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烏魯木齊市體育運動學校
執(zhí)教速滑隊以來,本人緊緊圍繞為新疆培養(yǎng)體育后備人才和自治區(qū)全運會的參賽目標,著力抓好運動員選材工作,完成輸送、注冊、參賽等工作。多年來共向自治區(qū)專業(yè)隊輸送運動員15 名運動員,其中現有6 名運動員選調至國家集訓隊;兩名運動員達到國際級健將、五名運動員達到國家級健將,在世界及全國各類速度滑冰比賽中共獲得:青年世界杯速度滑冰比賽第一名2 個、第三名1 個;世界青年速度滑冰錦標賽第三名1 個;亞洲青年速度滑冰錦標賽第二名1 個、第三名1 個;全國青年速度滑冰錦標賽第一名4 個、第二名3 個、第三名1 個;全國速度滑冰冠軍賽第一名1 個、第二名1 個、第三名3 個;全國速度滑冰錦標賽第一名1 個、第二名4 個、第三名1 個;并有兩人兩項破國家紀錄、4 人7 項破自治區(qū)紀錄,本人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教練員。其中朱佳璠在2016 年1 月全國第十三屆冬季運動會速度滑冰比賽男子團體追逐賽獲金牌;金亞男2017 年1 月,在意大利青年世界杯速度滑冰比賽男子1000 米獲金牌;劉澤昊在2018-2019 賽季全國青少年速度滑冰錦標賽男子甲組1500 米獲金牌。
但是,筆者在多年從事速滑隊運動員選材工作的過程中卻發(fā)現,“選苗難、育苗難、成苗難”已經成為了短道速滑運動員培養(yǎng)過程中的“三大難”。這“三大難”簡單來說,實際上指的就是在選材環(huán)節(jié),要從眾多學員中選拔出來具有短道速滑運動天賦和發(fā)展?jié)摿Φ摹昂妹缱印狈浅ky;在經過重重困難選拔出了“好苗子”之后,要“育苗”、“成苗”,同樣也非常困難,具有短道速滑運動天賦和運動潛力的“好苗子”在“育苗”過程中半途而廢,選擇放棄的情況并不少見,而運動天賦和運動潛力本來就不非常突出的一部分“苗子”就更容易遇到障礙和困難,也更容易放棄。正是因此,在短道速滑運動員培養(yǎng)工作中,往往“成苗”率非常低。然而,雖然說,短道速滑運動員培養(yǎng)過程中的“三大難”涉及了選材、訓練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但所有的工作卻都是在選材的基礎上開展的,在選材環(huán)節(jié),能否按照科學的標準選拔出真正適合短道速滑運動的“好苗子”,將會對后期的運動訓練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在科學技術發(fā)展迅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當代社會中,由于競技體育運動訓練領域中訓練條件之間的差距、訓練方法之間的差距、訓練手段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個人先天條件”層面的影響反而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重要。如果能夠在短道速滑運動員的選材環(huán)節(jié),就重視這一問題,盡可能采用科學的選材理念和先進的選材方法,將具有短道速滑運動天賦的少年兒童運動員選拔出來,無疑會為后續(xù)運動訓練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好的保障,進而提高短道速滑運動員的“成苗率”。
我校隊員平均年齡為(20±2)歲,平均訓練年限為(9.4±1.6)年,開始訓練平均年齡(10.6±1.4)歲;10 名備訓隊員平均年齡為(16.9±3.1),訓練年限為(7.2±1.5)年,開始訓練年齡為 (9.7±1.5)歲。所有隊員平均年齡為(18.1±2.2)歲,訓練年限為 (8.1±2.2),開始訓練年齡為10.1±1.2 歲,年齡最小的為14 歲,最大的為24 歲,10 年以下訓練年限隊員僅5 人。20 歲以下隊員占70.6%,20 歲以上隊員占29.4%,90%隊員是1996 年后出生,隊員的年輕化特征非常明顯。
選材和訓練是影響短道速滑運動員培養(yǎng)成效,影響短道速滑運動員“成苗率”的兩個關鍵。在上文分析了短道速滑運動員選材工作的重要性和我校短道速滑隊隊員的年齡特點之后,以下就針對如何制定科學的運動訓練工作,確保短道速滑運動訓練的科學、有效開展進行了探討。
對于剛剛接觸短道速滑運動訓練、剛剛正式進入短道速滑運動訓練的少年兒童運動員而言,首先開展的是基礎階段的訓練?;A訓練階段,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科學選材的繼續(xù)。在完成了選材工作之后,如何科學、扎實、有效的“育才”是教練員的重要任務。而要科學、扎實、有效的“育才”,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認真抓好基礎訓練工作,通過基礎訓練的科學、有效開展,在全面打好少年兒童短道速運動員身體素質基礎的同時,夯實少年兒童短道速滑運動員的技術基礎。而基礎階段訓練的持續(xù)時間通常比較長,在較長的這段時間內,是否能夠制定一份科學、有效的訓練計劃,并以此來指導運動訓練工作,就成為了影響運動訓練成效的重點。而盲目訓練雖然短期看不出明顯的問題,但是長期看來必然會影響到短道速滑運動員成長和運動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基礎訓練階段,教練員就要注意根據少年兒童短道速滑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和短道速滑運動的技能掌握規(guī)律,制定一份長期有效的訓練計劃。一般來說,在制定少年兒童短道速滑運動員基礎訓練階段的訓練計劃時,可以將2 年作為一個訓練大周期,即:訓練的1-3 年是基礎訓練階段的第一個訓練大周期;訓練的3-6 年則為基礎訓練階段的第二個訓練大周期,并分別為以上兩個大周期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
在少年兒童短道速滑運動員基礎訓練階段的第一個大周期訓練中,由于大多數少年兒童短道速滑運動員都是剛剛開始接觸正規(guī)的短道速滑運動訓練,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訓練意識和訓練習慣,對于訓練的目的通常也不夠明確。所以,在制定基礎訓練階段第一個大周期的訓練計劃和訓練目標時,要注意關注少年兒童短道速滑運動員訓練意識和訓練習慣的培養(yǎng),同時注意根據少年兒童的身心發(fā)育規(guī)律和身體素質發(fā)展敏感期理論制定以能力訓練為主的訓練計劃,并注意不同運動員訓練計劃之間的差異性和針對性。例如:對于少年兒童短道速滑運動員而言,7-11 歲是動作速度發(fā)展的敏感期,那么在制定訓練時,針對年齡在7-11 歲之間的運動員,就可以有意識的側重動作速度訓練,以盡可能提高訓練計劃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
在完成了第一個大周期訓練之后,少年兒童短道速滑運動員就要開始逐漸進入第二個大周期訓練之中。由于在進入第二個大周期訓練時,少兒短道速滑運動員已經完成了為期2 年的訓練,并形成了基本的訓練意識、訓練習慣,具備了基本的訓練能力,已經了解熟悉并且能夠適應和習慣短道速滑運動訓練了。所以,在制定第二個大周期訓練計劃時,不但要繼續(xù)關注運動員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同時還要注意開始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少兒短道速滑運動員的專項能力,并逐漸增加專項技術訓練和專項力量訓練的比重,為少兒短道速滑運動員后期專項運動水平的快速提高奠定基礎。例如: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少兒短道速滑運動員的實際,合理安排一部分有氧耐力訓練,或者是合理安排一部分循環(huán)跳躍練習等有助于發(fā)展運動員下肢力量的訓練內容。但是,教練員要注意,在第二個大周期訓練中雖然訓練的專項化程度有所提升,訓練內容卻要盡量做到多樣化和趣味化、訓練手段也盡量做到靈活多變,以保護少兒短道速滑運動員的訓練熱情,避免出現膩煩心理。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選材和訓練是影響短道速滑運動員“成苗率”的關鍵,教練員應從選材環(huán)節(jié)就做好“選苗”工作,并通過訓練計劃的科學制定,確保“育苗”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