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莊蓉
此次對14款保鮮膜進行了細菌菌落總數(shù)、高錳酸鉀消耗量等安全指標,以及防霧性、易撕性等性能指標的測試。
檢測結(jié)果顯示,包裹了潔成、克林萊、旭包鮮及簡約組合4款保鮮膜的西瓜細菌菌落總數(shù)比不包裹時更高、更易變質(zhì)。
此外,心相印、宜潔、美麗雅等 14款保鮮膜全部溶出一定量有機物;佳能防霧性最強、旭包鮮最“好撕”。
旭包鮮、克林萊、潔成、簡約組合包裹西瓜不“保鮮”
保鮮膜具有適度的透氧性和透濕度,可以調(diào)節(jié)被保鮮品周圍的氧氣和水分的含量,延長食品的保鮮期,同時阻隔灰塵,防止冰箱內(nèi)食品串味、冷凍脫水干癟。
夏天“吃瓜”最是愜意,我們習慣了把吃不完的西瓜蓋上保鮮膜室溫或放到冰箱里保存,水果攤也常見用保鮮膜包裹的瓜果,但這樣做真能“保鮮”嗎?
為此,本刊模擬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將2份新鮮西瓜,在常溫加保鮮膜、常溫不加保鮮膜兩個測試場景下,放置16小時后對這2塊西瓜進行細菌菌落總數(shù)檢測。
檢測結(jié)果顯示,未包裹保鮮膜的西瓜細菌菌落總數(shù)為1,500,000 CFU/g。而包裹了潔成、克林萊、旭包鮮及簡約組合4款保鮮膜的西瓜細菌菌落總數(shù)高出并未包裹保鮮膜的西瓜6~17倍。
其中,包裹潔成PE保鮮膜的西瓜常溫下的細菌菌落總數(shù)高達26,000,000 CFU/g,高出未包裹保鮮膜時17倍!
而包裹了其余10款保鮮膜的西瓜,雖比沒有包保鮮膜時的細菌菌落總數(shù)低,但大部分的細菌菌落總數(shù)也達到了十萬至百萬的數(shù)量級。
不過宜潔、潔能、京東京造3款保鮮膜的“保鮮效果”從此次的保鮮測試中脫穎而出,細菌菌落總數(shù)最低,相對保鮮效果更好。
針對這樣的檢測結(jié)果,本刊建議,水果最好現(xiàn)切現(xiàn)吃,切開后的西瓜常溫儲存的時間勿超4小時,沒吃完的盡早低溫冷藏,冷藏時間也不宜過長。不管是常溫還是冷藏之后的西瓜,再次食用前建議先將表面約1cm的部分切除,因為這是滋生細菌最多的部位。天津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主任趙梓年認為,切開的西瓜覆蓋保鮮膜放置冰箱冷藏,切口滋生的細菌數(shù)量比不覆蓋保鮮膜直接冷藏的還多,維持新鮮期的話,不使用保鮮膜效果會更好。此外,葉類菜也不適合用保鮮膜長期包裹, 因為其屮水分蒸發(fā)不出去更容易腐爛。
遼寧省盤錦市檢驗檢測中心微生物科工程師曾表示,水果包上保鮮膜后,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這種環(huán)境給細菌繁殖提供了更好的條件。西瓜是富含糖和水分的水果,在覆蓋保鮮膜之后,更適宜細菌生長。
這種情況下,保鮮膜不僅不能抑菌,反而加劇了細菌的生長。
但劉少偉指出:“通常用保鮮膜包裹并不會引起細菌增生,因為保鮮膜有適度的透氧性和透濕度。而細菌繁殖的速度取決食物的受污染程度和保存環(huán)境。保鮮膜是由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本身不會產(chǎn)生細菌,對食物上細菌繁殖速度的影響也很小。”
本刊提醒消費者,盡量不要購買市場上覆蓋保鮮膜且已切開的水果,因為這些水果如果長時間擱置,衛(wèi)生情況堪憂。
針對本刊此次檢測結(jié)果,佳能保鮮膜所屬企業(yè)高樂氏(廣州)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回復稱:“食品微生物學檢驗中菌落總數(shù)的測定不是保鮮膜產(chǎn)品的國標要求,我司產(chǎn)品不適用于該檢測方法?!?/p>
14款保鮮膜溶出一定量有機物
高錳酸鉀氧化遷移出的物質(zhì)表示可溶出的所有有機物質(zhì)的總和。
天津市質(zhì)量監(jiān)督檢查站檢測工程師辛彤表示:“高錳酸鉀消耗量直接反映的是有機物溶出的量,如果有機物溶出偏多,人們在日積月累的使用中會對人體造成損害,不利于身體健康?!?/p>
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對包括保鮮膜在內(nèi)的食品接觸用塑料的高錳酸鉀消耗量的限量為10 mg/kg。
測試結(jié)果顯示,包括旭包鮮、佳能、3M、樂扣樂扣、妙潔、京東京造等全部14款保鮮膜均檢出不定量溶出有機物,檢出量在0.56~0.73 mg/kg之間,均符合國標要求,可放心使用。
“高錳酸鉀消耗值也是國家標準中對于塑料材料必須進行的測定項目。高錳酸鉀氧化遷移出的有機物若被人體直接吸收會造成一定的危害?!眲⑸賯ケ硎尽?/p>
佳能防霧性最強、旭包鮮最“好撕”
蔬菜、水果等食品用保鮮膜包裹后放人冰箱冷藏時,由于保鮮膜內(nèi)的相對濕度大,外界溫度降低時,容易在薄膜內(nèi)表面上形成水霧。這些水滴如果滴到食物表面,容易引發(fā)腐爛變質(zhì)現(xiàn)象。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保鮮膜塑料母料中添加各種防霧劑是大多數(shù)廠商的做法。
本刊此次也測試了14款保鮮膜的防霧性能,測試方法參考GB 10457-2009《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中7.10防霧性的測定。
同時,該標準要求,保鮮膜表面應(yīng)無水珠附著,或僅局部有小水珠附著,不得有水滴大面積附著在保鮮膜上。
經(jīng)測試,14款保鮮膜中,佳能防霧性能最好,盛水的燒杯經(jīng)過一段時間冷藏后,保鮮膜上幾乎沒有水霧附著。而簡約組合、潔塵則相對水霧較多,防霧性能相對稍差。
食品中的水分蒸發(fā)之后,遇冷凝結(jié)成的水霧,除了容易導致食品變質(zhì),還會影響保鮮膜的透明度。
加入防霧劑后可防止水霧產(chǎn)生,因為水與保鮮膜的表面能不同,所以水滴不能均勻地分散將薄膜濕潤,從而形成了分散的液滴,也就是水霧。
“加人防霧劑之后,一方面,由于極性不同,防霧劑會析出到薄膜表面,當防霧劑遷移到薄膜表面時,就賦予薄膜表面一定的極性,”劉少偉對本刊說道,“另一方面,防霧劑溶于水滴中,使水滴的表面張力下降,防霧劑縮小了保鮮膜與水表面能之間的差距,最終使兩者的表面能基本相等,這樣水滴與薄膜之間的接觸角就會持續(xù)減小直至為零,從而起到防霧的效果?!?/p>
劉少偉補充,防霧有兩種方法,一是增加膜與水接觸的表面張力,使水珠不會沾上去,水汽稍微凝結(jié)在膜面就會掉下,使膜面不形成水霧。二是減小膜與水面接觸的表面張力,可以加入表面活性劑。
不少消費者反映,許多保鮮膜撕起來很費勁,不僅拉出來困難,撕的時候還歪歪扭扭。
現(xiàn)在保鮮膜一般都配有鋸齒或切割器,有些還推出了“斷點式”撕法,更加方便大家使用。但并不是所有保鮮膜都易拉易撕。
為了測試保鮮膜用起來利不利索,本刊測試了14款保鮮膜的易撕性。
結(jié)果顯示,旭包鮮最“好撕”,且配有的金屬切割器設(shè)計巧妙,不容易劃到手,評為最佳。
而茶花、潔能保鮮膜不容易拉出,茶花的鋸齒并不鋒利,而潔能是干脆沒有鋸齒,裁斷全靠一雙手。
【特別聲明】:本報道中試驗結(jié)果、提及品牌僅對測試樣品負責,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號產(chǎn)品的質(zhì)量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