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 娟
廣西欽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護理部 535000
霧化吸入是氣管切開術患者臨床上采用的一種治療手段,把藥物分散為霧粒懸浮在氣體之中,經口吸入,能夠濕化呼吸道、稀釋痰液、改善通氣、解除支氣管痙攣、清除炎癥、排出稀釋痰液,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傳統(tǒng)的霧化吸入器很難使氣霧吸入到氣管或氣管深處,藥液容易倒流,吸收率低,康復慢,并發(fā)癥高[1]。本院對神經外科行氣管切開臥床患者應用改良“H”式霧化器,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神經外科行氣管切開治療的300例臥床患者,其中男201例,女99例,年齡23~80歲,平均年齡(47.35±6.40)歲。疾病種類:腦出血122例,腦腫瘤術后131例,其他47例。納入范圍:(1)氣管切開術后臥床患者。(2)胸、腋、肩部皮膚完好,無其他外傷。(3)心肺功能正常。(4)無凝血功能障礙。(5)患者自愿受試,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5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疾病種類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1.2 方法 術前詢問病史,完善相關檢查,包括心電圖、血生化全套、血糖、凝血六項、胸部CT等。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霧化器(富利凱有限公司),觀察組使用“H”式改良式霧化器,具體如下。
1.2.1 材料改良:簡易噴霧器(德國百瑞有限公司產品)1個、無菌剪刀、無菌手套、 12號注射針頭、輸液器、頭皮針、紙膠布,一次性氣管套管塑料瓶一個,于中下1/3處開一小口,與霧化吸入器材的出氣管口連接,連接后霧化吸入器是直立,塑料瓶口是斜向下。
1.2.2 操作方法:將氯化鈉溶液(0.45%)或蒸餾水加入吸入瓶中,氧氣導管插座接霧化吸入瓶下部插口,另一端接壓力氧源,面罩連接波紋管另一端,通過彈性固定面罩于氣管切開處,霧氣經過塑料瓶,從瓶口噴出。塑料瓶口是向下方的,方便臥床氣管切開患者霧化吸入。濕化液為0.45%的氯化鈉溶液,往改良噴霧器杯內注入霧化液5~8ml,調節(jié)氧流量是4L/min,根據痰液性質調節(jié)滴入速度及氧流量,霧化面罩和氣管切口的距離在6~8cm,霧化時間20min,2次/d。
1.3 觀察指標 術后1周隨訪藥物輸送率、吸收率、氣道相對濕度、并發(fā)癥、住院時間及氣管套管平均留置時間等。并發(fā)癥包括痰痂、肺部感染等。
1.4 評價標準 (1)療效:有效:無明顯咽部不適、紅腫出血等現象;好轉:咽喉部紅腫、充血等癥狀好轉;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劇。(2)濕化程度[2]:不足:痰液黏稠,形成痰痂;過度:呼吸急促,頻繁咳嗽,痰液呈水樣;有效:痰液較稀薄,能吸出或咳出,呼吸通暢。
2.1 各項指標比較 治療組藥物輸送率、吸收率、氣道濕度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氣管套管留置時間低于對照組,出院時間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各項指標情況比較
2.2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高于對照組的8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氣管切開是解除昏迷患者呼吸道梗阻、搶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氣管切開后,呼吸道黏膜組織受損,失去了加溫、過濾和濕化作用,造成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結等,導致肺不張、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濕潤對維持呼吸道正常生理及防御功能有重要的意義[3]。
霧化吸入治療原理是將液體撞擊成微小顆粒,輸入呼吸道,沉積于肺部,進行局部消炎濕化,解除支氣管痙攣,改善通氣,痰液順利排出。同時,霧化液中還可以加入抗生素、支氣管擴張劑等,進行局部祛痰、解痙和消炎等,維持呼吸道正常功能,減少痰痂形成率及黏痰合并癥[4]。
傳統(tǒng)的霧化吸入器,氣霧吸入不能到達氣管或氣管深處,藥滴大小或滴速不易控制,不能均勻濕化,細小支氣管濕化不足,痰液結痂,堵塞小氣管,易并發(fā)肺部感染;濕化過度易引發(fā)頻繁咳嗽,刺激氣道黏膜易導致出血;泵入速度稍快極易引起嗆咳,頭皮針軟管易脫出,增加了感染的機會。采用改良“H”式霧化器,具有以下優(yōu)勢:(1)吸入器可以自由伸縮,調節(jié)角度旋轉,不受體位的影響[5],還可避免霧化器傾斜而使藥液倒流。(2)噴頭長可以把其套入氣管套管內,避免套管阻塞,使霧化液到達氣管深處,保證吸入效果,霧量大而集中,減輕黏膜水腫與炎癥,能稀釋痰液,抗感染,平復喘息。(3)不必頻繁擰開霧化蓋加藥,減少氣道感染的機會;還可避免濕化液滲漏引起患者不適。(4)呼吸機接口為圓形,噴出的霧更集中,不會發(fā)生藥物浪費。(5)霧化器出霧口朝下,氣管切開口朝上,霧化吸入器、呼吸機接口、螺紋呼吸機延長管和氣管套管穩(wěn)定地連成一體,不會出現脫開和漏氣現象,藥物吸收率高。(6)氣切面罩+氧氣霧化吸入器,可實現全天持續(xù)霧化,減少工作量,降低吸痰次數,減輕氣道黏膜損傷,改善通氣功能,降低感染率。(7)可隨時調節(jié)氧流量,避免濕化過度或不足。(8)濕化液呈現出霧分子形式,刺激性小,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炎癥,避免發(fā)生嗆咳,降低感染率,縮短留置氣管套管的時間。(9)同一個患者可制作2套,輪換浸泡消毒使用, 減少交叉感染。(10)不必反復抽吸濕化液,減少污染,減輕工作量,又保證了氣道持續(xù)濕化。(11)持續(xù)濕化和間斷灌洗,有利于排出壞死脫落黏膜,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氣道早日愈合。(12)噴頭制作簡單、取材方便、使用方便、患者感覺舒適,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均是一次性材料,能夠避免交叉感染[6]。值得注意的是在霧化過程中,若痰液較多,應及時終止霧化,予以吸痰;霧化完畢要分離霧化器各部件,用清水沖洗后晾干備用;同時做到專人專用,定期消毒。
本次研究中治療組藥物輸送率、吸收率、氣道相對濕度、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套管留置時間低于對照組,出院時間早于對照組(P<0.05)。改良“H”式霧化器應用于氣管切開患者,其氣道濕化效果好,促進患者恢復,縮減治療費用,操作簡單,不易噴濺,消毒徹底,降低感染發(fā)生率。綜上所述,氣管切開臥床患者應用改良“H”式霧化器,可以提高濕化效果,促進痰液的排出,提高藥物吸收率,住院時間短,并發(fā)癥少,操作簡單,費用低廉,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