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性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黨執(zhí)政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靠的不僅是黨的英明領導和人民群眾的艱苦奮斗,還有黨員干部堅定不移的黨性。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以及國內、國際形勢的快速變化,新時代更應加強黨員黨性教育。
(一)堅定的政治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干部政治立場的堅定與黨性關系密切。黨性強,其政治立場必然堅定,而堅定的政治立場又能夠促進干部黨性的培養(yǎng)。從黨對干部的要求和干部黨性教育的歷程來看,中國共產黨始終要求黨員干部要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勇于自我反思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但當前,黨員干部面臨的環(huán)境更為復雜,市場經濟環(huán)境、深化改革開放的要求、多元文化沖突、內部經濟矛盾等問題是長期且復雜的。在如此復雜的執(zhí)政環(huán)境下,影響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因素是始終存在的。只有黨員干部始終保持著堅定的政治立場,堅定維護黨的執(zhí)政地位和權威,才能夠使黨在復雜的執(zhí)政環(huán)境下始終保持先進性,黨員干部才能夠在行動中始終牢記使命、不忘初心,更加堅定地完成黨的執(zhí)政任務。
(二)勤儉節(jié)約,清正廉潔。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更是新時代黨性教育的重要體現(xiàn)。無論是在物質匱乏的過去還是生產力解放、物質文明豐富的現(xiàn)在,我們都不能忘了這一點。改革開放后,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聚精會神搞經濟建設,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也得到極大豐富,如今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目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也提醒我們現(xiàn)在還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吃老本”。此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運行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全球化深化,西方資本主義“拜金主義”和“消費主義”等消極思潮帶來了奢靡享樂的不正之風。無數(shù)的發(fā)展經驗告訴我們,勤儉節(jié)約是黨員干部和國家發(fā)展必須要堅持的精神。
(三)勵精圖治,知難而進。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至今,面臨的執(zhí)政環(huán)境和國際形勢都是前所未見的。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目前我國仍處于改革的關鍵階段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十九指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這些都意味著各族人民,特別是作為我黨執(zhí)政中堅力量的黨員干部,必須有勇氣承擔責任、勤奮努力、知難而進,在必要時犧牲自己的利益,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服務。加強控制局面、克服困難的能力和意志,增強接受挑戰(zhàn)、不放棄目標的決心,堅持不懈地面對一切困難,在國家和社會需要時及時行動。
(一)宏觀環(huán)境挑戰(zhàn)。首先,國際形勢的復雜化、多元價值沖突的日益激烈的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給干部黨性教育帶來了挑戰(zhàn)。如今,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使得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當前國際競爭力的核心體現(xiàn)已經逐漸由科技、經濟轉為人才的競爭。黨員干部作為共產黨的中堅力量,在國家治理和國際競爭上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其綜合素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與此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國際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多元價值觀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歷史虛無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消極思想不斷被異化,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性教育的效果。如何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主體地位,如何不斷加強復雜國際環(huán)境下的黨性教育效果,逐漸成為我黨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重點問題。其次,從國內環(huán)境來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由此而產生的問題都是前所未見的,這考驗著我黨的執(zhí)政能力。與此同時,法治建設的推進和政治體制的不斷完善也進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人民執(zhí)政、參政的意愿更加強烈,價值觀也呈現(xiàn)出多元發(fā)展的傾向,黨員干部的黨性觀念被逐漸弱化。如何正確處理好各類利益沖突、夯實黨的支撐基礎、正確處理社會矛盾,給黨員干部綜合素質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內部機制的挑戰(zhàn)。內部機制的挑戰(zhàn)主要來源兩個方面:第一,黨性教育的意識較為薄弱,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也較為滯后。從黨組織的角度來看,目前部分黨委特別是基層黨委對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還不夠,教育方式也較為滯后。部分黨組織在進行干部黨員黨性教育時只注重表面功夫,“搞形式、走過場”,只是單方面完成上級黨組織下發(fā)的黨性教育任務,缺乏主動教育的意識。從黨員干部自身來說,注重參與黨性教育的積極性也較差,主體意識淡薄。第二,黨性教育機制不完善,沒有形成一個長期、穩(wěn)定且有效的教育機制。在紀律上缺乏規(guī)劃化、標準化的要求,對黨員干部生活紀律、學習紀律和政治紀律的要求和執(zhí)行不嚴格;在培訓機制上,培訓頻率低、單方面知識傳授、培訓體系僵化的問題還普遍存在。在日常管理方面較為混亂和松散,缺乏對黨員干部的長效監(jiān)督。在黨性教育的效果上缺乏反饋和獎勵機制,沒有對黨性教育形成完善的評價。以上這些問題都說明黨員干部黨性教育機制的匱乏。
(一)更新觀念,完善黨性教育理論基礎。在新時代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和國內形勢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下加強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轉變思想和完善理論基礎是重要前提和關鍵。各級黨組織中的黨員干部應樹立牢固的黨性修養(yǎng)和黨性意識,注重參與學習,投身黨性鍛煉,在各種教育方式和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同時,突出黨性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的地位,完善黨性教育的理論基礎,使黨性教育的道路越走越寬。此外,在黨性教育基礎理論的創(chuàng)新過程中,還要注重黨的宗旨教育、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紀律教育、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等傳統(tǒng)教育內容的鞏固與創(chuàng)新,努力把現(xiàn)實社會和生活存在的問題與黨性教育結合起來,提升黨性教育的影響力和現(xiàn)實性。
(二)從實踐出發(fā),加強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實踐是黨性教育內化為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其“知行合一”的重要體現(xiàn)。黨性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一種政治立場、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更是一種社會實踐。黨性教育只有融入社會實踐,才能真正內化為黨員干部的綜合素質。首先,要將黨性教育融入黨員干部的日常生活,把紀律教育、政治教育融入黨員干部的日常行為準則當中,讓黨員干部在生活、學習等日?;顒又雄`行,讓黨員干部自覺地將黨性教育內化到自身的道德體系以及價值追求當中。其次,鼓勵黨員干部參加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理想信念的內化和升華,組織和引導黨員干部參加志愿服務、社會調查等活動,使黨性教育作用于心、影響于行。此外,引導黨員干部將黨性教育積極傳達給周圍的人,讓整個社會都樹立良好的風氣,讓黨性成為每個公民的信念和追求,努力將對國家的使命感、責任感、自豪感內化為建設富強國家、愛國奉獻的價值追求。
(三)加大投入,完善黨性教育機制。建立健全黨性教育機制是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重要支撐。首先,應完善黨性教育的管理保障機制,促進黨性教育的持續(xù)化、常態(tài)化。鞏固黨性教育的經費來源,優(yōu)化經費運作模式,給黨性教育提供持續(xù)性的資金保障。其次,完善監(jiān)督機制,確保黨性教育的良性開展。一方面,要綜合運用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的形式加強黨性教育的宣傳動員活動,建立完善的政策宣傳和黨性教育網(wǎng)絡,提高黨員干部的黨性意識和黨性修養(yǎng);另一方面,加強監(jiān)督,將監(jiān)督機制貫徹到黨性教育的全過程。通過豐富監(jiān)督主體、加強監(jiān)督力度、結合輿論監(jiān)督等多種形式促進黨性教育的良性發(fā)展。最后,完善考評激勵機制。將黨性教育納入黨員干部的日常工作考核中,全面調動黨員干部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