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鳳仙
陸維釗治學嚴謹,學養(yǎng)精深,品格高尚,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追求中能繼承而時有創(chuàng)新。其晚年所創(chuàng)的“蜾扁體”自成體貌,是窮其一生汲取諸碑帖融合的結(jié)果,具體說是其向西周、戰(zhàn)國以及北魏、晉唐經(jīng)典學習的結(jié)果,熔篆、隸、草于一爐,縱逸奇拙,老辣勁健。
陸維釗篆、隸、真、行、草,各體兼擅,晚年獨創(chuàng)似篆非篆、似隸非隸、亦篆亦隸的“蜾扁書”,人稱“陸維釗體”,尤為書界稱道。他雖非藝術專業(yè)出身,但一生從事的諸多學術門類都是藝術專業(yè)所必備的學問,都為其日后的書藝發(fā)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他在《書法述要》中是這樣談到篆書的:“四體中之篆書,由今而言,自甲骨、鐘鼎以至石鼓、秦刻石、權量,所包至廣。即以大篆、小篆論,也不能統(tǒng)該諸體,故此處我之所謂篆書,實際上即‘古文字’一名詞之代用?!雹偎J為:“惟古文字之形狀,圓渾質(zhì)樸,無挑捺回赴等姿態(tài),故習之者首在留意其結(jié)構(gòu)上的左右相讓、相爭之道,然后究其筆直者要圓而有力,轉(zhuǎn)角勁不傷廉,再進而謀全幅之布局,須要一氣呵成。蓋鐘鼎、甲骨、石鼓,面積不大,故古人于此,實費甚大之經(jīng)營,求其布置之妥帖,即如《瑯琊刻石》《泰山刻石》,無不如此也?!雹陉懢S釗認為古文字字形,圓渾質(zhì)樸,無挑捺回赴等姿態(tài),故臨習者首要注意的就是結(jié)構(gòu)的左右相讓、相爭之道。這種古文字中上下字的呼應、左右字的避讓關系就是書法質(zhì)樸、古拙美的源泉,這種源泉活水在陸維釗早年汲取的大篆金文和甲骨文中就已顯現(xiàn)。從陸維釗蜾扁篆的發(fā)展軌跡可以判定,陸維釗對篆書的臨習與創(chuàng)作始終沒有間斷過。
1976年“文革”結(jié)束后,對“復古”的顧慮已然消弭,他開始大膽創(chuàng)作扁篆。1976年12月,陜西省扶風縣出土了西周孝王時期的《微史家族壺》,80歲的陸維釗臨習此銘文已經(jīng)有相當成熟的蜾扁篆法摻入。陸維釗對西周金文、戰(zhàn)國古文有著詳細的梳理,在他的《書法述要》中對鐘鼎文有如下總結(jié):
“鐘鼎文:其適宜于書法者,當推周器。蓋商器銘文甚簡,又或有文字畫介于其間,僅足為摹寫之周金之參考。”③“《散氏盤》《毛公鼎》,渾穆蒼勁,筆法圓厚,為周器之冠?!队鄱Α酚喝蓍e雅,筆法頭重末銳,為鐘鼎文之正宗。”④陸維釗對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秦刻石都有詳細的著述,對篆書的認識是深刻的,他在南京師范學院學習期間有機會見過這些器物,這也是其晚年蜾扁書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原動力。
陸維釗12歲開始學篆隸,青年時就為鄉(xiāng)里寫篆額,名聞遐邇,曾在自己18歲時所書的一幅篆書條幅上這樣寫道:“余之學書,實紹興潘錦甫先生啟之,學顏《多寶塔》,時余年十二,其后崇明陸伯筠先生則教余篆隸,終身不能忘也。”⑤
1934年,陸維釗任松江女中國文教員。書《旌表貞孝錢孝女淑貞墓碣》并篆額,受清代篆書家的影響,折曲變化豐富,但也不同于清篆的長體勢,方中見圓,用筆篆法靈動,章法茂密而不失空靈。
陸維釗所創(chuàng)的蜾扁體正式面世是1958年60歲創(chuàng)作的“心畫”?!靶摹弊肿瓡綄?,“畫”字篆隸結(jié)合,字形易扁為長,字勢呈縱勢。
章祖安在《陸維釗的蜾扁書兼及蜾扁書的名稱考辨》一文中,把陸維釗創(chuàng)變蜾扁書體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主要是根據(jù)蜾扁書發(fā)展的字形、用筆、空間結(jié)構(gòu)來談的。
陸維釗 臨鐘鼎文 62×31cm 紙本 1916年款識:此余十八歲時初學鐘鼎所寫,其后四十五年,潘君康生來平,在邑城故紙堆中得之,所鈐兩印,亦當時余所刻也。記此時則年已七十五矣。 余之學書,實紹興潘先生錦甫啟之(學顏《多寶塔》),時余年十二。其后,崇明陸伯筠先生則教余篆隸,終身不能忘也。維釗又記。鈐?。宏懢S釗?。ò祝?陸遜廬丙辰以后所作文字記(白) 東武(白)
陸維釗 毛澤東《答友人》七律詩句 141×35cm 紙本 1975年釋文: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夫容(芙蓉)國里盡朝暉。毛澤東主席《答友人》七律詩句。陸維釗。鈐?。宏懢S釗(白) 微昭手寫(朱) 莊徽室(朱)
陸維釗 毛澤東《長征》詩句 141×35cm 紙本 1975年釋文: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毛澤東主席《長征》詩句。陸維釗。鈐?。宏懢S釗(白) 微昭手寫(朱) 莊徽室(朱)
陸維釗 家世平生十二言聯(lián) 139×23cm×2 紙本 1964年釋文:家世擅針砭,著手成春傳譽早;平生癖書畫,閑居娛老慰情多。叔康我兄兩政,弟陸維釗撰。鈐?。宏懢S釗(白) 微昭書畫(白) 晚年愛寓杭州(朱)
第一階段即初創(chuàng)階段:“形扁,純用隸書之內(nèi)擫法,整幅布局亦用隸法?!薄氨庑沃酗@得擠壓,結(jié)體不安,亦不美?!雹薜诙A段:“易扁為長,篆隸筆法并用,字畫構(gòu)造不變,結(jié)果,整幅布局不穩(wěn)。因長形中入隸法,上竄與橫突之筆梢甚多,行距難緊,整幅布局與個字結(jié)體均不美。”第三階段:“字形易成扁方,實已接近正方,個別甚至有稍呈長方者。字畫構(gòu)造仍同篆文,筆法亦基本用篆。”⑦按這種說法,“心畫”二字不屬于初創(chuàng)階段,形長,筆畫篆籀法十足,結(jié)體勻稱,有小篆書體的結(jié)體均衡感,上下字既有呼應也有穿插,加上生動的行草落款,整幅作品既端厚淳樸,又靈動自然。這樣也不屬于章先生說的第二、三階段。
在梳理陸維釗的書畫作品時我們發(fā)現(xiàn),陸維釗在1964年至1974年這10年間的書藝是隱蔽的,1976年“文革”結(jié)束后,陸維釗才開始大膽地書寫扁篆示人。
1962年,浙江美術學院設立書法專業(yè),陸維釗負責具體籌備工作。期間撰有甲骨對聯(lián):“物多車馬雞豚,西子賓來樽酒饗;農(nóng)有桑禾漁牧,東野人歸樂事同?!敝袖h筆法,筆速較快,澀行骨感,整幅作品靜中生動、動中有靜,有著甲骨的結(jié)體、金文的韻致、行草的節(jié)奏。
1964年,陸維釗66歲所書《贈黃叔康聯(lián)》已有蜾扁扁方面目,但筆致韻味還單一,已和“心畫”的結(jié)體有異,字形明顯由長變扁,用篆籀筆法,但很多平鋪的橫畫還是較單薄,如“早、書、癖”等字,結(jié)體已出現(xiàn)左右上下空間拉開的嘗試,如“生、擅、砢、老”等,由于篆籀筆法不夠精熟,章法還比較呆板,字內(nèi)空間更多還是小篆的均衡,書寫的韻律節(jié)奏還沒形成,有些筆調(diào)表現(xiàn)也比較直白,屬于蜾扁的早期作品。
從其同年創(chuàng)作的《抽寶劍;縛蒼龍》《同心干;放眼量》隸書對聯(lián)分析可知,此時,陸維釗的隸書創(chuàng)作也走向成熟階段,《抽寶劍;縛蒼龍》字形偏長,中宮緊收,有險絕之勢?!锻母?;放眼亮》,字形呈現(xiàn)扁方,中宮開闊,用筆有篆籀氣,已和蜾扁同調(diào),這個階段是陸維釗書體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時期。
直到1975年,陸維釗的蜾扁書《毛澤東長征詩句》《毛澤東答友人七律詩句》,比10年前的《贈黃叔康聯(lián)》蜾扁書已有明顯的進步。這主要體現(xiàn)在用筆的自如靈活,書寫自然,用筆有篆書的婉轉(zhuǎn)通暢之趣,有著“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閑雅”⑧的表達。結(jié)字、章法的橫行茂密,空間留白也有了個人的面貌。
1976年,陸維釗的蜾扁更趨成熟?!睹珴蓶|詩句》的蜾扁題款為“草篆”,這是他以前的蜾扁書中所沒有的,在其蜾扁書的落款中關于“草篆”的稱謂也僅此一例。
1977年創(chuàng)作的王維《鳥鳴澗》蜾扁書,章法上行距縮短,字形的大小變化豐富,參差錯落有致,整篇的節(jié)奏感加強,每個字用大篆的筆意及結(jié)體,整體章法仍采用隸書行距拉大的作法,但又不同于隸書章法的單調(diào)死板。
1978年,陸維釗80歲,是其一生中書法創(chuàng)作的高峰,留下了大量經(jīng)典作品。1979年,是陸維釗蜾扁書的成熟期,作品的面貌又改1978年的篆意樸厚之態(tài),加上草書的爛漫書寫,讓人感覺整幅作品似水中游動的蟲篆,安逸超然,仿佛是其自由心境的無我表達,如作品《岳武穆小重山詞》。
陸維釗書法于五體兼修兼擅,其蜾扁書有著隸書的體征,其隸書根基于漢碑,蜾扁書蒼渾的氣韻就汲取自漢碑的博大氣象,形體的方中見扁主要是融隸書的扁方,有些長橫仍有《石門頌》或《曹全碑》的用筆撥挑之意。有些縱向筆畫的表達是《石門頌》的用筆,筆形外輪廓清晰,起收筆有逆有回,但并不刻意,行筆過程直接爽利,并見草篆的氣韻。
陸維釗隸書主要學習《史晨碑》《禮器碑》《張遷碑》《石門頌》《曹全碑》等⑨,字形略呈扁方,結(jié)體開張,筆勢險勁,以篆籀筆意為之,有時參以漢簡、魏碑筆意。
陸維釗篆書主要學習《散氏盤》《毛公鼎》《石鼓文》《嶧山碑》《瑯琊刻石》《三公山碑》《天發(fā)神讖碑》及“三闕”和一些戰(zhàn)國金文等⑩,對這些篆法他都有過深研細摩。在他的扁篆作品中,可看到其多年對篆隸的兼融。仍以《鳥鳴澗》這幅作品來說,此時,陸維釗的隸書與篆書已經(jīng)自然地融為一體,蜾扁書就是二者融通的結(jié)合體。正如沈增植的《海日樓札叢》中所說的:“篆之生動,多取于隸;篆參隸勢而姿生,篆參籀勢而質(zhì)古,隸參篆勢而質(zhì)古,此通乎古以為變也。故夫物相雜而文生,物相兼而數(shù)賾?!?/p>
陸維釗蜾扁書的亦篆亦隸,實際上就是大小篆的整合。有時呈現(xiàn)《散氏盤》《毛公鼎》行列參差變化的布局,疏處可走馬,密處難透風,縱橫參差,郁郁芊芊,墨氣淋漓酣暢;有時則呈現(xiàn)小篆的氣韻,整幅均衡有致,雖有參差錯落但不失小篆布局的整齊美,很多字法遵照許慎舊文而不杜撰。
陸維釗生活在清代晚期至書法興盛之前的動蕩時期,在書法史上正是承清代碑學又復歸帖學的融合期,陸維釗無疑受碑帖融合的影響。他早年致力于魏碑楷書的研習,其用筆的沉實蒼澀主要來源于此。陸維釗魏碑的功夫?qū)嶋H上是影響其一生書藝的,在其創(chuàng)立的蜾扁書中受魏碑最大的影響除了用筆的渾穆之外,最主要還是魏碑的結(jié)體融入到蜾扁書中,其中受《爨龍顏碑》影響最大,其蜾扁書中左右結(jié)構(gòu)的大空間布白,就是在《爨龍顏碑》左右空間制造的字例中受到的啟發(fā)。同時,陸維釗的楷、行、草也融入其蜾扁書中,特別是草書流暢的書寫性在其蜾扁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這是清代篆書家無法達到的。
陸維釗楷、行、草入篆,碑、帖兼融的書法觀念,在他的《書法述要》中得以表達,他說:“碑可強其骨,帖可養(yǎng)其氣。選擇碑之長處,在其下筆樸重,結(jié)體舒展,章法勻凈綿密;帖則用筆精熟,氣韻生動。尊碑抑唐,或尊唐抑碑,都是一偏之見,不可為訓?!?/p>
陸維釗一生遍臨碑帖,食化古人,融為自己,他主張臨習要有創(chuàng)新性,要通過手的訓練體現(xiàn)自己的模仿能力與靈變能力,要通過心智的發(fā)掘以激發(fā)自己的悟性。到了晚年,其蜾扁書有行草的書寫節(jié)奏,有碑的骨力雄強,楷、行、草入篆的格調(diào)一目了然。特別是他的大字作品,如在岳飛墓前題寫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對聯(lián),更感覺到一股從天而降的氣勢傾瀉奔涌而來,凝聚了陸維釗的全部精神。
陸維釗 旌表貞孝錢孝女淑貞墓碣篆額(拓本)62×63.5cm 紙本 1934年釋文:旌表貞孝錢孝女淑貞之墓表。
陸維釗 青山白鐵七言聯(lián)(拓片)255×43cm×2 1978年釋文: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陸維釗書。
陸維釗 題《黔之驢圖》 31×34cm 紙本 1979年
陸維釗 《潘天壽常用印集》題簽 29×17cm 紙本 1977年
陸維釗早年就從事花卉畫的學習,他筆下的點線皴染,充滿著動蕩的生氣和激情,晚年創(chuàng)變的蜾扁書字法形態(tài)與其畫中物象的生動性極其相似。如他1977年為潘天壽題寫的《潘天壽常用印集》題簽、1979年為祖韓題寫的《黔之驢圖》,都是其晚年作品,尺幅不大,但很有韻致,如同欣賞他的畫作,筆筆相連,一氣呵成,有畫的章法,更有畫的走筆。繪畫構(gòu)圖講究經(jīng)營位置,陸維釗從孩提時就隨祖父書畫涂鴉,后又在清四王、二石上下過十余年的功夫,晚年鐘情于黃大癡,加上他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底,其繪畫的章法自然會運用到書法創(chuàng)作中來,筆墨的嫻熟有寫意畫的暢快,章法的構(gòu)置有繪畫的布白。陸維釗是最深得書畫相通的書畫家,他的書法里有繪畫,繪畫里有書法,“書法入畫就是陸維釗先生繪畫的主要特色?!标懢S釗書寫蜾扁書就和寫行草書一樣,是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快速書寫,這樣嫻熟的篆籀筆法自然會應用到繪畫中,其蜾扁書的奇趣甚至是意外之趣的流露,實際上跟他的繪畫息息相關,這些相較清代篆書家來講都是巨大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這就是陸維釗成為一代大家的標識。陸維釗蜾扁書字形空間的營造也是出于繪畫理論的“計白當黑”,空間有意拉開夸大,加強虛實對比。清代書畫家惲壽平在他的《南田畫跋》中云:“今人用心,在有筆墨處;古人用心,在無筆墨處。倘能于筆墨不到處,觀古人用心,庶幾擬議神明,進乎技矣?!痹凇稕_霄漢;起宏圖》書作中,陸維釗不僅強化了字內(nèi)空間的營造,還強化了筆畫飛白的虛實營造,這樣更加強了蜾扁書的通透靈活的流動感,更有其“洗盡塵滓,獨存孤迥”的超然境界。
注釋:
①陸維釗著《書法述要》,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第43頁。
②同上。
③陸昭徽著《陸維釗談藝錄》,上海書畫出版社,2016年10月,第75頁。
④同上。
⑤陸昭徽、陸昭懷《書如其人——回憶父親陸維釗》,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11月,第203頁。
⑥章祖安《陸維釗的蜾扁書——兼及蜾扁書的名稱考辯》,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平湖陸維釗書畫院編《紀念陸維釗先生誕辰110年論文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4月,第12頁。
⑦同上。
⑧《唐孫過庭書譜墨跡》,上海書畫出版社,1978年6月,第16頁。
⑨陸維釗書畫院編《陸維釗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6月,第161頁。
⑩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