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萬森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提出來,這是站在全國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高度,結合當前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而提出的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決策。教育部下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改革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實際上非常清楚地指明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內在的構建過程。學習的能力不僅要通過傳遞教給學生,還必須從學生內部發(fā)展起來。教學應該是一個促進學生理解和鼓勵學生改變頭腦中原有的觀念的過程,其中,教師只是一個向導或輔導員,一個幫助學生組織學習的人。新教材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新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視圖的設置上,都非常重視初中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了豐富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背景素材,充實了“科學、技術、社會”等閱讀內容開闊學生視野,將老教材中的一些實驗或內容改為“活動與探究”。這些正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參與化學學習活動的基礎。下面談一談在使用新教材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惫湃嗽啤敖倘宋匆娨馊?,必不可學?!迸d趣是提高學生學習情緒的原動力,興趣是推動人們去尋找知識和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有興趣的情況下,學生的注意力較為集中,最容易接受新知識和思維方法的訓練,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一切有利條件,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瘜W實驗是培養(yǎng)興趣的重要手段,它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有著無窮魅力。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途徑。例如,在講到常見的鹽、氯化鈉時,可向學生介紹氯化鈉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融化路面積雪,曖水袋中加適量食鹽可使保溫時間更長,冬天用淡鹽水刷牙可防感冒等,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學習興趣更加濃厚。還應充分利用化學史料及先進的教學媒體和教具,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是一種強烈的內部動機。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索欲望,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新、去探索。
三、強化問題意識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源泉。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卑蜖栐苏f:“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義地是問號?!币虼耍诮虒W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內涵,巧妙設計能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問題設計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點、有啟發(fā)性、挑戰(zhàn)性和研究性。同時,教師還應經常圍繞“問題與能力”“疑問與認識”等,啟發(fā)學生明白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道理。使學生明確問題是學習、求知的起點,人正是在“質疑——探究——釋疑”的循環(huán)中不斷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懂得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白“學而不思則惘”。
四、對教材中的練習應注意拓展與變式訓練
通過變式訓練,一來可引導學生學會透過事物紛繁復雜的外部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學會舍棄各種非本質屬性,求得對本質屬性的理解和掌握;二來可引導學生求異、思變,在求異思變中創(chuàng)新,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能力。例如,新教材(人教版)下冊65頁習題8:某工廠化學室用15%的氫氧化鈉溶液洗滌一定石油產品中的殘余硫酸,共消耗氫氧化鈉溶液40g,洗滌后的溶液呈中性。這一定量石油產品中含硫酸的質量多少?在教學中可做如下拓展:
例:如果改用40g15%的氫氧化鉀溶液來洗滌這些硫酸(上題中求得的7.35g硫酸),洗滌后的溶液呈 性,溶液pH7,向洗滌后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顯色。
再做如下變式訓練:
變式I、用40g10%的稀H2SO4可中和一定量的NaOH,如改用40g、10%的稀鹽酸來中和這些NaOH,反應后溶液pH 7(填寫“大于”、“小于”或“等于”)。
變式II、某工廠原來用氫氧化鈉溶液中和所排廢水中的硫酸,現改用氫氧化鉀溶液中和以得到鉀肥,若氫氧化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與原來所用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則此時堿流量閥應如何調節(jié)( )
A、無需變 B、減小流量
C、加大流量 D、無法確定
變式III、等質量的CO和CH4分別在空氣中充分燃燒,消耗氧氣量較多的是。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適時進行拓展與訓練,可使學生對問題的本質屬性加深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弱化學生的思維定勢,拓展學生思維,活躍思維方式,改善思維品質,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結合生活實際的變式訓練,還能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
五、堅持寫教后感,不斷反思教學策略
教后感是指教師在完成某一階段或某一課時教學后,回顧教學過程,對教學進行加工使其系統(tǒng)化,重新構建教學實踐過程;總結教學得失、感想,并升華成經驗。教師的反思特指教師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質疑,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進而不斷自我完善,自我建構。教師通過反思,不斷研究、改進、優(yōu)化教學行為的自我完善過程,是教師專業(yè)能力和工作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課后反思,并及時書寫教后感,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策略。
總之,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發(fā)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教學過程富有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