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為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多數(shù)有“作文恐懼癥”,害怕寫作文,提到作文,就像霜打的茄子,沒了精神。長此以往,不僅直接影響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嚴重制約了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呢?如何真正做到“在快樂中學會作文,在作文中享受快樂”呢?下面談談我對小學生作文教學的幾點看法:
一、氛圍激趣,創(chuàng)設情境
六年級的學生年級較高,對寫作有抵觸情緒,明顯沒有初識新事物的濃厚興趣。拿到作文題目本能地找出作文選一抄了之,或者三言兩語草草了事。鑒于此,在第一次指導寫作時,我首先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想辦法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消極心理,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這樣可以讓學生知道:作文其實就是把你自己的生活記錄下來,用筆說話。讓學生樂于寫作文,增強寫作文的信心。
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熟悉雞蛋么?今天請你們回家做個實驗,拿只雞蛋,開動腦筋想辦法,讓雞蛋從兩米高的地方掉下來而不摔破?!?/p>
猶如在熱油鍋里點了一滴涼水,教室里立刻開了鍋。學生們嘰嘰喳喳討論起來……
“同學們,老師剛才說的實驗今晚回家要認真做哦!把實驗的過程記錄下來,寫清楚明白。作文其實一點也不難,就像老師剛才說的那樣,只要把你做過的、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讓人看明白就行了。簡單嗎?”
學生高興地回答:“簡單。”
我順勢又問:“想試試嗎?”
學生迫不及待地回答:“想!”
第二天上課,我們一起討論昨天的實驗。我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非常開放的寫作空間,讓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實驗過程。學生侃侃而談,說的時候仿佛都身臨其境一般。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非常放松,似乎就是在生活中作文了。接著我巧妙地引導學生進一步完善說話的情境,引導他們將語言說得“生動些、活潑些”,為接下來的寫作做好強有力的鋪墊。我想,作文前就應該這樣營造寬松、愉快的寫作氛圍,激發(fā)他們寫作的欲望,建立多條自由的通道,鋪設好攀登的階梯。
二、開放式命題,讓思緒飛起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因此,在寫作教學中,不要固定作文題目,不要束縛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學生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自然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喜好自然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表達方式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的角度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因而,世界在孩子的筆下也就變得繽紛多彩了。
另外,寫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束縛太多,框框太多,就會造成學生語言匱乏,導致寫作內容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所以,作文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讓每個學生都能自由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做、所見、所聞、所感,真正體驗到寫作的快樂。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便是寫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有源頭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想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fā),就要讓他們表現(xiàn)真實的生活,表達真實的情感。想要讓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記錄生活,就要引導他們深入體驗生活,在體驗中慢慢發(fā)現(xiàn),不斷探究。正所謂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在寫作教學中必須堅持寫作與生活相結合,嚴禁學生為了字數(shù)胡編亂造,最終導致空話一籮筐。
另外,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要真正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在平常的寫作教學中,我所出的作文題目都盡可能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如:《假如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美》,這樣的半命題作文不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學生自然愿意說、愿意寫。由于這樣的半命題作文題目可供選擇的內容很多,學生的寫作思路也就寬了。
三、善于積累,“有米可炊”
在寫作文時,學生常有“無米可炊”的煩惱:想寫,寫不出。要讓他們“寫得出”,肚子里得有“料”,這就要從平時入手,積極引導他們積累寫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彼?,我們要指導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認真建立“采蜜本”。在積累素材方面,我引導學生做到以下三點:
1.日記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寫作材料最好的方法,也是提高寫作水平最直接的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做過的、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等等,都可以寫進日記,這樣學生就有了自由表達的空間,能寫出最真實的情感。比如:放學路上、春游之后、一起游戲,這些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學生能把在游戲中全員參與、熱火朝天的快樂場面描寫得十分生動、真實、具體。當然,如果不是親身經(jīng)歷,學生是寫不出真情實感的。因而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寫作水平,更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2.文本積累
“重視文本”是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F(xiàn)在很多課文的課后練習都有“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好詞、佳句”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文本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在摘抄好詞、佳句時慢慢積累寫作材料。好詞、佳句的掌握為以后的寫作做鋪墊,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寫”。比如:本學期在教完《三亞落日》《孔子游春》《理想的風箏》等課文后,文本中優(yōu)美的段落,諸多的好詞、佳句,為學生以后寫寫景作文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
3.課外積累
在平時的寫作教學中,我還指導學生看課外書籍?!安粍庸P墨不讀書”,我讓學生邊讀邊摘抄其中的好詞、佳句,進而完善他們的“采蜜本”,豐富他們的寫作素材。
有了這些課內、課外寫作素材的積累,一段時間后,每個學生的“采蜜本”都有了滿滿的“蜜”,寫作文時再也不愁“有心無力”了,真正做到“有心更有力”。
以上就是我對作文教學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只要引導學生立足于社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改變學生不愿寫作的尷尬局面,每個學生都會樂于寫作,最終達到“在快樂中學會作文,在作文中享受快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