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琴
抓住重要時間節(jié)點,圍繞重大鮮明主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是在全社會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好形式。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傳播正能量的主渠道,對于重大紀念活動,各家媒體無不高度聚焦,競相給以濃墨重彩的報道。對同一主題,各家媒體往往充分發(fā)揮各自采編實力,創(chuàng)新呈現(xiàn)形式,通過各有千秋的版面,盡情展現(xiàn)媒體特色,借以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201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當天,60多個國家的海軍代表團匯聚中國青島海域,共同慶祝中國人民海軍70華誕。對于這一重大主題紀念活動,武漢同城的《長江日報》、《武漢晚報》、《楚天都市報》都開展了積極而突出的報道,取得顯著社會效果,在創(chuàng)新這類報道方面進行了成功的探索。
在長期的新聞傳播實踐中,各家媒體都從質(zhì)量、形象、服務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受眾對媒體的認知程度不同,決定了不同的媒體品牌具有自己獨有的特性。這在管理學上被稱為品牌個性。在進行重大主題紀念活動報道時,首先要注意識別媒體品牌個性,搞好報道策劃,這是報道成功的基礎。在報道慶祝中國人民海軍70華誕這一重大主題紀念活動時,《長江日報》、《武漢晚報》、《楚天都市報》根據(jù)自身品牌個性和定位,選取各自獨特視角、突出不同報道重點、采用不同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取得創(chuàng)新效果。
《長江日報》是中共武漢市委機關報,是武漢市委指導全市各項工作的重要思想輿論陣地,其品牌個性和角色定位要求及時傳達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因此,《長江日報》將報道視角定位在“海上閱兵 構(gòu)建海洋命運共同體”。這恰如其分,視角寬廣,站位極高,毫厘無差地傳達了黨中央精神。
《楚天都市報》與《武漢晚報》則同為面向市民的綜合性日報,“市民化”乃兩份報紙共同的特點與定位。那么,在宏大主題背景下,選取平民視角,以增強報紙貼近性,是兩家媒體的共識。
《楚天都市報》以“湖北艦”切入,強調(diào)海軍強軍路上的湖北力量,通過“本地人”效應增強新聞傳播效果;《武漢晚報》則以人物視角代入,帶給讀者貼近感,增強版面可讀性;通過故事與揭秘,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吸引讀者關注。
盡管同城三家媒體的報道視角不同,但都抓住時代特征,從點滴入手,以小見大,細微之處見精神,通過對細微之處的刻畫,用精巧的細節(jié)感性描摹,從而有力烘托出“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這個宏大主題。
報紙的版面語言包括字符、圖像、線條、色彩等構(gòu)成版面空間的實體,也包括空間、布局結(jié)構(gòu)、版面的變化等因素?,F(xiàn)在,報紙版面語言不斷豐富。在這次重大主題紀念活動報道中,《長江日報》、《武漢晚報》、《楚天都市報》熟練掌握各種版面語言,靈活運用,把報紙版面設計得引人注目,新穎有趣,方便閱讀,增強了傳播效果。
以《長江日報》為例。該報為對開版面,他們打通6至7版相鄰的兩個版,利用版面空間大的優(yōu)勢,巧妙運用版面的“表情”說話,集中、靈活安排素材,“模塊式編排,相似性組合”,形成一種簡潔而規(guī)整的美感,圍繞主題向讀者有效講述。
該報選取中國某新型核潛艇為版面主圖,配發(fā)“遼寧”號航空母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儀仗隊列隊兩張輔圖,三張圖片組合橫跨兩版,占據(jù)版面上方“半壁江山”,以不對稱排版消除習慣性審美疲勞?!读暯剑簶?gòu)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標題加粗黑體壓圖,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圖、題勾勒出宏大氣勢,明了新聞主題思想,形成和諧一體。
該報通過制圖設計、條目式表達《人民海軍依次接受檢閱》,簡潔明朗,突出數(shù)字,迎合人們現(xiàn)代閱讀習慣。
人是有血有肉的。在報道重大主題紀念活動時,通過鮮活人物力量可以展現(xiàn)宏大主題重量。在“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的重大主題展現(xiàn)中,《武漢晚報》選擇人物視角,將這一重大主題通過普通百姓這個“微”視角來呈現(xiàn),以“86歲海軍老兵觀看閱兵直播”切入,敘述徐徐展開。個人的回顧與展望,引起集體的回首與憧憬,稿件內(nèi)容變得走心動人,緊緊抓住受眾注意力。“海軍老兵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起身立正面向北方,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質(zhì)樸的情感引發(fā)讀者強烈共鳴,老人的一個軍禮激起人們的家國情懷。
鮮活的個體,真實的情感,具體化宏大場景。在別人的生活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增強了立體感、親切感和代入感,消除了主題報道長期以來給人的刻板印象,海上閱兵的大主題更加具體可感,個人化的視角與新聞表達獲得讀者喜愛。
接近性是指報道的對象與讀者在地理上比較相近,或有某些相似點而產(chǎn)生的感情上的接近。宏大主題背景,且新聞事件發(fā)生地非本地。在這種情況下,將報道本地化是媒體常見的策劃組織手法。而挖掘本地化新聞元素必須找準一個“點”,即利益的相關點、新聞要點的接近點或者心理上的動情點,由點延伸到線,再由線擴張到面。
2019年4月24日,《楚天都市報》重磅推出13個版面的大型融媒體特刊《人民海軍70年——湖北艦上湖北兵》,濃墨重彩展示海軍強軍路上的湖北力量。湖北是擁軍大省,已有11艘海軍戰(zhàn)艦以湖北城市命名,成為湖北的“海上名片”。這是同城媒體中最大規(guī)模報道,堪稱典范。
《楚天都市報》多路記者分赴東海、南海、北海、帶著湖北人民的問候,分別登上武漢艦、襄陽艦、宜昌艦、黃岡艦、黃石艦等已入列服役的9艘“湖北艦”采訪。對每艘戰(zhàn)艦以一個整版的篇幅進行“圖文+視頻”報道,分敘“湖北艦”“湖北兵”“湖北情”,報道戰(zhàn)艦的服役情況。
挖掘該新聞與本地受眾之間的關聯(lián)點,將其制作成本地新聞,從而體現(xiàn)媒體的地方特色。報道本地化就是要解決一個“近”的問題,即在地域、利益和心理上走近本地讀者。記者深入海軍各艦隊采訪,展示人民海軍劈波斬浪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的颯爽英姿,闊步向前、逐浪海天的豪情,“湖北艦”、“湖北兵”一下子拉近了海上閱兵與老百姓的距離,讓大家感受到自豪與自信。
在當前傳播環(huán)境下,融媒體已不是新鮮事物。但是其具體操作需要采編實力、齊全設備、先進技術等各個方面的強力支撐,工作強度相對傳統(tǒng)媒體而言異常艱辛。一次采集,多平臺編發(fā),多介質(zhì)推送,全時段呈現(xiàn),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微博、微信等形式報道,這是媒體發(fā)展的時代足音。
《楚天都市報》《湖北艦上湖北兵》特刊,改變過去那種以報紙版面為主導的采編方式。在同城媒體中,唯《楚天都市報》在融媒體報道方面做了一次全面嘗試。
在《楚天都市報》每艘湖北艦報道中,都包含一個視頻二維碼,手機掃一掃,就能播放一條生動的視頻:統(tǒng)一欄題片頭,艦艇介紹,戰(zhàn)艦上湖北兵用家鄉(xiāng)話對家鄉(xiāng)父老殷殷祝福并表達建功立業(yè)的豪情。視頻靈動大氣,情感真摯,不少網(wǎng)友留言表示“看哭了”。
特刊推出當天,《楚天都市報》除了在紙媒、看楚天APP發(fā)布外,還通過微信、微博、頭條號、融媒體封面等全媒體平臺推送,特刊微信版《大片來了!向海圖強湖北力量,震撼全世界》被人民網(wǎng),央廣網(wǎng)、鳳凰網(wǎng)、騰訊網(wǎng)、新浪網(wǎng)、搜狐網(wǎng)等主流網(wǎng)絡媒體轉(zhuǎn)載。