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古麗·胡馬爾別克
首先,教師應明確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大綱是根據(jù)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生產(chǎn)經(jīng)濟的需要,而且為學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基礎知識制定的,是國家對教學的統(tǒng)一要求。在大綱的基本要求下產(chǎn)生了教材,而教材優(yōu)勢大綱要求的具體體現(xiàn)。隨著文化科學的發(fā)展對大綱的要求不斷提高,因而教材也不斷的發(fā)展變化。
其次,教材時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jù)。它是從知識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出發(fā)而編寫的。對教材中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發(fā)展變化時研究教材的主要方面之一。若教師不能充分理解教材內(nèi)容,就不可能突破教學難點,那就更談不上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了,教學質量也無法提高。
另外,我們應當盡力研究各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從各個角度去逼近那個最佳點。就培養(yǎng)學生能力而言,不同的教材內(nèi)容,不同的學生,所用的教學方法必然不同。教師研究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各種不同條件下的教學,這必須要教師對教學方法有研究探討的能力。
當國內(nèi)外涌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教育理論及教學的思想方法,作為一個教師對這些新觀念和思想要去認真學習、分析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際中去。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具備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知識的應變能力。綜上所述,由于社會進步發(fā)展的需要,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實踐又要求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我們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當教師的能力提高后,學生的能力也必然會提高,教學質量也就隨之提高了。
教學課程改革最大的變化時“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強調發(fā)展人的潛能和樹立自我實現(xiàn)觀念,主張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心理健康、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并使每個學習者達到具有滿足感與成就感的最佳狀態(tài)。
因此,課堂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智慧生命”,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價值生命”。關注學生的心靈,關注學生適應學習的能力,關注學生的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關注學生的人本發(fā)展。良好的課堂文化能非常有效的促進人本的發(fā)展。課堂文化是指教師與學生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而創(chuàng)造的課堂風氣與規(guī)則、心里環(huán)境、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的總和。學生的學習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師生的良好感情能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要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就要善于營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圍,要把更多的“情”和“愛”注入到平日的教學中去,要給學生足夠的安全感,這樣才能帶著信心和勇氣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那么又如何來構建一個良好的課堂文化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以生為本
(2)以生為親
“以生為親”教師才能寬容、理解、善待學生,才能耐心傾聽學生;“以生為親”教師才能更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失意時給學生以安慰,高興時給學生以鼓勵;“以生為親”教師才能處處與學生在一起,與之一起憂、一起樂;“以生為親”學生也會更信任老師,更愿意與老師交流溝通。
(3)以生為友
只有“以生為友”教師在教育中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思想,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走到學生身邊,走到學生中間,信任學生。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黨教師對學生傾注全部熱情后,必將獲得學生豐厚的回報。
(4)發(fā)展的教學語言——關注學生的能力
課堂教學用語是課堂中師生交往的最主要工具,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輝。課堂教學中的一句話又何嘗不能反映出教學觀念呢?我們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盡管教學語言并不能完全詮釋教學理念,但是許多教學語言在事實上反映了他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體現(xiàn)了課改的精神。
(5)多維的評價氛圍——突出學生的品質
我們知道,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所以要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中藥強調師生共同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評價時多將成功歸于學生的努力和能力,使學生的注意力放在完成任務的行為上。
(6)良好的課堂規(guī)范,是構建良好課堂文化的前提
加強對學生的課堂行為的訓練,將學生的課堂行為列入學生日常學習評價中。只要持之以恒,課堂必定變得既生動活潑又井然有序。
(7)正確的學習理念,是營造良好課堂文化的核心
①學習是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的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
②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比結論更為重要。
③在學習中你有自主決定的權利。
④在學習中必須要有責任意識、與伙伴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⑤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⑥思考不思考是一回事,思考錯了是另一回事。
⑦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8)優(yōu)化教法和學法,注重人文價值、觀念的滲透
優(yōu)化教法和學法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重要途徑,也是課堂文化建設的基礎。學習內(nèi)容越豐富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越大;學習內(nèi)容越有用、有趣,學生學習就越熱情、越快樂,一切也就“潤物細無聲”了!為此,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現(xiàn)實情境,讓學生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并進行自主探索;讓學生自己通過各種現(xiàn)代化手段和媒介獲得信息,讓學生越來越自信。
(9)強化問題意識
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應是課堂文化建設的學科特點。三五好友、結隊成群的論辯,自由空間的散談,尤其是教師和學生一起來研究的充滿著人道關懷的教學氛圍。
讓我們用心構建一個良好的課堂文化,獻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獻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獻給學生一個探究的課堂,獻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獻給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