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婷 楊滿成
(浙江工商大學(xué),杭州 310018)
提 要:Giora 的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是語言學(xué)研究領(lǐng)域中的重要理論,其中文譯名五花八門,不統(tǒng)一。譯名的混亂不利于學(xué)術(shù)交流與研究,因此規(guī)范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的中文譯名非常有必要且迫切。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認為,對比喻義和字面義的理解由一種普遍的Salience 原則支配,即首先要處理salient 意義。根據(jù)Giora 的理論,結(jié)合相關(guān)的翻譯標(biāo)準(zhǔn),在分析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詞義構(gòu)成的基礎(chǔ)上,本文討論其多種譯名,發(fā)現(xiàn)“等級突顯假說”為最佳翻譯?!暗燃壨伙@假說”是一個新的解釋話語理解中詞義激活與處理過程的理論,它的運用范圍非常廣泛,常用于心理學(xué)、神經(jīng)學(xué)、醫(yī)學(xué)診斷、語言理解、語言習(xí)得、翻譯等研究中。在語言學(xué)領(lǐng)域,特別是在反語、慣用語、跨文化語用研究中,該理論越來越受重視。
傳統(tǒng)的話語理解有兩大主流模式:直接通達模式(Grice 1975,Searle 1979)和標(biāo)準(zhǔn)語用模式(Gibbs 1994)。Giora 認為,對比喻義和字面義的理解,直接通達模式和標(biāo)準(zhǔn)語用模式的處理方法所得的研究結(jié)果都很有限,因此提出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以彌補兩者的不足(Giora 1997:184)。1997年,Giora 在《認知語言學(xué)》雜志上發(fā)表“Understanding Figurative and Literal Language:The 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在文中第一次正式提出 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簡稱 GSH)。2003年他出版專著On Our Mind: Salience,Context and Figurative Language,匯集多年的研究成果,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無論是Giora 本人還是其他的語言學(xué)家都進行過卓有成效的實證研究,表明該假說已基本成熟,具有很強的解釋力(劉正光 2002:210)。然而,GSH 作為語言學(xué)研究領(lǐng)域中的重要理論,學(xué)界對它的中文譯名卻沒有統(tǒng)一。譯名的混亂不利于學(xué)術(shù)交流與研究,因此規(guī)范GSH 的中文譯名非常有必要且迫切。
在話語理解中,GSH(Giora 1997,1999,2003)認為,對比喻義和字面義的理解由一種更為普遍的Salience 原則支配,即首先要處理salient 意義。意義的salience 是一個程度問題,影響詞語意義salience的因素有:頻率(frequency)、熟悉性(familiarity)、常規(guī)性(conventionality)或原型性(prototypicality/stereotypicality)。GSH 認為,語境對詞義激活的作用是有限的。雖然它可以促進一個詞意義的激活,但它并不能抑制salient 意義的激活。Giora 認為,沒有必要區(qū)分字面義與非字面義,相反,某個語境中的某個意義的salience 程度能更好地預(yù)測。根據(jù)GSH,關(guān)于直接/平行/順序處理的爭論能夠得到調(diào)解:salient 意義(字面義或非字面義)首先處理,這意味著salience 度相似的可替換解釋是平行處理,詞的新奇用法則是順序處理。
根據(jù)GSH(同上),對隱喻、慣用語、反語的加工處理:(1)熟悉的隱喻(至少有兩個 salient 解釋——字面義與隱喻義):不管是何種語境,隱喻義與字面義都應(yīng)該激活。比如:在理解隱喻step on one's toe 時,同時激活字面義“腳趾”和隱喻義“冒犯”。(2)不熟悉的隱喻(它只有一個 salient意義——字面義):在偏向于字面義或隱喻義語境中,字面義應(yīng)該被激活;在偏向于字面義的語境中,字面義是唯一被激活的。(3)熟悉的慣用語:語境偏向慣用語意義或字面義時,慣用意義會激活,因為慣用語意義比它的字面義更salient.(4)不熟悉的慣用語:與處理不熟悉的隱喻相同。在兩種語境中,會激活salient 的字面義;然而在偏字面義語境中,字面義是唯一被激活的。在理解隱喻與慣用語時,salient 意義享有特權(quán)地位:不管何種語境或語境的長度,總是首先被激活。(5)熟悉的反語:在兩種語境中,反語意義與字面義都會在一開始被激活。(6)不熟悉的反語:在偏向于反語意義的語境中,不熟悉的反語即使與語境不符,salient 的字面意義是唯一被激活的。
GSH 既吸取直接通達模式與標(biāo)準(zhǔn)語用模式的優(yōu)點,又修正其不足。直接處理模式的基本觀點是:語境在處理過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與語境相符的意義(非字面義)可以直接被提取,與語境不相符的意義(字面義)則不會被激活。在高度熟悉的隱喻中,隱喻義突顯程度高,人們直接理解其隱喻義,而無需先理解其突顯度低的字面義,Giora 同意直接處理模式。標(biāo)準(zhǔn)語用模式認為,人們在理解隱喻性語言時,字面義總是首先被激活,如果字面義與語境相符,則無需進一步處理;如果字面義與語境不相符,則繼續(xù)推理,根據(jù)語境進一步推導(dǎo)出其隱喻義。在理解不熟悉的隱喻時,人們首先理解其突顯的字面義,如與語境不符,再根據(jù)語境理解其隱喻義,Giora 同意標(biāo)準(zhǔn)語用模式。直接通達模式幾乎不承認直義被激活,模塊假說排除直義與非直義(反語意義)同時被激活并處理的可能。前者將語境的作用置于絕對地位,而后者排斥語境在處理初期的作用,二者都有失偏頗(劉正光 崔剛 2003:34-35)。GSH 承認語境的作用,但認為語境的作用有限。相對前兩個模式,GSH 的預(yù)測性有創(chuàng)新,且更理性。
近十幾年來,Giora 的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在各個領(lǐng)域都得到重視,特別是認知科學(xué)、心理學(xué)、語言學(xué)等領(lǐng)域。文獻中GSH 的譯名多達二十多種,如“分級顯性意義假說”(劉正光2002:211,2005:6;劉正光 崔剛 2003:34;王文娥 2007:88;鐘毅平等2011:116;馬利軍等2015:124)、“層級的突顯假設(shè)”(朱風(fēng)云張輝2007:12)、“層級凸顯假說”(周樹江 2008:58)、“等級凸顯假設(shè)”(宮同喜2009:275;王悅等 2016:257)、“層級突顯假設(shè)”(林元龍2009:19)、“分級顯現(xiàn)假說”(周紅輝 周昌樂2009:27)、“等級突顯假設(shè)”(周彬涂靖2010:85;王小潞郭曉群 2016b:955)、“顯性等級性假設(shè)”“顯性層級性假設(shè)”(武姜生2010:7-8)、“等級凸顯假說”(周紅輝 2010:77,2013:42)、“等級凸顯義假設(shè)”(冉永平2011:766)、“分級凸顯論”(王牧群 劉鴻宇2011:20)、“突顯進階假設(shè)”(袁鳳識等2012:3)、“分級突顯假說”(趙虹 2013:13)、“層級顯性意義假說”(馬利軍等2013:391)、“級差突顯假設(shè)”(唐韌2013:15)、“等級突顯假說”(徐知媛 趙鳴2014:405)、“語義層級假說”(龔玉苗 孫毅 2014:16)、“意義分級凸顯假說”(魯承發(fā) 2014:76)、“分級凸顯假說”(王小潞等2016:13;王小潞 郭曉群2016a:22;蘇遠連 2017:709)、“層級顯著性假說”(周哲 2016:43),等等。GSH 的中文譯名如此混亂,甚至在同一文章中作者使用兩個不同的譯名,或不同時期作者所用的譯名也不一樣,更何況不同的作者。譯名的混亂有礙于概念的正確理解,也不利于學(xué)術(shù)交流與研究。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作為一個在當(dāng)代認知科學(xué)和語言學(xué)界廣受關(guān)注的重要概念,有必要對它進行詞源意義上的分析和翻譯評價,選出既能表達GSH 的概念意義,又符合翻譯標(biāo)準(zhǔn)的譯名。
Grade 來源于拉丁語gradus,相當(dāng)于英語的step.《牛津英語大詞典》(簡編本)的釋義是:A degree in rank,proficiency,quality,intensity,or value.《牛津現(xiàn)代英漢雙解詞典》(增補版)的中文釋義是:(地位、熟悉程度、質(zhì)量、強度、價值)等級、級別、評級。Graded 是 grade 的形容詞,《牛津英語大詞典》(簡編本)的釋義是:(1)formed like a flight of steps(形似階梯);(2)divided or arranged according to grades of rank or quality(按照等級、地位或質(zhì)量、劃分或排列)。
Giora 認為,salience 是一個程度問題(Meaning salience,then,is a matter of degree)(Giora 1997:186),并且認為salient meanings 享有特權(quán)地位(salient meanings have a privileged status)(同上 1999:921),Salient 意義是心理詞典中編碼的意義,且在頭腦中居于首位。GSH 是先處理Salient 意義,詞義的salience 受到常規(guī)性、頻率、熟悉性或原型性的影響。在我們的心理詞典中,詞義編碼的意義有一個排序,與階梯狀相似。詞義越salience,在我們心中它的排序(地位)越高。因此,在理解話語時,我們首先會激活 salience 的詞義,所以把graded 譯為“等級”最佳?!暗燃墶痹凇稘h語大詞典》里的釋義是:(1)“按差異而定出的高下級別”;(2)“分等、逐步”,“等級”正好體現(xiàn) GSH 中詞義的等級區(qū)分。
Salience 在《牛津英語大詞典》(簡編本)的釋義為:(1)The fact or condition of projecting outwards;prominence,conspicuousness(向外突出的事實或條件;突出、惹人注目);(2)A salient or projecting feature or object(突出、顯著的物體或特征)。據(jù)此可知Salience 有突出、顯著的意義。
Salient 來自拉丁語 salient,意為飛躍、跳躍,《牛津英語大詞典》(簡編本)釋義為:Projecting above or beyond a surface or outline,jutting out;prominent,noticeable,conspicuous;SOCIOLOGY standing out or prominent in consciousness(突出、超出表面或輪廓;突出的、顯著的;值得注意的、重要的;社會學(xué):意識突顯或突出)?!缎屡=蛴h雙解大詞典》中salient 的中文釋義為:值得注意的、重要的、顯著的、突出的、顯眼的;名詞為 :(防御工事的)凸出部分。因此筆者認為,GSH 中的salience 翻譯成“突顯”為最佳?!巴伙@”與“凸顯”兩者讀音相同,但為什么不翻譯成“凸顯”呢? 我們先來看“突顯”與“凸顯”里的語素“突”和“凸”的釋義。
“突”,《說文解字》:“犬從穴中暫出也,從犬在穴中,一曰滑也”。
“凸”,《廣韻》:“陀骨切,入沒定。 又徒結(jié)切,入屑定,凸出兒”。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高于周圍,與‘凹’相對”。
“突”與“凸”都表示凸出的意義,但“突”字的范圍更廣,從《說文解字》可知“突”本指犬快速的從洞中躥出,引申有凸出的意義,但不限于物體的表面?!巴弧钡囊暌饬x有很多,比如“忽然、襲擊、凌犯、沖撞、煙囪,等等”。而“凸”從字形可看出是高于四周之義,與“凹”相對。在表示“凸出”義時,兩者基本可以互換,屬聲近義通。
“突顯”,《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突出地顯露;“凸顯”,《漢語大詞典》:凸出顯露,又《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清楚地顯露。從詞典解釋看,“突顯”與“凸顯”的意義與用法基本一致?!稘h語大詞典》沒有收“突顯”,大概是基于語言的經(jīng)濟原則,不需要兩個詞共同表達一個意義,增加負擔(dān),因此只收一個。但在日常生活中,“突”跟“凸”聲近義通,用法也基本一致。因此人們不會分得太細致,也很難區(qū)分?!巴伙@”與“凸顯”在表示“凸出地顯露”時用法基本一致,因此兩者可通用。
但在GSH 理論中,salient 意義指詞語在心理詞典中編碼的意義,在頭腦中居于首位,且salient意義有特權(quán)的地位。詞義理解由“salience 原則”支配,即首先處理salient 意義。這都表明salience的地位高于一切,處于心理詞典編碼的首位,既重要又顯著。所以,“凸顯”與“突顯”都能表現(xiàn)salient意義的地位與重要性。認知語言學(xué)主要通過3 種研究方法表征,即經(jīng)驗觀(experiential view)、凸顯觀(prominence view)和注意觀(attentional view)(Ungerer,Schmid 2001)。這里的“凸顯觀”與GSH 研究的內(nèi)容不一樣,它認為,語言結(jié)構(gòu)信息的選擇和安排由信息的突出程度決定。比如:在 The book on the table 中,book 是圖形,table 是背景,book 是凸顯的成分,也是句子的主語。在一個句子中,最凸出的部分常常被置于句首。而GSH 主要研究我們在理解話語時,詞義激活的處理。GSH 認為,話語的理解由一種更為普遍的salience 原則所支配,即首先要處理 salient 意義??梢妰烧呤怯袇^(qū)別的,由于學(xué)界沒有規(guī)范兩者的術(shù)語,所以經(jīng)常造成混亂。因此筆者認為,為區(qū)別于認知語言學(xué)的“凸顯觀”,應(yīng)把GSH 的salience譯為“突顯”為最佳。
Hypothesis 在《牛津英語大詞典》(簡編本)中的釋義為:(1)A proposition put forward merely as a basis for reasoning or argument,without any assumption of truth(一個命題僅僅是作為推理或論證的基礎(chǔ),而沒有任何關(guān)于真理的假設(shè));(2)A subordinate thesis forming part of a more general one;a particular case of a general proposition;a detailed statement.(一個從屬命題成為更普遍命題的一部分;一個特殊的命題;一個詳細的陳述);(3)A supposition,an assumption(假定,假設(shè));(4)A groundless assumption(一個毫無根據(jù)的假設(shè));(5)An actual or possible situation considered as a basis for action.(一個實際的或可能的情況被認為是行動的基礎(chǔ))。Hypothesis 在《牛津現(xiàn)代英漢雙解詞典》(增補版)中的中文釋義為:(1)假說、假設(shè);(2)前提;(3)猜測、揣測。從詞典釋義看,hypothesis 既可翻譯成“假說”,又可以翻譯成“假設(shè)”。
我們再來看漢語里的“假設(shè)”與“假說”?!凹僭O(shè)”在《漢語大詞典》的釋義是:(1)“如果、假定;(2)虛構(gòu);(3)代為備辦、借以設(shè)置;(4)科學(xué)研究上對客觀事物假定的說明,假設(shè)要根據(jù)事實提出,經(jīng)過試驗證明、實踐檢驗就成為理論”。“假說”在《漢語大詞典》的釋義是:(1)“虛構(gòu)的事;(2)科學(xué)研究上對客觀事物假定的說明。從《漢語大詞典》對兩者做出的釋義可知,兩者都表虛構(gòu),且在科學(xué)研究上兩者表達的意義一樣,基本沒有區(qū)別,那是否兩者就可以通用呢? 在漢語文獻中,對“假說”與“假設(shè)”基本沒做細致的區(qū)分,兩者經(jīng)?;煊?但我們沒有意識到兩者在理論體系中存在本質(zhì)差別。在英語文獻中,assumption 和hypothesis有嚴(yán)格的區(qū)別(當(dāng)然也有混同之時)(施春宏2015:23)。這很像訓(xùn)詁學(xué)里的渾言之皆可,析言之則異。
“假設(shè)”與“假說”的區(qū)別在于:一種是須要證明且原則上可以證明的假定,即hypothesis,稱作“假說”;一種是不須要證明且在可預(yù)知的條件下一般無法(充分)證明的假定,即assumption,這就是理論意義上和信仰上的“假設(shè)”(同上:25)。根據(jù)施春宏對“假設(shè)”與“假說”的區(qū)分,GSH 中的hypothesis 譯為“假說”為最佳,因為 GSH 只說明非字面義話語的初期處理情況,隨后的理解過程由“保留設(shè)置”解釋,GSH 就意義激活而言只是預(yù)測而已。GSH 是基于標(biāo)準(zhǔn)語用模式和直接通達模式的理論而提出的,因此須要證明它的假定是否正確。Giora 從閱讀時間(reading times)、反應(yīng)時間(reaction times)、移動窗(mo-ving windows)、大腦半球(hemispheres)等大量實證來判斷GSH的合理性。根據(jù)施春宏對“假說”和“假設(shè)”的區(qū)分,GSH 是“假說”,也就是 hypothesis.因此,把hypothesis 翻譯為“假說”最佳。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將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譯為“等級突顯假說”為最佳。首先,它有貼切的概念意義。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表達的就是話語理解時,在我們心理詞典編碼的等級越高、越突顯的意義最先激活。其次,這個譯名從翻譯標(biāo)準(zhǔn)來看也是最佳翻譯。它符合信達雅的翻譯標(biāo)準(zhǔn):能表達概念意義,且明白順暢,又構(gòu)詞高雅。
其余譯名存在的問題大同小異,要么沒有與認知語言學(xué)的“凸顯觀”區(qū)分開,要么沒有區(qū)分“假設(shè)”和“假說”,或者沒有緊扣理論,不能清楚明白地表達GSH 的意義,易造成理論混淆,也沒有達到翻譯的標(biāo)準(zhǔn):信、達、雅。
“等級突顯假說”是一個新的關(guān)于話語理解中詞義激活與處理過程的理論,它“取消直義和非直義的二分法,有利于解釋大量的中間地帶”,且它的“一個重要的理論貢獻就是避免這種二分法帶來的理論與實際操作的困難”(劉正光2002:218)?!暗燃壨伙@假說”彌補過去直接通達模式與標(biāo)準(zhǔn)語用模式的不足,“為建立一個通用解釋模型邁出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同上)?!暗燃壨伙@假說”的運用范圍非常廣泛,常用于心理學(xué)、神經(jīng)學(xué)、醫(yī)學(xué)診斷、語言理解、語言習(xí)得、翻譯等領(lǐng)域,尤其在語言學(xué)研究中,“等級突顯假說”越來越受重視,在反語、慣用語、跨文化語用研究中,其應(yīng)用也越來越廣泛,因此規(guī)范它的中文譯名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