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顯軍
(四川省內(nèi)江市東興區(qū)高崇小學 四川 內(nèi)江 641000)
繪本既是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也是提高閱讀質(zhì)量和閱讀感悟的重要形式。因此,繪本具備非常豐富的實踐價值。教師要正確認識繪本在推動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并不斷實踐和總結(jié),讓繪本真正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輔助形式,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小學語文閱讀中運用繪本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些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足。主要原因:一是因為小學生自身的文化基礎(chǔ)不夠,字詞語句的認讀存在一些障礙,加之文字感悟能力低;二是教師的閱讀教學方法單一、僵化,增加了學生的閱讀抵觸心理。因此,教師就要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己任,借助于繪本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閱讀《學弈》時,這是一篇文言文,雖然有翻譯,但翻譯只是直譯,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濃。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于繪本,把故事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特別是那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的人,繪本把那個人的心思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學生可以從畫外音文字中區(qū)別兩個人的不同,進而引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理解課文的主旨思想。
繪本閱讀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能夠強化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引導學生從豐富形象的畫面中獲得思想認知。這遠比單純的文字閱讀給學生帶來的感悟要深得多。比如,《絲綢之路》這篇課文,單純的文字讀本,雖有插圖輔助,但學生對絲綢之路的感悟依然是較為膚淺的。教師如果借助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有關(guān)絲綢之路的繪本書,在鼠標一頁一頁的翻動中,在背景音樂的帶動下,學生可以置身于絲綢之路之中,穿過玉門關(guān),在無邊無際的沙漠和荒野中,和繪本中的小主人一起“探險”,聽他講絲綢之路的故事和歷史。這樣,既能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探險精神。在學生看完繪本意猶未盡之時,教師正式開展課文閱讀教學,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他們抒發(fā)對絲綢之路的感慨,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彰顯以人為本的閱讀教學理念。
繪本閱讀有著非常多的閱讀形式。如在教學《唱臉譜》時,教師就可以把自己準備的幾個臉譜帶到課堂上,在黑板上給學生現(xiàn)場畫臉譜,把曹操、張飛、關(guān)羽等人物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畫完之后,教師讓學生上臺照著臉譜畫臉譜。黑板上的每一處被大大小小的臉譜占據(jù),直到成為一頁“繪紙”,十分漂亮。這種方法,相比于簡單的繪本閱讀,既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讓學生親身參與繪畫,有助于加強學生對臉譜的認識。學生遠比從繪本上認識臉譜,學習印象要深刻得多。又如,在閱讀《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從古舊書店里找到《狼牙山五壯士》的“小人書”,買幾本發(fā)給各個閱讀小組,讓學生開展集體課外閱讀,然后寫出讀后感。小人書又稱連環(huán)畫,是老少皆宜的一種通俗讀物,也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它遠比現(xiàn)在的很多所謂繪本書要有趣、生動得多。而且,小人書的文字和畫面緊緊對照,底下的文字和上面的圖畫緊密對接,加之小巧,非常適合小學生翻閱。最主要的是小人書的文字語言特別生動,能夠把學生帶到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感受狼牙山五壯士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
繪本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教師既要充分認識到繪本的重要價值,養(yǎng)成自覺的意識和習慣,又不能過于追求閱讀教學的趣味性,還是應(yīng)該給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繪本豐富、形象、立體的呈現(xiàn)特點,固然可以幫助學生順利了解和感受故事內(nèi)容。但是,由于繪本主要是以圖畫的形式呈現(xiàn)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學生的閱讀思維被完全限制在圖畫之中,缺乏自己的思維構(gòu)建。而且,繪本過于追求簡單化和形象化的特點,也不利于全面展示課文閱讀內(nèi)容和細節(jié),使得學生的閱讀流于膚淺的形式。對此,教師就要把握一個度,不能每堂課都是繪本閱讀,否則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非常不利。此外,繪本閱讀教學還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繪畫能力,能夠結(jié)合課文閱讀內(nèi)容及時、實時、適地給學生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因此,教師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加強自身的繪畫修養(yǎng),只有繪畫手法熟練,審美素養(yǎng)深厚,才能充分發(fā)揮繪本的教育價值。
總之,繪本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一定的運用價值,而且效果較好,特別是在閱讀興趣方面有助于學生愛上閱讀。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閱讀基礎(chǔ)和心理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拓展教學視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感悟力,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