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凱
(焦作市婦幼保健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慢性盆腔炎患者女性患者體內(nèi)的生殖器以及周圍的結(jié)締組織或是盆腔腹膜處發(fā)生了炎癥,導致臨床出現(xiàn)下腹部墜痛以及低位腰痛等癥狀。再者,慢性盆腔炎還會誘發(fā)疲勞乏力與神經(jīng)衰弱等癥狀[1]。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輔以護理,才能夠達到最佳效果。本研究探討分析了慢性盆腔炎的護理要點,信息如下。
2018.1 ~2019.4,本院婦科收治慢性盆腔炎8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觀察組患者的年齡在21~44歲,平均(32.65±4.33)歲;病程5月至10年,平均(5.0±0.3)年。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21~47歲,平均(34.19±4.02)歲;病程7月~11年,平均(5.7±0.3)年。對比兩組資料,無差異但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基礎(chǔ)護理。
觀察組:整體護理:①首先,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將慢性盆腔炎的病理知識、發(fā)病原因、預防方案、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信息裝訂成冊,依次發(fā)給患者,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同時,為患者的疾病問題解答,消除患者疑慮。②其次,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心理護理。在充分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后,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心理疏導。此時,護士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向患者表示,患病屬于正常情況,及時醫(yī)治不會有任何影響,想要及時康復,需要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促使疾病盡快康復[2]。③再次,指導患者學會自護,提高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自護能力。比如白帶從黃轉(zhuǎn)白,白帶量減少,異味逐漸消失,均是疾病康復的跡象。每天觀察自己的大便情況,一旦大便帶膿或是大便里急后重,立刻上報醫(yī)師。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注意身體清潔,尤其是外陰部清潔,一旦出汗及時更換衣物,避免細菌滋生。養(yǎng)成健康生活的習慣,進行適度運動,提升機體免疫力,但避免過度勞累。④最后,指導患者合理膳食。盆腔炎患者的抵抗力較差,因此患者需要充足營養(yǎng)提升機體免疫力。但患者應該科學飲食,多攝入水果、蔬菜、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禁止使用過于辛辣、寒涼或刺激性過強的食物。
兩組慢性盆腔炎的(1)治療有效率[3],痊愈:患者的子宮及子宮周圍附件均恢復正常,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子宮包塊縮小,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無效:患者的癥狀與體征無明顯變化。(2)生活質(zhì)量:應用生活質(zhì)量簡表[4]采集,從患者的生理、心理、環(huán)境、精神四個領(lǐng)域評估,單項總分為0~100分。
所有研究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觀察組40例慢性盆腔炎中痊愈31例,有效9例,無效0例,治療有效率100%。對照組40例慢性盆腔炎中痊愈21例,有效12例,無效7例,治療有效率82.5%。兩組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zhì)量對比
表1 兩組生活質(zhì)量對比
組別 n 生理 心理 環(huán)境 精神對照組 40 74.8±6.3 71.9±5.7 73.2±6.4 70.1±6.3觀察組 40 95.4±4.2 92.3±6.1 94.1±5.8 95.2±4.5 t - 11.0021 3.2004 6.8982 9.2802 P - <0.05 <0.05 <0.05 <0.05
慢性盆腔炎是急性期盆腔炎未徹底治愈導致的慢性疾病,病程較長,病情容易反復,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zhì)量。再者,患者的疾病部位比較特殊,無法宣之于口,不能與其他人傾訴。患者長期受疾病影響,心中苦悶,長時間處于抑郁、焦躁狀態(tài),存在嚴重心理問題。因此,在治療慢性盆腔炎的過程中,必須輔以護理干預。
整體護理是一種全面的護理干預模式,通過護理能夠提升患者對于慢性盆腔炎的認識,能夠改變患者對于疾病的錯誤認知,能夠消除患者因為對疾病的錯誤認知導致的負面情緒。心理干預具有針對性,能夠幫助患者宣泄因疾病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也能夠徹底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加強患者的自護能力,對于出院后患者自護有積極影響,能夠減少疾病反復發(fā)作的現(xiàn)象,能夠培養(yǎng)患者的生活習慣,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合理膳食,能夠不斷提升患者的免疫力與抵抗力,能夠進一步促進患者的康復。
綜上可知,慢性盆腔炎應用整體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