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麗
(山丹縣第一中學,甘肅 山丹 734100)
高中英語教學其實和語文教學一樣,是廣泛意義上的對話教學,是師與生、生與生、師生與文本(包括世界)的多重對話。既然是對話教學,那么,我們就有必要對學習的主人——人——進行格外關注和重視;既然是多重對話,那么,單軌道上的亦步亦趨就是要不得的,引領學生在更為寬廣的多軌道上闊步向前,才是打造高效對話教學的應有之義。對此,英語教學應該以人為支撐構建其課堂“骨架”,英語教師也應在教學理念、方式等層面做出相應的改變。
提倡人文,就是要擯棄死記硬背,而倡導多樣化、情境化的閱讀策略和高效率的閱讀方法;提倡人文,就是要杜絕單一的、機械的、重復的知識背記,而注重多元的、互動的、高效的綜合學習;提倡人文,就是要擯棄教師高高在上的霸權姿態(tài),而張揚學生的自主學習、協商學習和情境學習;提倡人文,就是要“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而不是把關愛的陽光頻頻灑向優(yōu)等生。
比如,學習《Computers》一課時,可以設計一些猜測各種各樣圖片的情境,以滿足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就計算機的“前世今生”引發(fā)一些興趣性話題,包括計算機現有的新型用途和未來的美妙設想,都可成為聚焦學生的誘因,訓練學生的閱讀預測能力和信息加工組織能力。
新的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課堂應該少一些單項灌輸,多一些互動多元;少一些機械傳授,多一些方法創(chuàng)新;少一些死記硬背,而多一些形象記憶。特別是要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法(其實這既是教學理念,也是學習方法),從而打造出高效、厚重和精彩的英語學習時空。
就學習方式和方法而言,教師應在一些高效的學習策略上下功夫,比如,在閱讀分析題中找關鍵詞的策略(根據題干確定出查找該題目信息點的關鍵詞),“讀文本”的策略(以意群為主,成組視讀;首尾在心,緊扣中心;學會跳讀,心中有圖)“防陷阱”的策略(做題時辨別一個個或明或暗的陷阱)……而在這樣的策略中,教師盡可以通過背景介紹法、頭腦風暴法、現實關聯法、新舊聯系法、問題設疑法等等,去營造生機盎然的學習空間,從而促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趨向高效、優(yōu)質、多彩的一面。
從機械灌輸到多法并舉,變化的不僅僅是學習方式,而是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理念的深刻嬗變。關鍵就在于,師生是否在這個嬗變過程中,發(fā)現一個在英語環(huán)境下更大的、更多姿的、更遼闊的英語世界;同時,也在于師生是否在英語的百花園中,開闊了視野、享受到了英語學習的快樂、得到了多方面的鍛造。對于成長中的高中生而言,因為多法并舉而打開的英語版圖越開闊,學生的學習愈能事半功倍,而這正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高效的英語學習要有余音裊裊,一定要在新的 “生成點”和“拓展點”上發(fā)現更美的英語風景。的確,一段學習歷程接近尾聲了,但那不是謝幕,而是新的學習之旅和反思之旅的開始。英語課堂并非單單是文本材料的單線傳遞,而是孩子們語言力、交流力、思維力、發(fā)現力、創(chuàng)新力等的全面提升。引領孩子們在英語世界中發(fā)現自己,發(fā)現他人,發(fā)現更遠的世界,應該成為教師時時思考的常態(tài)性課題之一。
比如,引領學生學會建立和利用自己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如從網絡、手機、微信中“采蜜”,時時刻刻觸摸英語的“枝枝葉葉”;鼓勵學生制作班級英文日志,記錄學習中的喜怒哀樂,讓“今天記一事,明天悟一理”成為常態(tài);組織學生設計英語墻報、墻飾環(huán)境英語設計,讓墻上墻下都有英語的“影子”;創(chuàng)建小小英語廣播站,在富有磁性、活力、張力的英語對話或獨白中親近英語、享受英語、創(chuàng)新英語……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考慮每一個知識點與整體的關系,處理好知識系統、方法系統、情感系統之間的關系,把握好知識世界、生活世界、精神世界之間的關系,引導孩子們在英語王國中盡情馳騁。的確,精彩的英語課堂就應該是有彈性的,有發(fā)展空間的,有拓展余地的,并且在這種彈性、發(fā)展和余地中不斷向“新的英語世界”挺進。這樣的“挺進”為學生的快樂學習助力,為高效課堂增值,以此引領學生在英語的密林中漸行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