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暉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改變著教師和學生之間教與學的方式,古詩詞的教學方式也不例外。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這些古詩詞音韻和諧,語言精練,情感豐富,意境優(yōu)美,寓意深邃。但小學生因為思維、人生閱歷等因素,加之傳統教學的弊端,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會困難一些,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就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的圖文聲像、動畫、視頻等生動、直觀的手段,激發(fā)學生課堂上的思維火花、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參與,發(fā)揮想象,豐富體驗,獲得屬于自己獨特的審美樂趣與思想啟迪,促使學生愛上古詩詞。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把字句凝煉的古詩詞所表達的深遠意境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
當代信息技術以驚人的速度改變教師和學生之間教與學的模式,古詩詞的教學也不例外。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獨有的瑰寶,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由于小學生閱讀量尚少,知識面較窄,思維、人生閱歷等因素,對于古詩詞中精煉的語言,優(yōu)美的意境,還難于理解,感悟。加上傳統古詩詞教學的弊端,很難讓學生體會到古詩詞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直接影響了學生對民族精粹文化的熱愛。新課標提出:“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比绻軌蚪柚冗M的信息技術手段就能事半功倍了?!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耍诠旁娫~的教學中,選擇圖文聲像、視頻、動畫等聲情并茂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營造出與古詩詞內容相吻合的情境、氣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愛上古詩詞,使他們全身心沉浸在古詩詞的美好境界中,達到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就更易于感受詩韻、理解詩意,想像情境,體會情感,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多媒體信息技術下小學古詩詞的教學策略談幾點淺見。
一、注入聲情,感受古詩詞的音韻美
古詩詞的節(jié)奏跌宕起伏,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具有無窮的魅力。從短短的字里行間能充分體會其和諧的韻律,感受到富有節(jié)奏的音韻美。在教學古詩詞時,如果通過音樂設置情境,能夠渲染氣氛,烘托詩境,奏響詩詞的主旋律,從而巧妙地將學生帶進古詩詞的學習中。如在教學《賦得古原草送別》時,我先展示一幅送別場景的畫面,后播放與這首古詩的詩意相協調的古箏樂曲《送別》,讓那凄婉、輕靈的動人旋律來撥動學生的心弦,喚起學生豐富的創(chuàng)造想象,使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如臨其境。那深情的樂曲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一千多年前詩人白居易在古原草與朋友王孫離別的傷感情景,然后乘此契機進入古詩詞的學習,學生便興趣盎然地誦讀學習了。學完古詩后,把它譜曲傳唱,讓學生陶醉于它的音韻美之中,在優(yōu)美的音韻中,那幅“送別圖”場景便永遠定格在學生的心田。再如,教學《早發(fā)白帝城》時,我選用了舒緩和悠揚的古箏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配上動情的朗誦,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喚起他們的豐富想象,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李白詩中那種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與山水冥合之情境。讓學生也仿佛置身于彩云間的白帝城,正與詩人一同乘著輕快的小船飛越千里江陵。如此營造出的聲情并茂的導入情境,感染了每一個學生,能使學生在感受音韻美中,滿懷激情地進入到古詩詞的課堂學習中。
二、創(chuàng)設情境,悟賞古詩詞的意境美
在古詩詞教學中,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古詩最重要的特點是講究意境,這是詩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觀現實的高度統一,是一種獨特美妙的藝術境界。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的“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也就是指詩的“意境”。詩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態(tài)的,有的雄偉壯闊;有的絢麗纖細;有的悲涼凄婉;有的豪放豁達;有的含蓄典雅……因此,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巧妙運用多媒體,營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生動形象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古詩詞的情境中,去悟賞它的意境美。
如教學賀知章的《詠柳》這首古詩飽含著豐富的信息。如:垂柳的顏色和形狀等。由于課堂條件有限,僅靠老師的“紙上談兵”是難于給學生一個豐滿的形象認識的。因此,我根據詩意繪制了一幅意境優(yōu)美的活動投影片。畫面上,在碧波蕩漾的湖邊,一棵棵碧綠的楊柳,垂下千萬條稚嫩的柳絲,微風輕拂,柳絲隨風飄蕩,發(fā)出悠揚的“沙沙聲”,美妙入耳,一幅優(yōu)美的春景圖便展現在眼前。教學時,樂曲中詩畫對照,相映成趣,為學生的再造想象活動提供了豐富的、鮮明的表象信息,學生便很輕松地踏入了詩的優(yōu)美意境之中。這樣的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如,在教學《望天門山》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顯示出“浩浩蕩蕩東流的長江水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畫面,然后向學生介紹天門山雄奇秀麗的風光,最后,把“兩山夾峙,洶涌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進行了一個特寫。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之下,老師無需再用華麗的語言講解詩文,學生就能融會貫通地理解了詩文的含義,感受到其中的優(yōu)美意境,從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研透詞句,體驗古詩詞的情感美
詩詞作品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傳情達意的媒介。古詩詞用詞非常精煉,一字一詞都經過作者的千錘百煉。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句意才能體會到詩歌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必須研透詩詞含蓄、凝練的詞句,深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真正感悟詩人“字字傳其情,詞詞傳其意”的境界。傳統的古詩教學采取的大都是“串講法”,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學生卻是囫圇吞棗又趣味索然。而多媒體信息技術能通過形、聲、光、色等多種形式,將抽象、概括的語言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抓住古詩中的關鍵字詞反復推敲、理解,從而領略古人用語的妙處,體會蘊含的情感。
如教學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此詩,我通過播放多媒體,引導學生理解“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這句是中“異鄉(xiāng)”“異客”兩個“異”字的含義是很不一樣的,前面那個“異”除了“他鄉(xiāng)客”以外,還在心理上、情感上與當地人、與在朝者格格不入的意思。這兩個“異”加上開頭的“獨”字,強化了詩人獨自在外、人地兩疏的那種孤獨和寂寞的情懷,有力地反襯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情。
如在教學王安石的古詩《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綠”字的精妙,可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柳絮如煙、草長鶯飛的江南春色將學生帶入了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很快領悟到了王安石所用“綠”字的神韻?!熬G”字既涵蓋了“滿”、“入”、“過”的意思,又突出了東風催春勢不可擋的盎然生機。學生通過精妙詞句中接受春的信息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作者對江南家鄉(xiāng)的熱愛和對家鄉(xiāng)美景的贊美和思念之情。
四、再造想象,感悟古詩詞的表達美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聯想和想象是詩詞不可缺少的要素。在詩歌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文字的描述,展開大膽再造聯想和想象。由于古詩詞語言具有高度凝練性,往往給讀者留下很多的“藝術空白”。而多媒體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有效地啟發(fā)學生去作豐富的想象,進行藝術的再造,感受詩的意蘊。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時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華,從而感悟到它的表達之美。
教學古詩《望廬山瀑布》時,我播放了一段廬山瀑布的景色,那凌空而下、飛灑云天的奇特壯美景觀赫然呈現在同學們面前,巨大的瀑布從陡峭的山峰頂端噴瀉而下,如滾滾長河般奔騰不息,猶如一條巨大、耀眼的白練懸掛于蒼翠青山之間,它以千軍萬馬之勢飛瀉而下,咆哮著,怒吼著,發(fā)出震耳欲聾的轟然巨響。如此美的配樂,美的解說,美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用多種感官去進行體驗,使學生入情入境,一種愛美、贊美的情感油然而生,進而讓學生暢談此時此刻的感受,領悟詩人那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有的學生說:“那飛流瀑布濺起的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顆顆熠熠生輝的珍珠,向四周跳躍,煞是精彩;那纏繞的霧氣,彌漫四周,仿佛置身于煙霧縹緲的仙境中了?!庇械膶W生說:“這長長的瀑布就像從天宮仙女舞動的雪白銀紗,璀璨生輝,美極了?!薄?/p>
總之,從古詩詞教學的難點出發(fā),發(fā)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教學情境,能夠拓展孩子們的思維與想象空間,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讓詩中的形、聲、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覺器官。這樣有利于將學生帶入詩中所描繪的藝術境界去感受美,領悟美,表達美,使課堂變得聲像同舉、圖文并茂、動靜成趣,直觀而又生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語言感受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為古詩教學增輝。從而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探索、構建一條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學習資源庫相結合,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之路。
參考文獻:
[1]蓋延莉.多媒體技術在小學古典詩歌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 (22):83-84.
[2]曾曉麗.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 (7):89.
[3]王明杰.淺談多媒體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5,1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