石是不夠的,還得勾勒藍圖,搭好架了,才能蓋起房子。
我們小學語文書中有很多課文可以作為事例來進行作文教學,讓學生學會模仿文章的語言、結構、表達方法、寫作順序、修辭手法等等。文學的基本材料是語言——是給我們的一切印象、感情、思想以形態(tài)的語言,文學是借語言來進行雕形描寫的藝術。語文課本中的選文都是語言文字好的范本。教師可引導學生認真地、有針對性地模仿范文中的精美語句,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也可引導學生模仿文章的結構,最好是模仿語文課本中范文的結構。因為范文的結構既全面、千姿百態(tài),又科學、規(guī)范。模仿結構,可以學習全篇結構安排的特點,可以模仿局部的層次安排,還可以模仿范文的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例如:教學《桂林山水》時,讓學生用總分總的結構,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來寫一處風景。教學《頤和園》時,就學習作者的游覽順序: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讓學生模仿游覽順序寫《游石仙山》:來到山腳——爬到半山腰——斗牛場——牌坊——寺廟——三姊妹峰——永安泉。按這樣的順序來描寫石仙山上的美景。學生就會覺得,我也能像這些大文學家一樣寫出好文章,就不會害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