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元 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洗澤義校
以新課程理念為教學指導思想,在課堂教學中選用一切能夠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手段,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為最終目標,在個人、團隊等不同模式下的體育活動中增進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其集體主義精神,逐漸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在此基礎上需要教師對課程內容做出合理計劃和安排。
體育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于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及內容安排有重要作用,提高初中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保證學生健康良好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經研究表明,部分的初中體育教師在理論認知方面對于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還存在很多不足,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是單元教學目標的細化,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目標概念的理解上出現(xiàn)偏差,就會很難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從而影響最終的教學效率?,F(xiàn)階段,一些年輕的體育教師在步入工作崗位后,沒有較長時間的教學經驗和相關培訓,所以導致缺乏合理進行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經驗,這同樣制約了教師自身的發(fā)展,也使得初中體育教學失去了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筆者認為,要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做出改進,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增強對于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理論認知水平,主動地學習和完善體育教學知識,加強和提高自身在具體某一方面上的不足。體育教師要明確自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制定合理有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目標既是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保證體育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點,所以教師要真正認識到教學目標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所服務。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也是為了能夠體現(xiàn)學生在課后所能夠達到的狀態(tài)。但現(xiàn)階段,將課堂教學目標設定可量化,且能夠用具體數據來表示學生在教學結束后應掌握的學習程度,只有極少一部分教師能夠做到,絕大多數的教師所設計的體育課堂教學目標表述過大,導致教學無法完全實現(xiàn)該目標。筆者認為,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應將促進體育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可量化作為重點方向,如增加針對某一項動作完成3 次;短跑練習距離不少于100 米等選項,在客觀評價課堂教學中的學生運動量時,可以采用秒表來指導學生對脈搏進行一分鐘的自測,并記錄下數據,從而根據心率便可以推算出運動量的大小,這樣做既有利于教師把握教學目標,使其實際參與到對學生運動量的控制過程之中,也能夠保證達成課堂教學目標的可視化,從而使體育課堂教學變得不再隨意和盲目,形成清晰可視的完整、系統(tǒng)化教學。
體育教師在針對不同階段和不同水平的學生時,也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突出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改進和優(yōu)化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就需要教師針對不同學段、不同水平和不同特點的學生,制定出適合其自身發(fā)展的教學目標。首先需要根據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單元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來設計出適于當下階段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教學目標。例如,針對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其運動水平和體育鍛煉意識處在萌芽階段,所以教師應重點從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等方面入手;針對初二、初三年級的學生,就可以轉向對于運動技能和心理適應能力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形成一定的堅強意志和受挫能力。
增加、擴充和修繕場地設施,及時地更新和完備體育鍛煉器材,同樣是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地教育機構不僅要重視起對學校體育場地和設施的完善,還要加強督促和幫扶措施,優(yōu)化體育教學的硬件設施等方面。例如,籃球場、乒乓球臺桌等常用場地設施都需要根據初中生身體發(fā)展特征做出適當調整,促進初中體育教學的開展。
單元教學設計是總學期教學設計與課時教學設計之間的一個銜接,它的安排與設計合理性直接影響體育技能教學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因此,教師在設計單元教學前首先要對教材進行充分挖掘,分析具體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具體體育技能的要求等,從而為單元教學設計奠定基礎。教學設計作為必要的前期工作,教師只有對教學內容充分了解和分析,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使技能教學落實到體育課堂教學之中,并形成一定地系統(tǒng)和規(guī)范。例如,在原地側向投擲訓練中,教師首先要根據該學段學生的實際技能水平與身心發(fā)展特征,來進行教學設計。該階段的學生已經對于投擲類的體育項目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學習欲望,并根據實際技能要求來看,學生也能夠進行標準的屈肘于肩投擲動作,而之后所需要進行的則是讓學生掌握原地側向投擲的動作,雖然該年齡段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競爭意識稍微顯露,但對于技術動作的直接學習興趣還有待提升,存在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緒不穩(wěn)定等特點,教師則可以根據游戲或是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切磋的方式來進行練習和學習。其次,教師在了解了學生的實際情況之外,還要對初中體育與健康中所有的投擲類技能內容充分了解,并進行遞進型安排,使每一個單元與每一課進行銜接,從而形成系統(tǒng)。例如,第一單元:持輕物,以不同姿勢進行拋接游戲;第二單元:正面投擲,擲遠與擲準;第三單元:原地正面投擲輕物;第四單元:原地側向投擲,向后引申;第五單元:原地側向投擲壘球;第六單元:側向站立上兩步后投擲沙包等等。由此可見,原地側向投擲技能是在學生掌握正面的肩上投擲基礎上所進行的遞進型技能學習,也是為以后的原地側向投擲壘球奠定基礎。
在進行完對教材的挖掘和分析后,教師還要明確每個技術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意圖,從而確定各課時的教學任務。仍以投擲技能為例:(1)肩上投擲,肩上屈肘投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快速揮臂的技巧,從力學角度看,相對于直臂投擲,屈肘半徑短,速度快,力量也就越大。比如短跑中的擺臂,屈臂就要比直臂擺動得要快。所以,肩上屈臂投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揮臂能力的發(fā)揮。(2)持球后引,持球后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更快地帶動揮臂,從而增加初速度,使投擲距離更遠。從教材中的動做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進行原地側向投擲教學時,不可以直接讓學生學習持球后引動作,因為這可能會導致一些學生出現(xiàn)直臂投擲的錯誤動作,因此教師要先引導學生復習正面的肩上屈肘投擲,讓學生在體驗中掌握快速揮臂的動作要領,從而在游戲中進行鞏固練習,如投擲紙飛機、紙飛鏢等等。最后再進行持球后引的側向投擲教學。該過程體現(xiàn)了體育教學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變動,做到有的放矢。(3)蹬地轉體,蹬地轉體同樣也是為了更好、更快地帶動揮臂動作,幫助其發(fā)揮更大的爆發(fā)力,這也是站立轉向正面投擲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了正面肩上屈肘投擲后,就可以進行側向的肩上屈肘投擲教學,需要注意的是,重點是其中的快速轉體動作。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會存在一些學生對于動作理解存在偏差的現(xiàn)象,導致形成了錯誤的動作習慣,這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仔細觀察和記錄,并引導學生對不規(guī)范和錯誤的動作進行歸納,集中到一節(jié)課中進行糾正。仍以投擲技能教學為例,在側身轉體中學生對于蹬地常常使用不到位,這是由于重心沒有前移,導致沒有快速轉體。教師可以讓學生的后腳站在有一定高度的臺階上,借助一定的高度差來實現(xiàn)重心前移,逐漸地學會有力蹬地來進行轉體的動作。再如,上下肢不協(xié)調,過早揮臂,這是由于學生沒有完全理解先蹬、后轉、再揮的動作順序和發(fā)力點,所以出現(xiàn)了身體還處在側身姿態(tài)時就進行投擲。糾正方法可以讓學生先將身體轉向正面,再根據正面的投擲姿勢進行投擲。具體地,可以讓學生兩腳開立,熱左腳在前,右腳踩繩,右手拉住繩子的另一端向前進行快速揮臂。
綜上所述,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增強對于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認知水平,做到對體育課堂教學的可量化和可視化,從而使每個階段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適于其身心狀況的有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