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斌
一、游戲化學習,促進拼音教學
拼音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和開端,掌握好拼音是學好漢語的先決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入門學習基礎課程就是拼音。傳統(tǒng)的拼音教學是枯燥、無趣的,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心理。游戲是學生喜愛的一種方式,教師若是能帶領學生游戲化地學習拼音知識,勢必可以更好地優(yōu)化教學效果。如在學習聲母、韻母的拼合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個“找朋友”的游戲。游戲的規(guī)則是教師預先準備拼音聲母卡、韻母卡,然后將班級之中的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持聲母卡、一組學生持韻母卡,如持聲母卡學生的小組若是拿出來了“b”這張卡片,就可以說“我是聲母b,請問誰是我的朋友?”這時拿韻母卡的小組同學,就要迅速作出反應,如拿出“a”這樣卡片,說“我是韻母a,我是你的朋友”,然后依次類推。在這個“找朋友”的游戲之中,學生更加輕松掌握了聲韻母組合規(guī)律,促使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得到了更好的優(yōu)化。
二、游戲化學習,加深漢字記憶
中華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幫助學生學好漢字是小學語文重要的教學任務。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漢字教學都存在諸多的問題,教師習慣性采用抄寫練習的方式,幫助學生強化漢字記憶,這樣不僅為學生帶來了壓力,也易滋生學生的抵觸情緒。游戲學習方式倡導快樂學習,可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對教學效率的提升更有幫助。如教師可以在漢字教學中,帶領學生玩“組字”的游戲,即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橫”“豎”“撇”“捺”幾種筆畫,然后讓學生任意用三個筆畫組成一個字,問學生共可以組成多少個字,并看誰可以組得最多。這樣的“組字”游戲學習是十分有趣的,在幫助學生提升識字能力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博大精深。在漢字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猜謎”的游戲,如在學習“匆”這個漢字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謎語,即“一個大勺里放著兩根筷子,猜一個字?”從而在猜謎游戲中,幫助學生增強對漢字的記憶。
三、游戲化學習,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在小學語文階段,學生會學習到各種類型的文章,對故事性強的文章,學生的理解尚可,但對一些科普說明類的文章,學生理解起來就十分困難。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就可以采用游戲化學習方式。以《新型玻璃》這節(jié)課的教學為例,在文章中介紹了四種新型玻璃,四種玻璃的材質功能各有不同。為了能幫助學生加深文章知識理解認識,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個“畫廣告圖”的游戲,即讓學生結合對文字的理解認知,假設自身就是玻璃商店的老板,如何做四種玻璃的廣告圖。這種游戲化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有趣,學生若是想要做出玻璃廣告圖,就要仔細閱讀文章,了解不同玻璃的材質性能。如“夾絲玻璃”中間有一層金屬絲網(wǎng),“變色玻璃”可隨著陽光的深淺變化而改變顏色,學生只有抓住這些關鍵字,才能完成教師布置的游戲任務。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將對文章有全面的認識。
四、游戲化學習,快樂學習寫作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一直以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都存在“談寫色變”的問題,學生的寫作過程就像是在“擠牙膏”,最終寫出的文章也都是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對這種教學現(xiàn)狀,很多教師也只是感到有心無力,游戲化學習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打破了這種教學僵局,可使學生敢于寫作、又樂意寫作。如教師在為學生布置“我最喜愛的體育運動”這個作文題目時,教師可帶領學生走到操場上,并將學生劃分為兩個小組,一組先進行自由活動游戲,一組同學進行觀察,思考如何將這一運動過程描寫得生動,然后兩個小組之間進行互換。這也是游戲學習方式的體現(xiàn),學生不再困于課堂,在游戲過程中寫作觀察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在寫作學習中感受到了快樂。
五、游戲化學習,推動古詩教學
在弘揚中華傳統(tǒng)國學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課本中融入了更多的詩詞內容。與現(xiàn)代漢語文章相比,詩詞語言更加凝練,意境卻更加深遠,學生容易出現(xiàn)理解不透徹的問題,而游戲學習的運用,剛好可以突破這種教學困境。如在學習《鋤禾》這首詩時,很多學生都會背誦這首詩歌,但對詩歌中真正的含義并不理解。在游戲學習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模仿、表演的特點,結合詩歌含義情境,組織開啟“表演游戲”。教師可利用硬紙板為學生制作“鋤頭”這種道具,并為學生示范標準的耕地動作,然后組織學生開展“鋤禾”的表演情境游戲。這樣的游戲教學方式,將詩歌情境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學生會發(fā)自內心地體會農(nóng)民伯伯耕地的辛苦,從而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加珍惜糧食。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五和鎮(zhèn)九年制學校)
責任編輯:鄧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