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民睿
摘要:隨著建筑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建筑力學與結構作為建筑相關學科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學好該學科,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針對目前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的現狀與問題,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議,為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強化該學科的內容提供一定的理論意義。
關鍵詞:建筑力學與結構;現狀與問題;建議
1.引言
建筑力學與結構不僅是建筑相關學科的基礎學科,也是必修學科,因此,其一直是教學研究的重點內容。分析研究高職高專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現狀與問題,能夠有效的根據現存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從學校、教師與學生三個方面入手,確保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水平與技術能力、自學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在步入社會之時能夠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更好的服務社會,實現自我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分析研究高職高專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現狀與問題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高職高專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的教學現狀與問題
2.1教學課程安排不合理
建筑力學與結構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建筑力學的基本概念與基礎知識、靜力學的基本原理、物體的受力分析和結構計算簡圖、靜定結構的內力計算等,其深度較大,并且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建筑力學與結構的難度較大,在學校的課程安排中,其不合理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課時與教學內容安排得不合理。高職高專的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往往習慣于按照教學的內容來安排教學課時。就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來看,其內容多、難度大、深度廣,要想在已定的課時內學習完所有內容,那就必然會存在學生聽不懂、不理解的現象。再者,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分有理論課和實踐課,由于理論深奧晦澀,教師可能會將大部分學時安排在理論課上,而忽視了實踐課,這就會造成學生理論接受度不足、實踐不足。
第二,教學方法傳統(tǒng)且單一,目前教師的授課方式大多是課堂面授,面授的理論知識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不然就會出現理論與實際斷層的現象。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的理論知識較強,并且構造復雜,計算量大,因此,在課堂有限的學時里,教師無法能夠將知識全面的傳授給學生,“灌輸式”教學方式,會造成學生無法解決真正的實際情況,只能夠在課本設定的條件下解決問題,
第三,課程內容復雜且豐富[1],教學的重點難點不突出,建筑力學與結構每一章節(jié)都有其重點難點,部分教師往往沒有做好合理的教學計劃,導致重點難點不突出,學生重難點概念模糊,沒有能夠真正理解應學的內容。
2.2教師與學生觀念問題
從教師方面來看,建筑力學與結構所需要的專業(yè)知識多,這就要求教師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量,才能夠解決學生學習上的任何問題。其次,教師的教學方式沒有能夠促使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的灌輸,照本宣科的“灌輸式”學習,無法起到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作用,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真正的考慮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一味的講課,這就會導致學生無法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也無法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教學效果無法體現。最后,教師沒有做好實踐課的安排工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才能夠確保學生真正學到技術,才能夠更好的理解課本的理論知識。
從學生方面來看,由于教材難度大,教學要求高,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而學生對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理論知識的接受能力普遍較低,因此學生易產生厭學、棄學等心理,從而造成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偏低,同時,還會使得教學效果不明顯。根據調查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建筑力學與結構的理論知識相對匱乏,也缺乏一定的實踐能力,再者,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對學習的興趣不大,這就會導致學生不僅在學習過程中受到阻礙,在實習或工作過程中亦不順利。
2.3課程融合程度不足
建筑力學與結構主要包含兩門專業(yè)課,主要是建筑力學與建筑結構,這不僅包含力學的原理,還包括相關結構設計的計算方式方法,二者的專業(yè)程度較高,課程難度也就隨著較大。目前,我國針對建筑力學與結構的目標是培養(yǎng)出應用型人才,教師應以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教學為輔,努力將學生打造成一名符合社會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由于建筑力學與結構是兩門專業(yè)課融合的課程,因此,若無法將兩個專業(yè)的知識融合起來,就會導致學生在接受知識時,產生枯燥、乏味的情感,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據調查發(fā)現,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對晦澀難懂的知識點無法簡化成簡答易懂的概念,部分教師就會跳過難懂的知識點,講解其他簡單的內容,這就導致后面的章節(jié)需要該知識點時,教師又得重新講解該知識點,無形之中不僅浪費了課時,還會造成學生知識點的不銜接。因此,在課程的融合上,如何正確的把握融合程度,是教師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2.4考核機制落后
考核機制不僅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課程效果,還檢查課程執(zhí)行的情況以及教師教學過程的優(yōu)劣。在高職高專學校里,考核機制是正確評價課程及教師的主要方法。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考核機制較為落后,主要表現在考核方式單一、考核指標不及時更新、考核評價模糊等??己朔绞街饕羌堎|形式,通過分發(fā)考核表,學生或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填寫,但是大部分人對其并不重視,因此考核結果并未做到真實,從而造成考核考評結果沒有得到重視。
3.高職高專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問題的建議
3.1提高課程的融合度
教師在備課及授課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實際現象、工程情況等,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成學生日常能夠接觸的,把晦澀難懂的知識點轉化成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這樣就能夠促使學生明白每一個知識點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該知識點,并通過舉一反三的方式,了解同概念的理論。教師在課堂上還應多使用情景教學,將知識點融入到實際的現象中,從而為學生構建出合理并且銜接自然的知識氛圍,確保兩個模塊知識點的深度融合。
3.2完善教學內容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需要越來越多的應用型人才,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為了培養(yǎng)全面型的綜合人才,教師應當根據社會的新目標而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完善相關的教學內容,努力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的人才。完善教學內容,主要表現在,教師應該努力踐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提高理論知識的運用,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果[2]。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準,在安排理論課程的同時,盡力安排時間帶學生出去走走,看看相關工程的實際情況,并通過安排學生進行一定的實踐活動,來提高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并提高一定的實踐能力。
3.3改革考核評價制度
改革考核評價制度,可以采取過程化、立體化的方式。即摒棄之前單一的考核紙質方式,合理利用課堂交流、實踐操作、案例模擬、情景還原等方式,這不僅能夠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夠了解教師的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通過考勤情況、成績綜合、學生互評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實際能力??己藱C制應當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并且要注重評價指標,加大交流和總結力度,這樣才能夠確??己顺煽兊恼鎸嵱行В⑶?,通過多種互動方式,提高學生對考核的積極性,這樣能夠確??己嗽u價靈活真實,不死板單一。
3.4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
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主要是強化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師的知識儲備量、提升教師的實踐水平等。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就要求其必須擁有一定的水平,高職高專學??梢酝ㄟ^開展不定期培訓活動、加強校企之間的交流等,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實踐能力。同時,還需要重視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通過不斷的學術交流活動和研究活動,提高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4.結論
建筑力學與結構是建筑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在建筑相關的工作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只有學好相關內容,才能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我國對應用型的綜合性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多,建筑力學與結構作為建筑專業(yè)的重點內容,分析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的現狀與問題,能夠為未來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的相關情況提供一定的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1]章鴻雁;韋東生.談高職高專工程造價專業(yè)《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的改革[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8(06):22.
[2]周景潤.探索如何提高《建筑力學與結構》的教學效果[J].內江科技.2016(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