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
現(xiàn)在流行一句俏皮話:“不寫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做功課雞飛狗跳?!备幸恍┘议L自己是名校畢業(yè)生、碩士研究生,在輔導孩子學習時有“感覺不是親生的”“完美遺傳了缺點”等玩笑,生動體現(xiàn)了中國爸媽望子成龍的切切心愿。
我非常理解這些心愿,不過孩子的成功也是有偶然因素的。很多事情是不可能遺傳的,加之后天的環(huán)境和努力因素,即便基因也不是像復印機那樣100%復制,有時會突變,有時一些隱性的基因在孩子身上表現(xiàn)出來……所以,不能說父母厲害,孩子就必須厲害。
我的同事、同學中,很多人出類拔萃,創(chuàng)造了讓我羨慕的成就,但他們的后代不乏成績平平的孩子,甚至有的孩子還有殘障,是很大的人生遺憾。
不過,這絲毫不影響他們對孩子的關(guān)愛,他們的家庭還煥發(fā)出經(jīng)歷磨難后的特別光彩。
我講講一個朋友的故事。他是一家頂尖商學院的院長,絕頂聰明,既有內(nèi)秀,又有口才。他太太在美國的一個州主管醫(yī)療衛(wèi)生,夫婦倆可謂是第一代移民中的“人中龍鳳”了。但他們的兩個孩子都有一定的先天障礙,老大患有自閉癥。
按中國人傳統(tǒng)觀念,這是家丑,不可外揚,會人前抬不起頭,但這對父母絲毫沒有這種自卑感,非常樂于分享孩子的事——這背后他們付出了幾倍于常人的艱辛。
大家知道,自閉癥患者的興趣非常狹窄,有著超常的偏執(zhí)。那年他們專程來北京觀看奧運會,正好與同在觀眾席的我們家碰面——當時還沒開球,但他們已經(jīng)往外走了——原來是孩子又碰到不適意的事情,鬧著回家,父親只得帶著孩子回酒店。一邊往外走,孩子一邊嘀咕:“我要回513,我就要回513。”她爸爸就笑著跟我“翻譯”:513是他們酒店的房間號。由于孩子對數(shù)字很敏感,所以把“513”暫時當成家的代名詞。
帶這類孩子需要超常的耐心,改變他們的一點小習慣要千百次地重復,或者妥協(xié)。大孩子跟著父親出遠門,有時因為“今天晚上6點的飛機不吉利”,就以抱著大樹拽不動的執(zhí)拗要改簽航班;愛唱的歌,可以循環(huán)往復地唱幾個月,但做父親的一點也不覺得煩人。
每逢我們聚會,這位朋友都特別驕傲地把這些當成趣聞講,絲毫不擔心他人的看法,非?;磉_,他們在命運的考試中成功地拿到了高分。
還有一家人也特別可愛:爸爸是院士級科學家,他的女兒學習天資卻一般,數(shù)學考試題一點兒也不會做,空在那里又很尷尬,她就把作文題抄上去。按道理,這樣的孩子在名校里應(yīng)該感覺低人一等,可她非常開朗陽光。
每次班里開晚會,她都大大方方地上臺,拿著手機伴奏,我至今還記得她唱《隱形的翅膀》的樣子,天真而投入,感染了所有的觀眾。她媽媽天天跟著她“混”,看得出來,他們的家庭教育特別快樂融洽,而且把這種快樂傳播給了我們。
我從這些例子中悟出一個道理:人人都想生子當如孫仲謀,但孩子的成長有天生的因素,有些因素決定了命運,這是家長無法左右的,所以當孩子任性頑劣或成績不如意時,父母最好放下得失,不要糾結(jié)這一時:我們只能陪孩子短短的18年,為了幾次考試幾篇作業(yè)逼得孩子雞飛狗跳,不值得。
在這個愛拼求勝的教育氛圍里,或許這是一篇反向的雞湯——放松心態(tài),回歸關(guān)愛,才是養(yǎng)育中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