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梓珂,回 軍
(東北大學體育部,遼寧 沈陽 110004)
1990年經國務院批準頒布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第二章第九條明確規(guī)定:“體育課是學生畢業(yè),升學考試科目”,至此中考體育考試出爐了。2007年決定將2009年初中應屆畢業(yè)生體育考試工作納入綜合素質的評定,按照《河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qū)初中畢業(yè)生綜合素質評定的指導意見(試行)》的要求進行運動與健康素質測評,測評工作由省轄市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一組織實施,并按30分的成績計入中招成績總分。從2013年起,河南省中招體育考試統(tǒng)一按滿分50分計入中招成績總分。2016年河南省中招體育考試以滿分70分計入中招成績總分。2018年全省體育測試成績滿分70分計入中招成績總分且所有考場使用智能化測試儀器。
隨著體育分值在中招成績總分分值中所占比例的提高,體育這門學科也引起了學校、學生及家長的重視。為了在中招體育考試時能取得高分甚至取得滿分,家長有非常強烈的意愿送孩子去中考體育培訓機構進行訓練。中考體育制度的改革引起了培訓俱樂部的興起,在巨大物質利益的驅使下,培訓市場變得沒有秩序,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對當前一些中學生參與體育考試培訓現狀進行調查,從學生的參訓動機和家長的動機來調查,希望能夠找出其問題和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建立起相對完善的中考體育培訓市場,從而維護參加中考體育培訓考生的切身利益。
以學生參加體育培訓的現狀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學校圖書館、中國知網等收集了關于我國中招體育考試的相關政策、青少年身體訓練基本規(guī)律、方法和原則、青少年體育培訓發(fā)展情況等方面的論文和資料,為本論文的研究、設計、分析提供理論支撐。
1.2.2 問卷調查法 (1)問卷設計。本課題以會盟一中、金明中學、求實中學的在校學生、在訓學生、學生家長為調查對象,設計了“中招體育考試培訓現狀”調查問卷。對問卷進行了信效度檢驗,并且滿足研究的需要。(2)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問卷采取現場發(fā)放現場回收的形式,采取隨機抽樣方法,其中在校學生發(fā)放問卷275份,回收有效問卷275份,有效回收率占100%。在訓學生發(fā)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60份,有效回收率占100%。對家長發(fā)放問卷100份,實際回收93份,有效回收率為93%。
1.2.3 數理統(tǒng)計法 問卷回收之后采用SPSS數理統(tǒng)計法對問卷進行數據錄入、資料編輯、數據管理、統(tǒng)計分析。
中考體育培訓班的培訓內容都是圍繞著中考體育考試項目而展開的。其中,必測項目:立定跳遠,800 m跑(女)、1 000 m跑(男)。必測項目是每位培訓學員都要進行學習和培訓的內容。選測項目:跳繩、50 m跑;擲實心球、立定跳遠;籃球運球、足球運球。選測項目則是根據每位學員的身體素質條件,確定選測項目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根據測試的項目安排一些必要的身體素質訓練內容,提高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技能。調查顯示,初中生在沒有接受訓練之前,取得50~60分的有123人,占總人數的44.73%,取得60~70分的有81人,占總人數的29.45%,取得40~50分的有50人,占總人數的18.18%;通過中招考試培訓之后,取得60~70分的有174名學生,占總人數的63.27%,比未訓練前增加93人;取得50~60分的學生為73人,占總人數的26.54%,與之前相比下降了50人。由此可見,中招考試培訓的成績符合正態(tài)分布,中招考試培訓俱樂部為學生打了一針強心劑,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和身體素質,由此顯示參加中招體育培訓俱樂部對中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調查顯示,中招考試中存在弱勢項目的原因中,有218名學生選擇了沒有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有128名學生選擇了學習忙、鍛煉活動時間少,有77名學生選擇了喜歡靜不愛動,有49名學生選擇了喜歡某項體育運動。研究表明,學生從根本上不想參與體育鍛煉。由于初中生學習壓力大,大多數家長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比較看重,上完學校課程還會選擇輔導班進行拔高。導致沒有時間去接觸體育活動。而有些學生只喜歡某一項運動,對其他科目并不擅長,所以從2018年起,鄭州市中招體育考試項目增加“搖號統(tǒng)考項目”。初中應屆畢業(yè)生中招體育考試項目改為“必須考試的項目+搖號統(tǒng)一考試項目+考生自由選擇的項目”。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選擇自己的強項,忽略對弱項的訓練。從而使弱項更弱,此舉雖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但不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初三學生正是到了該升入高中的關鍵時刻,那么對于中招考試他們是持有怎樣的態(tài)度去參加培訓班呢?調查結果如下:(1)家長的從眾心理,人云亦云,看到別人的孩子參加培訓,也給自己的孩子報名去參加培訓;(2)參加培訓班可以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可以學到一些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3)可以結識到一些新的朋友,增加交往,鍛煉意志;(4)緩解學習壓力,在運動中釋放自我;(5)單純的應付考試,以此獲得中招體育考試的高分。
通過對在訓者的調查可知,有41名學生選擇了應付考試,獲得高分,有8名學生選擇了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有8名學生選擇了緩解學習壓力。而家長有62名選擇了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有18名家長選擇了應付考試,獲得高分。數據充分表明了大多數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來獲得高分,只是應付中招考試。而大多數家長則是為了增強孩子的體質,促進健康,讓學生參加培訓班,對于有些家長來說則是迫于無奈之下做出的被動選擇,從主觀上還是希望孩子在文化課上付出更多的精力。可見,在應試教育下,學生不得不分出來一部分時間來應對中招體育考試。中招考試結束后學生主動參加體育活動的情況很少,說明中招體育考試并不能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反而成為學生的負擔。
調查顯示,有179名學生選擇了教練人員的執(zhí)教水平,有91人選擇了訓練場地與家的距離,有52人選擇了培訓班的硬件設施;家長有47人選擇了教練人員的執(zhí)教水平,有29人選擇了培訓班的規(guī)模,有20人選擇了收費數額。可見學生選擇一個中招體育考試培訓班首要考慮的是教練人員的執(zhí)教水平,這也反映出一些培訓俱樂部的訓練資質。但是根據調查,可以發(fā)現有些培訓機構沒有固定的教練團隊,有些培訓機構有兼職教練,大多是體院的學生,有些教練自己也是學生,也是處于正在探索的階段,所以有些地方可能會做得不足,缺少理論依據。另外培訓班沒有固定的場地,都是將某些高校的操場充當臨時訓練場地,訓練結構并不嚴謹。一些教練員在隊員進入培訓班之前,沒有對隊員進行技能測試,沒有看他現在處于什么水平,在訓練一段時間處于一個新的階段后,缺少對比,不能進行及時反饋。而且一些教練員沒有準備課時計劃的習慣,每天的訓練內容并不是很詳細。
從以往參與體育培訓的經驗可知,通過培訓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和素質。當今學生存在弱勢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參與運動訓練的習慣,時間較少,沒有時間來鍛煉等因素;學生自己參加培訓班的理由是應付考試,獲得高分;其次是為了增強體質,促進健康和緩解學習壓力等因素。家長讓孩子參加培訓班的理由主要是增強體質,促進健康和應付考試獲得高分等因素;學生選擇培訓班的理由主要是教練人員的執(zhí)教水平,其次是訓練場地與家的距離等因素;家長選擇培訓班的理由主要是教練人員的執(zhí)教水平和培訓班的規(guī)模等因素。
3.2.1 完善體育市場的培訓制度 (1)崗位資格證書制度;(2)培訓的教學實施制度;(3)培訓的考核與發(fā)證制度;(4)培訓、考核、使用、待遇一體化制度;(5)培訓管理的有關制度。
3.2.2 教練員的資質水平應加強 學生選擇培訓班的最主要理由就是為了看教練員的執(zhí)教水平。但是經過專業(yè)培訓的教練員比較欠缺,大多為各高校體育學院的學生,租用臨時場地,少量的啟動資金就可以開班體育培訓班。這些體育培訓機構的水平良莠不齊。因此,應加強對教練員的資質要求。
3.2.3 培訓課程應規(guī)范 培訓工作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詳實的教學內容、實用的教材以及配套的評價標準。培訓質量的保障條件是要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標準。在課程的設計上,應根據培訓的不同形式和要求,設計具體的、針對性較強的、比較直觀的培訓目標和教學計劃。應制定教學質量監(jiān)督和反饋評價體系,確保培訓質量。
3.2.4 體育考試內容更新應體現隨機性
調查發(fā)現,洛陽市、安陽市、南陽市和焦作市的體育考試項目都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從2018年開始,鄭州市初中應屆畢業(yè)生中招體育考試項目改為“必考項目+搖號統(tǒng)考項目+考生自選項目”,分3次搖號來決定學生到底考什么。體育考試內容的隨機性可以使學生除了最基礎的項目外,全面發(fā)展身體素質,而不是為了考什么練什么的應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