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睿
摘 要:心理學研究中將情緒調節(jié)作為其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點之一,同時針對成人、幼兒的心理調節(jié)研究已經有了較大的成就,但是有關于中學生的情緒調節(jié)研究不多,甚至是毛鱗鳳角,同時大多數(shù)的研究主要針對情緒的傾向、情緒特點,而對于中學生這群值得被關注的群體的情緒調節(jié)也應該著重研究與分析,本文針對中學生對其情緒調節(jié)發(fā)展特點以及教育方式進行探究,最終能夠采用科學、有效的調節(jié)方式與方法。
關鍵詞:中學生;情緒調節(jié);教育研究
引言
情緒調節(jié)最早是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課題,而中學生其年齡作為成長的黃金階段,對外界事物與人物都會產生情緒上的波動,但是若某種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持續(xù)的時間過長,則會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相當嚴重的不利影響。因而則需要對中學生的不良情緒進行監(jiān)控并且采取措施進行干預,最終對中學生個體的發(fā)展產生較為有利的影響和積極作用。
一、中學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使用特點
當前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男生與女生之間對于抑郁的表達與傾向性方面差別較大,伴隨著年齡的增長,男生相對于女生來說將不良情緒表達出來的意愿與主動性相對較弱,同時男生采取措施解決負面情緒相對于女生來說更少。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女生更多會采取措施將自身的負面情緒進行解決,而男生則很少采取相關的措施進行解決。其主要原因是女生與男生所受到的社會看法以及社會信息方面不同,同時能夠在社交之中表達憤怒、悲觀等消極的方式有著較大影響,最終導致在中學時期男生與女生的表達方式與程度有著相當大的差別。一般來說,男生與女生之間的負面情緒的表達也受到當代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當前社會對于女生來說在禮儀與情緒表達上更加嚴格,需要女生在負面情緒表達方式上更加成熟;而對于男生來說,社會上對其約束不大,因而在負面情緒表達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稍顯稚嫩。
(一)情緒的自主性。
中學生的情緒自主表現(xiàn)為更強的自我依靠、主動性、對同伴壓力的抗拒力,對自己的決定和生活的責任感。
(二)情緒活動的豐富性。
在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發(fā)展,獨立意識日漸增加,會不斷產生一些新的需要,由于新的需要不斷出現(xiàn),中學生在自我認識的態(tài)度體驗上,形成了自尊、自信、自我、自負等,以及由同伴交往帶來的多種情緒體驗。
(三)情緒體驗的跌宕性。
青春發(fā)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容易動感情,也容易激怒。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
(四)情緒變化的兩極性。
中學生情緒變化的兩極性具體表現(xiàn)為:
1.復雜與簡單共存
進入中學以后,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視野的擴大,知識的增多,中學生的情緒領域也在不斷拓寬。但是,由于諸多因素影響,中學生的所有情緒體驗,尤其是高級情感體驗尚存在一定的簡單性,如有的中學生對理想的追求僅僅是因為興趣深厚,對學習的熱情僅僅是為了榮譽,把友誼理解為“義氣”等。
2.強與弱共存
中學生的情緒十分強烈,為一件小事或暴跳如雷,或欣喜若狂,或歡呼雀躍,或垂頭喪氣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與此同時,他們的情緒還有著溫和細膩的一面,在與知心朋友、所敬重的師長交往時,他們也會表現(xiàn)出溫文爾雅、和顏悅色的形象,即使有令人不快的事情發(fā)生,有時也會冷靜理智地對待和處理。
3.波動和穩(wěn)定共存
中學生的情緒波動性表現(xiàn)為情緒的大起大落,往往從一個極端走上另一個極端。與波動性相對的是穩(wěn)定性,中學生在形成一種看法后,有時也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堅持性,不易改變。
(五)微妙的隱蔽性
中學生的情緒表現(xiàn)具有內隱的性質。但中學生畢竟閱歷較淺,涉世未深,內心深處存在希望被理解的強烈愿望,依然比較坦露、率直,當意志不能完全控制情緒時,也會鋒芒畢露,遇到知己時,也會傾訴真情,所以,情緒的隱蔽性是相對而言的。
二、中學生情緒調節(jié)教育策略
(一)樹立良好榜樣
中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正是希望能夠獨立并掙脫父母的管教進行自我處理事情的階段,因而,需要教師在班級管理之中,塑造一個良好的榜樣學習氛圍。例如,通過讓學生們進行輪流管理班級,發(fā)現(xiàn)學生的才能,讓學生能夠充分將自身的負面情緒進行表達。另外教師還應該將自身作為良好的榜樣,在處理事情之前不驕不躁,對于問題認真思考,采用適合的情緒表達策略將不良情緒進行排除,讓學生能夠對老師的良好情緒表達和解決方式進行模仿和學習。
(二)加強對中學生不良情緒的“監(jiān)控”與排解力度
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情緒上的困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學習、人際交往、家庭是否和睦以及個體認同感不足等,這些都會導致學生產生焦慮感、抑郁感、自卑心理、悔恨狀態(tài)等種種負面情緒,因而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不良情緒進行監(jiān)控,并且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良情緒之后對其進行排解,在溝通與交流之中,讓學生學會如何將自身的不良情緒進行排解,在溝通中理解他人的感受并重新認識和評價自身,將不良情緒進行轉變。同時在“監(jiān)控”學生不良情緒的過程中,還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心理輔導,促使學生將情緒困擾與不良情緒通過傾訴、運動、靜默、聽音樂等外界手段進行釋放與排解。
(三)對學生開展理性教育
情緒本身是通過人接觸別的人或事物產生的認知與解釋而發(fā)生并不斷變化。因而在進行中學生不良情緒排解的手段之中,要能夠將學生對于某種事件的看法以及認知加以轉變,并且要能以另一種角度對事件產生不同的看法,產生較為理性的解決情緒的方法,最終促進中學生良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