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航銳
(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qū)大石廟鎮(zhèn)中心小學 河北 承德 067000)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填鴨式”教學已經(jīng)成為過去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職責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為了幫助學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自學探究,少走彎路,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尤為重要。
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輔助工具,課前教師對于如何使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哪方面的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找準學習的方向。
例如學生初讀一篇課文時,首先要掃清文中的字詞障礙。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漫無目的地讀課文,不知道要將課文把握到什么程度。有了教師的提示引導之后,學生就會十分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第一步,大聲朗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文中的生字詞;第二步,借助工具書、字典、詞典,讀準字音,把難讀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第三步,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生詞的意思。如此詳細的方法引導,不僅為學生的學習指明了方向,還循序漸進地向學生滲透了基本的學習方法,一舉兩得。
學生步入小學高年級后,面對的課文不是敘事詳細就是情感豐富,學生很難把握文章的重點,甚至會在自主學習時,把課文內容分析得面面俱到。學生不但提升不了語文能力,而且得不到情感上的熏陶。此時,教師的引導就應該體現(xiàn)在幫助學生明確課文的重點,分清主次。例如,冀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的課文《有個孩子叫咪咪喬》,雖然文中人物多,情感線索多,但是一切的情感變化都是圍繞著“女兒”對咪咪喬的愛展開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對咪咪喬的愛時,應該把感悟的重心放在“女兒”身上,引導學生站在“女兒”的角度深入文本。這樣的引導方式,不但幫助學生明確了學習方向,而且“女兒”的身份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課堂的學習真正地讓學生成為了“主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年齡小,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教學的效率就會降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喜愛語文,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是教師課堂引導的重要方向。
以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為例。如果只是單調的認讀、領讀生字詞,枯燥乏味,學生的注意力不但不能集中,還會對識字喪失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掛圖、音樂等直觀手段或者小游戲、編兒歌、講故事等方式,寓教于樂,引導學生在玩中學習,學中尋找樂趣,學生的識字熱情就會迸發(fā)出來。
小學語文學習應時刻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把語文融入到生活中。因此,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xiàn)在課堂創(chuàng)新化的情景教學上,通過愉悅的情景教學更能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fā),從而提高對知識的掌握度。例如在教學《觀潮》時,學生對錢塘江大潮十分陌生,四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也十分薄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錢塘江大潮之高時,大部分學生能抓住“兩丈多高”這個關鍵詞,說出自己的體會,但是學生對于“兩丈多高”沒有具體的形象,在朗讀時就沒有進一步的提升。教師可以從學生身處的教室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一丈相當于3.3米,我們的教室是3米高,兩丈大約是6.6米,兩丈多差不多有三層樓那么高。學生一目了然,恍然大悟,在朗讀時自然就找到了重點。
教師在課堂上面對的是一個集體,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學生水平存在差異是必然的。面對學生的差異,教師需要進行分層引導,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合適的引導方式和評價語言,讓每個學生都能受到關注,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比如,學生在進行比喻句的練習時,基礎差的學生基本上能說出什么像什么,教師在給予肯定的同時,可以鼓勵該生把“像”換成其他字,學生會回答“好像”、“似”,在比喻詞的掌握上教師在無形中進行了引導;還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特點,把比喻句說的更生動些,如“月亮像小船”,教師可以追問“什么樣的月亮像小船”,“彎彎的月亮像小船”,學生的語言就會變得更豐富。新時代的教育追求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感知教材的能力,訓練學生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這些都與教師正確、恰當?shù)囊龑懿豢煞帧=處熥鳛檎n堂的組織者,應當把握好主導地位,引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