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Daniel ArshamH寸,他頭戴潮牌鴨舌帽,腳踩新款球鞋,脖子上還掛著bling bling的項鏈。他看起來不太像藝術家,倒更接近常在時裝周出沒的潮人。這種印象恐怕在所難免,同我們碰面時,Arsham剛剛結束在巴黎男裝周的工作——發(fā)布與KimJones合作打造的Dior2020夏季男裝系列。
從T臺到畫廊,再到美術館,Arsham創(chuàng)作的舞臺一直在變,但始終統(tǒng)一的是他的藝術語言——不斷探索并豐富著“虛構考古”的概念。十年前的一趟復活節(jié)島之旅激發(fā)出Arsham對考古的興趣,回到紐約后,他就開始琢磨用逆向技術往當代器物中注入歷史氣質。多年來,他用火山灰、細砂、晶石等獨具時間感的礦物材料等比例再現(xiàn)20世紀的工業(yè)產品,作品表面還帶有腐壞和磨損的細節(jié),受自然侵蝕“石化”后的收音機、鍵盤、磁帶與毛絨玩偶形成一件件“未來遺跡”,變得讓人感覺熟悉又陌生,讓觀眾陷入浪漫又困惑的時空錯置之中。
此次Arsham在中國的首次個展“現(xiàn)在在現(xiàn)”,觀展時間被投射到1000年后的未來:這里有成堆的“千禧一代”的“古董”,有新鮮“出土”的巨型卡通人偶銅雕,甚至還有一個為本次展覽特別定制的“挖掘現(xiàn)場”——在逾400平方米的作業(yè)區(qū)域里,每天都有不少“考古學家”正從土坑中挖掘“文物”,并在緊鄰的實驗室里進行清理、歸類?!斑@是我有史以來舉辦過的最大規(guī)模個展。相對畫廊,美術館能提供更大的空間及觀眾群,對構建敘事大有助益,館方幾乎給了我完全自主權,讓我得以做出前未有的嘗試。”Arsham直言。
早在正式開幕前,他就已在Instagram上陸續(xù)劇透了參展作品及布展進程。在Instagram上搜索關鍵詞“#danielarsham”,不難看到這樣的照片——潮人們精心打扮,選好角度,跟巨型玩偶雕塑擺出相同的姿勢……社交媒體、商業(yè)資本和流行文化對他的創(chuàng)作的介入也引發(fā)了不少批判,Arsham對此不以為意:“社交媒體是當今觀展體驗不可或缺的部分。商業(yè)進入藝術也不是新鮮事——文藝復興的推手便是美第奇家族——現(xiàn)在的藝術贊助形式不過更豐富罷了。商業(yè)非但不會阻礙藝術的發(fā)展,反而像是藝術的揚聲器。拿我自己舉例,不少年輕人通過我與adidas合作的球鞋開始了解我的藝術創(chuàng)作,乃至整個藝術世界——那個此前他們并不感冒的藝術世界?!?/p>
Arsham是藝術圈里名至實歸的跨界好手。在創(chuàng)作藝術的同時,他還拉上自己的建筑師好友AlexMustonen成立了跨界工作室“Snarkitecture”,出品涵蓋家具、裝置與空間設計。發(fā)展至今,互為獨立的藝術與跨界工作室規(guī)模相當,兩隊人馬在同一屋檐下各司其職、并行壯大。對他來說,“藝術、設計、建筑之間的界限已不復存在。若非要區(qū)分,就是看能不能用手摸,藝術品多是禁止觸碰的,而設計品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同使用者進行物理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