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留園中心小學校 周紅芬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從四年級開始,共安排了五篇說理文,分別是:四上《說勤奮》、五上《滴水穿石的啟示》、五下《談禮貌》、六上《學與問》和六下《學會合作》。教材文本的安排隨著年段的漸進呈逐層深入的趨勢,使學生依勢而得,豐富所學。筆者從語文課程的根本目標出發(fā),簡要地談一談小學語文說理文教學在不同年段的體現(xiàn)及策略。
說理文主要由三部分構(gòu)建而成: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jié)觀點。學生初次接觸的是《說勤奮》,文章有四個自然段,呈現(xiàn)了極為清晰也最為基礎(chǔ)的說理文架構(gòu):總(觀點)—分(例證)—總(總結(jié))。之后,高年級學習的說理文都是這樣的架構(gòu),對于學生而言,易辨析,也易習得。
高年段與中年段在說理文的架構(gòu)上存在細微的變化,高年段的說理文架構(gòu)更“復雜”,層次更多一些。以《說勤奮》和《談禮貌》為例,這種隨年段提高而產(chǎn)生的漸進變化十分清晰,除了全文必需的總結(jié)以外,還可對事例論證部分的某個事例或全部事例做針對性小結(jié)。
學生把這些架構(gòu)要點記住了,不僅抓住了架構(gòu)說理文的基礎(chǔ)要訣,還可以通過細節(jié)處的變化將不同的技巧印刻在腦海中。到了初中階段,學生就可以充分運用這些技巧為學習服務(wù),體現(xiàn)主觀能動性。
事例是對觀點的有力支撐?!兑了髟⒀浴分械牡览頌槭裁匆子谧屪x者印象深刻、引起共鳴?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依托的故事極能打動人。縱觀說理文的文本安排,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例證的選擇很有典型性:
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是《說勤奮》,選擇了司馬光和童第周這兩個正面事例:前者天資聰穎、勤奮成才;后者后天勤奮、終有成就。兩者的共同點在于都是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達到了成功的彼岸,明確告訴了學生勤奮的重要性。
到五上時接觸《滴水穿石的啟示》時,就采用了正反例證的方面來扶持觀點:李時珍、愛迪生和齊白石三個正面事例,雨點一個反面事例。三個正面事例以“目標專一——不懈努力——獲得成功”的順序組織內(nèi)容,歸在一個自然段中;而反面事例雨點的內(nèi)容則單獨歸在一個自然段中。這四個例子正反對比,論證了觀點的可靠性。到了五下《談禮貌》一課時,正反例證的運用發(fā)生了變化,反例不再是并列于正例的獨立部分,而是在第一個事例中與正例相結(jié)合:牛皋因問路無禮而失敗,岳飛因問路有禮而成功。這一正一反兩種情況的對比,驗證了俗語的可信度,組合成為文章的第一個事例。
不管是正面還是反面的事例,都可以成為說理文的例證,可以將它們單獨使用,也可以糅合使用,兩者的強烈對比能更鮮明地襯托出作者的觀點,使之豁然,提高說服力。
從邏輯角度將小學階段的五篇說理文放在一起來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都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jié)觀點”的大板塊架構(gòu),但是,在“論證觀點”板塊中,四五年級的三篇說理文選擇了并列式的例證,而六年級的兩篇則是遞進式的方式,這與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趨勢是一致的?!秾W與問》和《學會合作》的“論證觀點”部分,都以相對易懂的事例為切入點,循序漸進,慢慢提升,讓學生在說理的層層深入中拾級而上,踏上邏輯的“臺階”,有更為深刻的認知,從而對作者的觀點產(chǎn)生認同感,獲得共鳴。通過學習,由并列式的例證構(gòu)段習得遞進式構(gòu)段,在語言邏輯方面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上文中提到了《說勤奮》一文選擇了司馬光和童第周這兩個正面事例的區(qū)別,是成才的兩個極端:前者鞭策讀者,天資聰穎的人尚且孜孜不倦,你怎能輕易放棄努力;后者激勵讀者,天資愚鈍并不可怕,肯下功夫,成功照樣能夠到來!回看生活中,凡者泛泛,要想通往理想境界,該怎么辦?勤奮自勉,刻苦努力吧!
《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三自然段中,在三個正面事例后緊跟著該節(jié)的結(jié)語,強調(diào)不光他們?nèi)巳绱?,“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yè)的人”都是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功的?!肮沤裰型狻币辉~,道出了事例選擇的多維與廣博,呈現(xiàn)了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卷中選擇事例的要點與技巧:縱橫中外,橫貫古今,深刻典型,發(fā)人深省。
說理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仍是言語實踐,因此,關(guān)注說理文的言語表達是教學設(shè)計中的重要一環(huán)。
課題表達,簡明直白?!墩f勤奮》《談禮貌》是開門見山式,《滴水穿石的啟示》是啟發(fā)感受式,《學會合作》是諄諄教導式,而《學與問》則是關(guān)鍵字詞組合式。隨著年級升高,課題擬定的樣式愈加豐富。
語言精準,凝練到位。《談禮貌》中,牛皋與岳飛的事例篇幅短小,但“呔”和“請問”在“吼”和“離鐙下馬”“上前施禮”的襯托下,使語言極具畫面感?!秾W與問》的最后一節(jié)闡述了“學”與“問”之間的關(guān)系,明晰了學習者該有的態(tài)度和做法,句句緊扣,指向明確。由用詞的技巧到語言邏輯的技巧,步步習得。
句式豐富,生動有趣。設(shè)問句、反問句以及大量關(guān)聯(lián)詞語的引入,使說理文獲得了強有力的表達效果,增加了說理的效果。
學生正是在這種漸進式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說理文言語表達的妙處,走向葉圣陶先生所說的“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的境界中去,最終為言語實踐奠基。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學習的深入,說理文呈現(xiàn)觀點的形式亦逐漸豐富:《說勤奮》采用設(shè)問句式直接點明觀點,《滴水穿石的啟示》從生活所見入手分析引出觀點,《談禮貌》以古訓導出觀點,《學會合作》則在大談人們必定涉及的社會關(guān)系后擺明觀點。說理文雖有固定架構(gòu),但為了更好地“推廣”觀點,是可以“存大同”“求小異”的,獨特的視角能有獨具慧眼的觀點及感知,能有說理文的“新鮮”。
在說理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能為中學學習做好鋪墊,因此,目前的到位,即是今后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