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巖
如果想要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就必須從他們的閱讀興趣入手,小學生們才會更加愿意看,這樣他們閱讀的效率自然而然就高了。
對于小學生閱讀什么樣的書籍這個問題,需要老師提供很大的幫助。首先,老師需要對于小學生在不同年齡應該看什么書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認識,還要根據(jù)不同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不同的書籍選擇。老師們要指導小學生們該讀什么,但是小學生對知識的辨識還很懵懂,不能夠勉強。
課外讀物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如果不想要孩子僅僅限于最基本的知識,就必須要讓孩子適當?shù)淖x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的讀物,增長他們的見識,打開他們的眼界。小學生的課程內(nèi)容有的時候需要一些課外讀物的輔助,所以老師們可以給小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年齡段閱讀的書籍,比如一些有故事性的書籍,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這不僅能夠?qū)φn程教授有幫助,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課外讀物固然重要,也不能夠忽略了生活。要培養(yǎng)小學生注生活事物的能力,讓他們從生活中學會一些知識,這些都可以化作他們的經(jīng)驗,讓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他們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絕對不僅僅是課堂的知識,也應該學習一些課外的東西,學習一些能夠豐富充實他們知識面的東西。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心智的限制,要求不能夠太高,要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更多東西。
如果一個學生額能夠自己買書,那么肯定是有一定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這樣學習的效率往往會更高。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自覺性不是很高。我們要更要關注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合適的方式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書庫。為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們要做筆記摘抄,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在這個時候,如果老師說,沒有書的孩子要進行筆記摘抄,有書的孩子在書上劃出來就好,這樣可能就會有多數(shù)的孩子會愿意買書藏書。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還能夠讓作業(yè)減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他們的童年里。
但是就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家長是不愿意給學生購買過多的書籍的,大多數(shù)的父母會認為給孩子購買書籍是老師們功利性的行為、或者是非常浪費時間的一件事情。其實這種想法是有很大錯誤的,學生們的提高,絕對不僅僅是學校教育教學內(nèi)容、不斷給孩子報補習班的事情,更加重要的應該是能夠讓孩子提高閱讀量,閱讀能夠使人更加聰慧。面對這種情況,也是十分需要老師來跟家長進行溝通的。老師可以給同學們布置一些作業(yè),就是跟家長一起閱讀并且互相提問、對內(nèi)容進行探討之類的,讓家長明白閱讀的好處,并且對學生有更多的鼓勵,這樣對于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很有幫助的,還能夠增進家長跟子女間的親密度,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根據(jù)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特點來分析,是很需要保證具體閱讀時間的。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習慣,在某一天就必須要閱讀,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并且跟家人朋友一起交流,讓學生們一直被書本環(huán)繞。一旦形成習慣,那么閱讀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件日常性的事情,他們也就能夠一直伴著書籍學習成長。
不管如何,閱讀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知識還比較有限,認識的字數(shù)還較少,所以在推薦書籍的時候,注意將課外讀物的內(nèi)容限定在孩子們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nèi)。兒童喜歡玩耍,不喜歡被拘著學習,這是天性使然。如果想要小學生閱讀一些跟他們毫無關系的東西,他們可能會沒有耐心來閱讀,但是如果是老師要講述的,或者是跟學習內(nèi)容有關系的,他們往往會由于想要得到關注或者是提高學習成績,而認真地閱讀,所以這是需要老師來進行引導的。如《盧溝橋烽火》,老師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們推薦相關的、能夠被孩子們接受的讀物,讓他們在上課的時候講出一些相關的小故事。學生們會認真地去完成老師交代的內(nèi)容,耐下心來閱讀。老師和家長們要進行鼓勵和贊美,這樣學生會更加有動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老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學生講一些有趣的、他們喜歡的、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并且告訴他們這些小故事分別出自哪里,學生們一般會自發(fā)地去看相關的書籍。其次,培養(yǎng)小學生的興趣。根據(jù)科學研究,小學生對于模仿很感興趣的。老師要和家長一起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樹立一個愛閱讀、愛學習的形象。在學校,老師喜愛閱讀;在家里,父母熱愛閱讀并且交流讀書心得,這些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最后,讓小學生閱讀興趣持續(xù)下去。不管做什么,都是需要動力的。想要把熱愛閱讀的興趣持續(xù)下去,就需要不斷給學生創(chuàng)造能夠一直堅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