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功晶
1 小巷深弄。
2 富春老宅。
3 耕讀世家。
4 工部主事孫坤塑像。
穿行于曲折悠長的灰白街弄,鱗次櫛比的徽派民居、綿亙不絕的馬頭墻、高巍軒昂的牌坊祠堂、原木構(gòu)造的高堂宗廟,加上寬街窄巷的空氣里彌漫著的一股淡淡富春墨香,讓人忍不住放緩腳步,悉心聆聽古村的心跳。推開每一座祠堂的朱門,仿佛推開了通往歷史隧道的大門:思源堂,顧名思義孫氏后裔飲水思源、懷念祖先的地方,堂正中懸掛著龍門鼻祖孫鐘的肖像和歷代孫氏族譜世系圖;余慶堂掛滿了“狀元及第”、“文武進士”牌匾;世德堂面闊三間二弄,華房、國房、儒房三房,堂主孫念陽經(jīng)商致富,熱心公益事業(yè),造福全村百姓,施大德濟天下;積善堂為了紀念在大旱災(zāi)中傾其家產(chǎn)救濟災(zāi)民的義士孫潮而建;承恩堂前有“工部”牌樓,永樂初年工部主事孫 坤負責督造的八十余艘巨艦,從龍門駛向大海,為鄭和下西洋立下不世奇功;山樂堂端的是氣派不俗,天井采光的走馬堂樓,前檐后檐、門窗欞邊的飛禽走獸、漁樵耕讀、二十四孝圖、三國水滸故事圖雕刀法精妙、栩栩如生;明哲堂俗稱五邊廳,規(guī)模宏大,前后三進,四周環(huán)以本房民居,門外圍墻,獨立成院,是龍門古建筑“廳堂組合院落”的典型代表,明哲堂陳列石臼、夫妻磨、水車、悠籃等古農(nóng)具,已有500多年歷史。
從明哲堂出來,眼前一池橢圓狀碧水形若一盞盛滿墨汁的硯臺,名日“硯池”,輕風拂來,硯池蕩起層層漣漪。龍門人歷來把讀書看作頭等大事,沒有比高中魁元更光耀門楣的了。我掬起一捧清水,恍然映出一代代龍門學子宵衣旰食,一位位青衫書生夤夜苦讀。他們認為,只有知書達理,方能胸懷天下。孫氏子弟不管是入朝為官亦或外出經(jīng)商,奉行的是積德行善的忠厚傳家,走出了剛正不阿的“十八評事”孫祁、義門流芳的七縣首富孫潮、鞠躬盡瘁的工部侍郎孫坤、愛民如子的長葛縣令孫濡、山西第一廉吏孫銜,一兩年這樣,千百年亦是如此。
1 義門流芳石牌樓。
如果說耕讀世家是一方水土的靈魂凝聚,那么尋常巷陌則是一種接地氣的底蘊存在。行走溪畔人家,三五個老人家坐在光滑冰涼的石條長凳上,嘮叨著家長里短;老嫗們揮舞著棒槌在溪畔漂洗衣物;少婦們在院門口剝著剛從山上挖下來的鮮筍。來到山光水色間,一茬一茬學生和畫家自天南地北趕來,埋頭點墨潑彩,用線條勾勒著這里的一磚一瓦、一丘一壑。佇立在橫跨剡溪的臥波橋上,放眼望去,白墻灰瓦馬頭墻錯落有致,卵石墻垣斑駁樸舊;橋下,潺潺溪流底的鵝卵石,被時光打磨,在歲月滋養(yǎng)中浸潤得光滑如玉。不經(jīng)意間,頭上飄起了毛毛細雨, “下雨天串門,跑遍全村不濕鞋”,踩在鵝卵石上,別有一番情調(diào)。煙雨朦朧中,龍門古鎮(zhèn)仿佛成了一幅黑白渲染的淡雅水墨畫,雨點氤氳在空氣中,讓畫更顯清新飽滿;打落在身上,令人洗去凡塵雜念,心神為之一爽。徜徉在深巷幽居,廊棚相連,墻檐互接,令陌生人初入古鎮(zhèn)難免東西難辨,一時找不到北。孫氏多將才,古鎮(zhèn)的布局是兵圣孫武后裔以八卦迷魂陣格局設(shè)計的,七拐八彎的深巷狹弄詭異地折向前方更深邃的邊門暗道或深宅內(nèi)院。相傳當年日本鬼子進村抓壯丁,被這廳堂密布、房廊相連、巷道縱橫的“迷宮”整得暈頭轉(zhuǎn)向,年輕人鉆進弄堂便不知蹤影,只得作罷,饒是老祖宗先見之明,這套完善的防御系統(tǒng)保護了后世子孫的安全。
2 狀元及第余慶堂。
3 世德堂。
4 孫氏私塾。
5 鵝卵石老房子。
6 墨莊。
東漢嚴子陵游龍門贊嘆不已:“此處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逼鋵?,龍門不但風水好,名字更吉利,這里飛出了三條貨真價實的金龍:亂世征伐、所向披靡的武烈皇帝孫堅,橫掃江東、賓服四夷的長沙恒王孫策,臨危受命、三分天下的東吳大帝孫權(quán)。然而我最喜愛的是孫策,他少年從戎,短短數(shù)年,便占據(jù)了江東八十一郡,運籌虎踞、決策鷹揚,當他劍指建業(yè)的那刻,三干兒郎掃平六郡,盡顯霸王之風、英雄本色。后人說,孫權(quán)對哥哥追封太薄,對孫策后人過苛,殊不知,江東乃孫策一手開拓的基業(yè),是他的生命,他的全部,江山為重,決不能讓蕭墻之禍動搖國之根本,帝王心胸,豈是凡夫俗子能知解?或許,弟弟的苦心只有哥哥才懂。 “一代英主”“權(quán)衡天下”的匾額似乎在追憶往昔“惠澤東南”和“功蓋三分”的輝煌。流連天子堂,隱約聽到斧鉞刀叉的兵戎交擊之聲;練兵場上,上書“孫”字的杏黃大旗帶著皇恩浩蕩的威嚴迎風獵獵飛揚,仿佛依稀能看到孫氏父子指點江山的英姿。
王國霸業(yè),過眼云煙,參透了這個理兒,孫權(quán)后裔選擇隱于僻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韜光養(yǎng)晦,只求血脈延續(xù)、瓜瓞綿綿,孫氏大宗供奉的祖宗牌位擺放呈“之”字形,象征著孫氏子孫如長江之水源遠流長。孫氏一門多豪杰,孫權(quán)父子、兵圣孫武子、藥王孫思邈、國父孫中山,都與富陽龍門有著切割不斷的血緣關(guān)系。這里,爬滿青藤的老墻和長滿苔蘚的石條,都是它的無字記錄者,也是它薪火的傳承者。而龍門自身,便是一部家譜,一卷史書,一部精彩迭呈的連續(xù)劇。
交通:從富陽客運西站有直達古鎮(zhèn)的客運車,歷時1.5小時左右可達。
門票:門票80元一張是聯(lián)票,如果不參觀小景點,可從小巷子里進入免費游玩古鎮(zhèn)。
特色:古鎮(zhèn)的村民至今仍保持著傳統(tǒng)手工藝,有自制米酒、熬制姜糖。這里是“球拍之鄉(xiāng)”,盛產(chǎn)網(wǎng)球拍、羽毛球拍。古鎮(zhèn)有個“墨莊”,里面有古法研制的墨,還可免費體驗藥墨推頸椎、藥墨提神等服務(wù)。
美食:老街上處處可見年長的阿姨支起大油鍋,鍋內(nèi)一個個黃金球狀的叫“孫權(quán)面筋”。相傳當年孫權(quán)母親經(jīng)常親手做給兒子吃,面筋外脆里嫩,糯軟的面筋包裹著肉末、嫩筍、豆腐干、韭菜、胡蘿卜、菌菇等,味道十分鮮美。
住宿:古鎮(zhèn)有多家民宿客棧,不到100元就可以住得很好,客棧提供吃住服務(wù),可同時吃、住在農(nóng)家,夜間逛一下古鎮(zhèn),景色不錯,十分清靜。
7 古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