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鄧濤
盛夏,陽光照耀下的百花湖,向世人展示著其雋秀、迷人的姿彩。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曾感嘆:“如此湖山天下無,天然勝景百花湖?!?/p>
百花湖與紅楓湖、阿哈水庫三處水源地,承擔著貴陽市中心城區(qū)70%以上的居民用水供給任務,被視為當?shù)亍叭谒住敝弧?/p>
飲用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條底線。水源地環(huán)境質量,是保障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健康水的第一道關卡,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4年前,這里卻曾受到煤礦廢水污染的威脅。
在距離百花湖兩百米不到的地方有一座廢棄已久的煤礦——石硐煤礦。石硐煤礦過去曾帶動了當?shù)氐慕洕l(fā)展,但在上世紀90年代,卻因資源逐漸枯竭最終關停。
由于長期開采存在多處進水口,再加上多處礦洞未經封閉,每逢降雨,在雨水淋溶作用下,經廢棄井口排出的大量高濃度的鐵錳酸性礦井廢水,在流經之處形成了黃褐色的鐵離子氧化沉積物,廢水散發(fā)出一股濃烈的鐵銹味,緩緩漫過路面,浸入田間地頭,在百花湖旁形成了一個水體呈黃色的大池塘后流入百花湖,對飲用水源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2015年,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注意到這一情況,并多次組織四川大學、貴州大學、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對煤礦進行了調研。
2016年6月,石硐廢棄煤礦礦區(qū)水質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礦井自流水為弱酸性,硫酸根、Ca2+、Mg2+含量較高,水的總硬度高,同時鐵含量嚴重超標,相對于集中式飲用地表水源地標準限值,超標數(shù)百倍,不能灌溉和飲用。
貴陽市百花湖風光秀麗。(曹經建 / 攝)
為切實消除石硐廢棄煤礦對百花湖飲用水源的污染,保障水質安全,在進行水質檢測等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組織有關單位于2016年7月編制完成了《貴陽市百花湖石硐廢棄煤礦治理提升改造工程實施方案》,以被動處理、凈化水質為重點,對原有廢水污染治理系統(tǒng)進行提升改造,對失效部分進行清理,并在原有設施的基礎上對工藝流程進行全面優(yōu)化,使系統(tǒng)能夠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實現(xiàn)對石硐廢棄煤礦廢水進行有效治理的目標。
2017年5月,貴陽市百花湖石硐廢棄煤礦治理提升改造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工程內容主要包括功能引水渠構建工程、復氧反應區(qū)構建工程、人工濕地構建工程、山水攔截工程。其中,功能引水渠構建工程修建功能引水渠110米,功能引水渠由引水管渠與調節(jié)反應池組成;復氧反應區(qū)構建工程結合原工程對原有設施進行改造,構建復氧反應區(qū)1000平方米;人工濕地構建工程建設垂直流人工濕地1300平方米;山水攔截工程修建150米截水溝。2017年9月7日,工程完工。
現(xiàn)場的治理區(qū)域分為6個單元,分片區(qū)對廢水進行治理,用投加的碳酸鹽巖中和煤“銹水”的酸度,并對相關污染物進行過濾。在1—3個單元里,水體顏色逐漸由渾濁的橙紅色“銹水”開始變淡。同時,反應池中還增添了一些填料,用于吸附廢水中的雜質。而4—6個單元里,水體愈變愈清。再經過人工濕地進一步處理后流入草塘。
兩年時間里,該項治理工程取得了明顯成效,根據(jù)2018年9月第三方水質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石硐煤礦治理工程出水pH為7.16,鐵、錳均未檢出。
隨著礦井出水水質得到持續(xù)改善,曾經的污水塘逐漸由黃變清……石硐煤礦污染治理不僅消除了礦井廢水對百花湖飲用水源的嚴重威脅,也守護了貴陽市的“大水缸”,守護了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