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
(古浪縣黃花灘綠洲完全小學,甘肅 古浪 733102)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走進千家萬戶,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彌補了傳統教育下單一的教學方式,增強了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
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還沒有形成,同時又比較活潑好動,很難保持長時間的精神集中,如果以傳統的教學模式講授抽象的數學知識,很難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利用軟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抽象的、難懂的數學知識實體化,很容易激發(fā)小學生的新鮮感,引起學習興趣。比如:在小學低年級加減法的學習中,如果教師只是帶領學生重復地做習題訓練,極易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此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編輯找朋友的游戲,把兩個相加等于十的數字設計成一樣的水果或者動物,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為以后更深層次的學習打好基礎。
1.借助信息技術,縮短教師備課時間。教師在授課前都會準備教學方案,以往教師都是通過手寫的方式來準備教案,不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思考怎樣把抽象的概念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授給學生,同時要考慮習題應該準備什么樣式的,在此基礎上又會有哪些擴展等等,信息技術的介入,使教師可以運用計算機快速地設計教案,搜集相關習題和擴展資料,這樣大大縮短了教師的備課時間,把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用在掌握學生學習進度上,對學習進度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從而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提高教學效率。
2.迎合學生好奇心,提高學習專注力。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抽象的數學概念以圖像或者是動畫的方式直觀地呈現出來,既能有效地簡化難點,同時又迎合了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心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集中精神聽講,打造高效課堂。
3.借用信息技術,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學習效率。首先,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把例題資源共享到學生的平板電腦上,把板書節(jié)省的時間用在練習和答疑上,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其次,學生可以利用平板電腦的存儲和記憶功能把課堂中沒有弄懂的知識點保存,課下找教師解答,并且反復練習,提高學習效率。再次,就是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交流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效率。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發(fā)現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依照課本內容搜集資料,設計加入數學知識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問題,并通過講解教授學生如何解答此類問題。培養(yǎng)學生樹立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意識,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端正數學的學習態(tài)度。例如,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用到這些圖形的物體照片,在課堂上資源共享并通過無線投影到白板上,然后分組討論為什么要用到這些圖形,如果換成其他圖形可不可以,為什么,從而引出不同圖形各自的特性。這樣不但把原本抽象的數學概念實體化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同時把數學知識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點的靈活運用。
在信息技術沒有應用到教學中時,學生遇到難題只能找教師解答,經常會出現個別同學因為沒有得到及時解答而落下學習進度,從而失去對數學學習的信心。信息技術的運用在師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更加便捷,方便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指導。而且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資源共享平臺上不僅對所學的知識點有詳盡的講解,同時還匹配了大量的習題,學生可以針對自己薄弱的地方加強訓練。
綜上所述,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是教學中的一次創(chuàng)新,在運用信息技術前教師要先提高自己對計算機的認知,學好信息技術,可以靈活地使用計算機整理資料,設計教案,熟悉資源共享和匯總學生練習結果的操作流程,優(yōu)化教學方法,以傳統教學為主,信息技術為輔,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從生活中尋找教學素材,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